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收复震武城后,刘法为加强防御,下令在其北面的瞎令古城复筑德通城,在德通城北又筑石门堡,三座城堡相连,互为犄角之势。三城堡修筑后,刘法留军驻守,带领大军返回驻地。
李乾顺得到情报,派遣梁哆唛攻取三城堡。
梁哆唛领军出卓啰和南军司,将北面的石门堡包围。城上宋军见夏军来到,燃起狼烟报警。震武城和德通城宋军见狼烟直上,立即出兵来援。
梁哆唛领军迎战,三面受敌,渐渐不支,遂领军撤退。宋军见夏军撤退,也不追赶,各回各城堡驻守。
梁哆唛见宋军三城堡为援,防守坚固,不敢再战,却心有不甘,遂领大军进入丁星原地区,大掠六日而还。
李乾顺见梁哆唛无功而回,宋朝筑城不已,步步进逼,愁眉不展。
察哥启奏:“宋朝筑城,我也应筑城,以为守备。”
李乾顺道:“准奏,就依御弟。”
于是,察哥命梁哆唛在震武等三城堡东面的夏境内筑城。宋重和元年、夏雍宁五年(公元1118年)六月,城竣工。李乾顺赐名“割牛城”,命梁哆唛领重兵驻守,以护卫东南地区。
童贯得报,毫不迟疑,即刻命廓州防御使何灌攻取。
何灌伤势痊愈,领军出正。探得割牛城守军大部分是筑城的人,劳累疲乏,新城筑毕不久,贪于休息,遂于夜间率军出肤公城,在割牛城东墙发起偷袭。宋军没有遭到有效抵抗,迅速登上城头,杀散夏军。梁哆唛得报,慌忙领败军出北门逃走。
宋军占领割牛城。童贯大喜,立即派人报往京城。宋徽宗赐名“统安”。
统安城原为西夏防御宋军的堡垒,现在成了宋军刺向西夏的利剑,可谓制夏人于死命。童贯多次出兵战胜夏军,觉得西夏已是强弩之末,欲建灭夏奇功,遂命刘法攻取朔方。
朔方之地历代建置不定,辖区多有变化,治所几经迁移。到宋代时,其地主要是西夏的兴庆府、灵州中心地区。
刘法见童太师下令进攻西夏的兴、灵地区,遂回道:“禀太师,西夏近年来虽屡遭败绩,地域缩减,但元气未伤,夏军主力依然较强。末将认为此时出兵,胜算不可知,不宜出兵。”
童贯听了心中不满,冷笑一声道:“将军在京师之时,亲受命于皇上,自言必成功。今命出师,却为难起来,何也?!”
刘法道:“末将确实对皇上禀奏过讨夏必然成功,但并不是现在这个时候,而是时机适合之时。”
“嘿嘿。好个时机适合之时!”童贯又冷笑了几声,厉声道:“何为适合之机?将军要等到何时!”
刘法见童贯满脸怒气,言词严厉,情不得已,只得抱拳道:“太师既然下令,末将遵命。”
宋宣和元年、夏元德元年(公元1119年)三月,刘法领军二万到统安城,会合震武三城堡宋军,亲自操练,积极备战,择机出征。
西夏得到宋军要进攻兴庆府的密报,李乾顺立即与大臣们商议对策。
察哥禀道:“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宋军在统安城操练兵马,欲进攻兴、灵,灭我之心已明。此战关系国家存亡,若胜,社稷可保;若败,国破家亡。臣以为:我们不能困守,等宋军来攻,当主动出击,必胜敌于国门之外。”
“好,
说的好。”李乾顺神情激昂,深深地点头道:“爱弟所言极是,存亡之际,我等不能坐在家里等着人家来打,再奋起反击。朕就命你为帅,调动全国兵马,领兵出击。”
察哥右手抚胸道:“臣遵旨。”
李合达出班启奏:“臣禀皇上,微臣自来大夏,未曾立功。此大敌当前之际,微臣愿与都统军大人一同出征。请皇上恩准。”
李合达乃辽将萧合达,成安公主下嫁李乾顺时,其为护送军兵的将领。萧合达口才甚好,骁勇善战,长于骑射。李乾顺很看重,始授文思使,升为右侍禁,出征立有战功,升迁副都统。李乾顺赐国姓,于是名为李合达。
李乾顺欢喜:“朕准奏。有将军与御弟一同出征,朕放心矣。”
李合达精神抖擞地道:“谢皇上,这次出征,微臣定不负皇上。”
察哥挑选精兵精骑三万六千,慷慨出征,大军来到统安城下,扎下营寨。
刘法得报夏军来了,登上城头,望着夏军大营,豪情满怀,决定出城决战,将夏军消灭在统安城下,再进兵兴庆府。
旭日升起在东边的山顶,天地间霞光灿烂。和风吹拂,春意盎然。山间野花盛开,芳草萋萋。清泉汩汩流淌,闪烁着氤氲的波光。
统安城前,两座大阵排定,阵势威武严整,战旗猎猎。宋军将士盔明甲亮,刀枪整齐,寒光闪闪,威风凛凛,不愧威武之师。夏军将士大都光着脑袋,头上几绺小辫在风中颤动,身着党项袍服,将校佩戴牛皮甲具,虎视眈眈,杀气腾腾,恰如荒野中的一群野兽。
刘法和察哥骑在骏马上,立在旗门下,两边是数员战将。
察哥驱马向前踏出旗门,来到阵前,高声道:“刘大帅,在下察哥是也。刘大帅是我敬重的战神,我不希望与大帅作战,免得生灵涂炭。小将请大帅退兵,相安无事,何乐而不为。”
刘法闻言,抖动缰绳,马出旗门,与察哥相对,大声高喝:“将军若领军投降,归顺朝廷,我当罢师回朝。”
“我为捍卫大夏而战,何谈投降。”察哥抱拳道:“大帅执意开战,小将奉陪到底。”
“好,你不怕再败,咱俩就再战一仗。”刘法回阵。
只听得炮声炸起,战鼓擂响,两军冲杀在一起。杀声震动山谷,血肉横飞,人仰马翻,尘埃滚滚,天昏地暗。一个时辰过去,两军不分胜败,各自收兵。
回营后,李合达向察哥请命:“都统军,末将愿领一军迎战刘法,定斩其首级献与帐下。”
“好,就与将军精兵六千迎战刘法。”
次日,李合达率军杀向宋军。察哥将三万大军分为三阵,两拨休息,一拨战斗,不让宋军喘息。夏军一拨接一拨轮流冲杀,越杀越勇。宋军忍渴挨饿,顽强抵御,无数战马饥渴得倒地死去。
战斗从清晨一直打到傍晚,七个时辰过去了。就在这时,宋军大乱。李合达率领六千精骑杀败刘法,宋军支持不住,开始退却。刘法见状,大声呼喊,宋军无人听从,只顾逃跑。
刘法见败局已定,无法挽回,只得趁夜色领败军逃跑。李合达率军追击。
清晨,当刘法逃到西夏的盍朱峗城,城中的夏军见惨淡的月光下宋军狼狈奔逃,当即出城截杀,宋军四散窜逃。刘法打马奔逃,李合达紧紧追赶。
刘法见夏军只奔他追来,慌忙下马,钻进
草丛中拼命奔跑。慌乱中跌落山崖,摔断一条腿。一名夏军骑兵飞马追到,手起刀落,砍掉刘法头颅。宋军更加惊惧,四散溃逃。
李合达领着那名骑兵,将刘法首级献与察哥。
察哥见到刘法的首级,悲伤而惋惜地对部下道:“刘将军前败我于古骨龙、仁多泉,我尝避其锋,可谓天生神将。岂料今为一小卒枭首哉!其失在恃胜轻出,不可不戒。”
夏军乘胜进兵震武城。童贯得报统安城陷落,刘法战亡,大吃一惊,急命熙河、秦凤两路夺回统安城。
刘仲武领军出熙州向西北驰行,何灌带军出西宁州北进。二人日夜兼程,来到统安城下,只见城门大开,宋军尸体遍地,城中烟雾飘荡,到处是宋军尸体,一片凄惨,却不见夏军。
二人领军进城,商议留一支队伍驻守,正准备回军,探马来报:“夏军正在攻打震武城。”
刘仲武对何灌道:“太师命你我夺回统安城,此城不夺自回。现在夏军进攻震武城,虽无太师命令,我等也当去援救。”
何灌回道:“将军所言极是,若知而不援,恐太师恼怒你我。”
于是,二人领军向震武城奔去。
震武城仍在激战,夏军攻势猛烈,宋军虽顽强抵御,渐渐不支,即将陷落。
察哥果断下令:“停止攻城。”
梁哆唛道:“都统军大人,震武城眨眼之间就攻陷,为何停止进攻?”
“勿破此城,给宋朝留下一个负担。”察哥看看前方的震武城,对将士下令:“全军回师。”
震武城已在遥望之处,刘仲武与何灌远远地望见城头宋军的旗帜在春风中飘扬,知道城还在手中,遂加鞭前进。来到城下,却不见夏军的踪影。
城上的宋军见大军来援,赶紧打开城门。刘仲武与何灌如实写下战况,派人送往兰州府。
童贯见报,在府中来回踱着方步,心中盘算着如何向朝廷禀报。统安城一战,宋军战亡十万人,是宋夏战争史上战死将士最多的,可谓惨败。如何向朝廷禀报,他犯了难。
慢慢地移动着高大魁伟的身躯,心中不停地思忖着。童贯停下脚步,站在北窗前,炯炯有神的双目,注视着窗外的山河。群山巍峨莽莽,大河浪涛滚滚。这里原是吐蕃的领土,西夏多次征伐而不得。他曾跟随师父李宪在此征战,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使得他的筋骨强劲如铁,脸面黢黑,从英俊青年变成了半百的老人,也将他这个宦官锤炼成了能文能武的将军。自他主持西北军务,吐蕃投降,西夏节节败退,大片土地尽归大宋。
他抬起一只手,轻轻地捋拈着稀疏的胡须,眼珠转了转,嘴角一颤,撇出一个阴鸷的冷笑。坐在太师椅上,右手捏起狼毫,左手挽起袍袖,饱蘸墨汁,书写奏章。笔下的字迹犹如行云流水,兼具阳刚与阴柔,亦如他的人一样。奏章只字不提统安城战败,隐瞒刘法战死,大书特书击退夏军,收复震武城。
捷报传到朝廷,宋徽宗大喜,命大太监向群臣宣读。群臣听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遂躬身向他道贺。有的大臣得知实情,心中愤怒,却不敢直言。
宋徽宗喜气洋洋地道:“童太师出师大捷,屡败夏军。劳苦功高,擢太傅、泾国公。”
群臣忍着心中的不满,举起笏板,躬身赞颂:“皇上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