从此之后朱由检在刘宗周手里过上了水深火热的日子。反正刘老先生简直要把四书五经硬生生灌进朱由检脑海一般发狠地为他布置各种作业。朱由检见老先生如此,更是担惊受怕,本来朱由检的智商就已经很低了,再被刘宗周一通洗脑,这皇明的未来更是不堪设想。
因为有了刘宗周严加管教,因此朱由检不如之前那么逍遥自在了。正好这一次老夫子得了风寒,身体不舒服,无法继续为他上课,因此免了朱由检今日的课程。因此闲来无事的朱由检特意在撷芳殿外发呆。
撷芳殿中也是种了一些桃树,杏树,梨树,因此每到春天,周围仿佛云蒸霞蔚一般灿烂,当然在这些开的热闹温暖的花树下还有几株开的如云如雪的樱树。只是因为是白樱,因此没有那种旖旎的梦幻,反而有一种凄冷的蕴藉。
望着阳光下,微微渗出星星点点粉白的色花苞,朱由检就觉得有点愉快。因此闲的时候,颇喜欢默默地在樱花树下坐着,然后悠然自得地品一壶清茶。
只是他没有坐在如今大明朝最常见的椅子上,反而跪坐在一张黄花梨的小塌之上。虽然此时樱花没有完全盛开,但是一袭白衣的朱由检倒是有些古人所说的超逸潇洒。
周围的小炉中微微烧着最好的玉泉水,因为水还没有彻底沸腾,那原本磅礴的雾气只能分解成缕缕温柔的白烟。
樱花树下则是两只追逐打闹的小狐狸,因为狐狸是罕见的白狐,再加上它们还比较幼小,四只小腿短短的,然后还有一个长长的狐狸尾巴,因此跑跑跳跳的样子好似一团毛茸茸的椭圆球。
看到这两只小狐狸圆滚滚的十分可爱,朱由检特意给他们起来小名,其中一个叫元宵,另一个叫汤圆。
其中这两只小狐狸都是公的,其中元宵是哥哥,汤圆是弟弟。只是元宵虽然长得比汤圆大一点点但是却很安静,总是围着一个毛茸茸的线团发呆。而汤圆虽然小一点却很活泼,只是它却喜欢围着元宵到处乱窜。
虽然宫里养狐狸不好,但是既然是信王喜欢的,那么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况且天启皇帝朱由校也在宫里养过许多只猫。虽然朱由检很喜欢这两只小狐狸,但是他老人家是不会照顾这两只小狐狸,因此都是身边的内使们照顾。宫中生活寂寞,他们也是闲极无聊,现在有了这两只可爱的小狐狸做伴,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因此对于这两只小狐狸,撷芳殿的其他人也非常喜欢它们。
虽然朱由检照顾这两只小狐狸的时间并不多,但是不知怎么回事,这两只小狐狸却非常喜欢粘他。它们也是聪明的,也知道朱由检才能决定狐狸们究竟撷芳殿中的团宠还是日后的一件狐狸皮围脖。活泼的汤圆还好一点点,尤其是元宵,总喜欢钻到朱由检怀里。虽然朱由检性格有点凉薄,但是望着小狐狸漆黑灵动的双眸和可爱的小耳朵,他的心也有点被萌化的感觉。
虽然没有母乳,不过小狐狸也能喝习惯撷芳殿小厨房的牛乳和羊乳。虽然到了天启崇祯朝,北京城西山那边已经有专门的牛奶厂出卖,但是这还是很珍贵的营养品。朱由检能把牛羊乳随随便便给狐狸喝一方面是贵族子弟天生的天真傲慢,另一方面他在后世也不觉得牛奶到底有多么昂贵。
而在这个时代的北京城之外就是因为旱灾和苛政而越发惨不忍睹的饿殍遍野,白骨累累。整个天下,除了江南还勉强维持着一点转瞬即逝的末世繁华,无处不是无穷无尽的荒凉和战乱。因此整个紫禁城几乎坐在即将喷发的火山一般危险而这一切紫禁城中那些大部分安尊富荣的人都不知道,当然就是知道了也没啥用处。
在后世他为了纪念皇兄,也养过一只橘猫和波斯猫,这两只猫小时候也没有母乳,朱由检心疼它们就特意给他们喂牛奶。因此他并不心疼这些牛奶。只是不知怎么回事,虽然喂了两只小狐狸不短的时间,但是这两只小狐狸却一直长不大。
朱由检不在意这个,但是宫里其他人也有点议论纷纷。客印月尤其厌恶狐狸,但是天启皇帝却真的不在意这些。
就在这岁月静好的时候,朱由检正好可以悠闲自得地阅读最近的读者来信。
其实张之极不但买了书而且也通过洛北书斋留下的联系地址给他也写了信,虽然张之极日后很是荒唐,但是如今他还没有荒唐地很离谱,因此也就是邀请身为九思的自己和他见一面,交流交流小说剧情而已,顺便解释一下信王这个人。
看到这封信,朱由检只是微微一笑,然后简单回绝了他的请求。首先九思和朱由检是一个人,因此这个聚会天生就不可能办的起来,其次张之极是英国公的世子,自己是藩王,因此二人交往太密也不好。毕竟魏忠贤魏公公也不是吃素的,因此朱由检就借口家人管束严格回绝了他。
当然回信的时候也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暗搓搓地劝告张之极,不要沉浸在皇明表面上繁花似锦,实际上破败不堪的繁荣之中,要像话本中的主角一样做一些有益于国家和朝廷的事情云云。
又看了几封信之后,朱由检又发现一个值得考究的信件。
其实这封信字写得不好,内容无非就是来来去去那些赞美作者君的套话。只是朱由检一看落款大吃一惊。原来寄信人名叫刘昭,一见这个名字,朱由检有点吃惊。
因为这好像是他舅舅家的三哥。只可惜因为一场疾病,这位三哥在天启年间就早早去了,因此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个人的任何记载。听说是疟疾,这在大明朝可是绝症。但是朱由检有了一个小窍门,因此完全可以救下这个三哥。
一开始朱由检以为是重名,但是一看这封信,朱由检就知道这就是那个英年早逝的三哥。在信里他絮絮叨叨地说了自己的阅读感想和自己的委屈,并且也说了信王殿下和他的关系。其实刘昭没有什么仗势欺人的想法,他只是孩子的天真稚气,就像小男孩得了什么新奇的东西向他最钟意的小女孩炫耀而已。
朱由检其实很渴望亲情,因此见到这个前世今生都未曾谋面的三哥给自己写信,他也有一种妙不可言的奇妙感觉。因此他必须出宫见见舅舅一家人。况且见面也不是为了叙旧,而是暗搓搓地拉拢党羽,组建势力。
在大明朝,皇兄重用魏公公还是逃脱不了落水一路,因此依靠阉党和文官争权这条路已经失败了。因此朱由检灵机一动,他开始打起了外戚这条歪脑筋。
虽然岳父周奎尤其恶心,但是自己娘家人这一支都是很好的。别管能力大小,就凭李自成来了之后,自己舅舅家一家都以死殉国这一点,就已经让现在的朱由检下决心在登基之后要重用自己舅舅这一家人。这既是补偿前世因为自己倒霉的舅舅一家人的情感需要,也是和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斗争的现实需要。
文官为什么势力庞大,就是因为文官们以科举为根基,以同族,同乡,同年为纽带串联起来,因此才有了这大大小小的党羽派别。单单几个毕竟大的政治势力就有东林党,浙党,楚党,宣党,齐党这几个党派,更何况这些大的党派之下更有无数小的派别。
这些党派既因为各种私利相互斗争,又因为反对皇权相互团结,大部分人叽叽歪歪无数,反正没几个是干正经事的。而皇帝想干点正经事,他们还一直阻拦。不是皇明列祖列宗真的品格比文人士大夫好多少,而是文人换了朝代还能当官,皇帝要是改朝换代只有一死而已。因此皇明最近历代先帝无不选择重用太监来制衡这些越来越无法无天的文人士大夫。而皇兄落水一事却证明了,太监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因此已经无法控制这些文官了。因此朱由检不得不继续为现在的帝党加上外戚作为助力。
虽然舅舅一家人以死殉国也有可能是担心李自成入北京会对他们不利,因此与其被李自成酷刑拷打而死,倒不如自己一家人自我了断算了。前世的自己煤山自缢,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个。但是这也说明了舅舅一家人明白政治形势,知道自己这一家人和明朝关系太深,就是到了新朝也不会有好结果的。因此只要自己点明白了舅舅一家人的荣华富贵离不开大明王朝,就不愁舅舅一家人不用心为自己办事。
虽然舅舅一家人能力可能不那么理想,但是对于现在的朱由检而言,忠诚远高于能力。
因此朱由检也给他回了一封长长的回信。
当然到了最后一个看似朴实的信件让现在的朱由检感慨万千。
这封信其实没有署名,就连明朝常见的文人字号都没写,估计是一个颇为自持身份的文人,他也知道自己私下里读这种话本也是说不过去,因此悄悄给他写了这么一封信。
只是看到熟悉的字体,朱由检这种薄情寡义的人也忍不住有些潸然泪下,因为这是他前世最信任的首辅温体仁的字体。
温体仁(1573年—1638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南浔辑里村人。前世明末大臣,也是他朱由检最信任的首辅。虽然满清那些没有骨气的无耻文人都说温体仁是奸臣,把明朝灭亡的责任推到他头上,但是真正的温体仁却是他前世处理政务的一把好手。
望着眼前熟悉的字体,朱由检忍不住悄悄说道:
“长卿,你……你还好吗?”
那一刻,朱由检很想去找温体仁,可惜他现在还只是信王,而温体仁现在礼部右侍郎管国子监祭酒事,因此现在的朱由检不能和身为朝廷大员的温体仁相互联络。
而那位持鉴斋主人好像十有八九不喜欢温体仁,毕竟被满清秽史洗脑的人都不会喜欢温体仁的。
而且温体仁这个人也有点小心眼,因此对于持鉴斋主人的不屑他也不是不会感觉到的。这样一来两个人又得斗得你死我活。
因此这个问题不是和稀泥,而是取舍。就是那位持鉴斋主人的军事能力到底能不能盖过温体仁处理政务的能力。如果他可以,他也许会舍弃温体仁。如果他不能,那么就保留温体仁。
毕竟温体仁在前世,对他其实是充满利用的好,因此朱由检今生也没办法对他真的全心全意。
别看温体仁在自己装出一副孤臣的样子,其实他也是暗中结党的。朱由检也感觉出温体仁的不对劲,只是温体仁一副清廉忠贞的样子勉强不露馅,再加上朝政也需要他,朱由检也才勉强忍住他在位。因此前世曹化淳一说温体仁如何不好,他就把温体仁赶走了。只可惜温体仁走了之后,朱由检才发觉温体仁处理政务的价值,但是他不好意思认错,因此对赶走温体仁的罪魁祸首曹化淳更是嫉恨,因此后来他又把曹化淳赶走了。
后来朱由检才明白,身为一个臣子,温体仁是完美的:身为一个帝国首辅,温体仁同样也是完美的。但是他潜意识中想要的是一个理想中的父亲,而不是理想中的大臣。而政治斗争中必要的阴损和狠辣,却不符合他理想父亲的磊落光明,这就注定了温体仁日后的悲剧。如果换一个皇帝,说不定能够和温体仁君臣相得,成就一番佳话。
在温体仁第一次对他伸出援助之手的一瞬间,他有以一种面对父亲的温暖,只可惜在前世,温体仁给自己的那种感觉只有一瞬间。
看了温体仁的来信,朱由检也坐不住了,连忙给他写了一封回信。
温体仁和别人就是不一样,其他人关注的都是主角朱靖杨康,顶多关注一下以全真七子为原型的青云七子。结果温体仁给自己回信中偏偏对于自己描写的宋朝党争特别感兴趣,并且建议朱由检多写点这些方面的内容。唉!不愧是久经考验的皇明优秀干部,这内斗的传统艺能,简直是时时刻刻都无法忘记。
只可惜写党争虽然深刻,但是却没有销量,且不爽,因此朱由检没听他胡咧咧。但是为了表示对于温体仁的看重,朱由检特意把自己还没写完的《红鸾咒》给他看。毕竟温体仁也是一个文人,不知道他能不能接受朱由检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