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海军衙门,竟找不出几个懂海军的。
当然,海军衙门也比较谦虚,醇亲王自己就谦虚地说自己虽然奉旨总理海军,但“轮船之制,苦不深悉”,承认自己不怎么在行。
谦虚态度下办的正确的事,是醇亲王对李鸿章办事十分支持,同时对海军的军政一事,也不怎么插手。
那管什么?就管钱。
有了海军衙门,倒是把经费“统”起来了。
管钱的醇亲王,在钱这上面也办了一部分正确的事,就是也费劲出力,帮着海军要钱,催款,催各地上缴摊派的税、捐,为北洋海军买船买炮。
同时,他也干了一些不太正确的事,或说是本属分内,却办得有点不明不白的事。
这,有利于谁?
下来,我们也会看到。
——*——*——*——
当然事情都是两面性的。事实上,正因为“领头大哥”不怎么懂,李鸿章在“专司其事”上就有了相当的操作空间。而且,以后那些会办、帮办大臣不断轮换,只有奕诓和他一直在坚持。
李鸿章大人能不把有利条件运用得淋漓尽至吗?
我们能看出他丝毫没客气,充分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让后起之秀的北洋一跃超过其他水师,膨胀般地发展起来。弄得其他大臣对他搞来的军舰眼红,象南洋大臣刘坤一,就曾写信给李鸿章,要求把铁甲舰拨给南洋海军一艘。
可气的是,不但铁甲舰没要着,南洋海军的军舰反而经常被调去北洋,训练、操演啊,一去就是大半年。《北洋海军章程》里就明文这么定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辅导和共同提高,但北洋的章程拐进南洋,总是有点那个吧。这大半年里,南洋大臣就是个“海军光杆司令”。
除了打着给其它水师购买军舰的幌子向朝廷要钱,再想法用到北洋身上,干了不少挪用的事,李鸿章还连哄带骗地揩其他大臣的“油”。上过当的,福建、南洋均在其列。象鼓动福建筹银10万两买炮船、巡洋舰,还主动充当代办,结果,这银子落到了李大人梦寐以求的铁甲舰上。朝廷拨给南洋40万两买艘“超勇”级巡洋舰用,南洋高兴地自己拿出了5万两贴补,结果也贴补到了铁甲舰上。
这一套,除了沈葆祯忠厚老实,不跟他争,其他督抚,对李鸿章这个老滑头难免会有些意见、有点怨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