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似西瓜崩裂的声音。
大明朝顺天府,严府。
时辰酉正,夕阳西落。
一辆极尽奢华的马车缓缓地来到了严府前,随后停了下来。
守在严府门口的守卫一眼便认出来,这是两位老爷回来了。
马车停下之后,一位长得又高又瘦,眉目稀疏的中年男人立马下了轿子。
他轻声道:“爹,你小心点。”
“嗯,没事,我自己能走,用不着扶。”
轿子里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随后一位白发苍苍,形容枯槁的老人家慢慢走下轿子。
两人一同下了马车,这才让人看清楚。
这对父子不是别人,正是权倾朝野,把持朝政整整已有两百多年的严嵩父子。
而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是就任内阁首辅的严嵩。
中年男人便是有小阁老之称的严世蕃。
严世蕃看着自己父亲自己走下轿子,不禁笑道:“爹,您这身子骨真是一天比一天健壮了呀。”
“多亏了仙家的仙丹哪,否则啊,咱们父子俩也早就死了,烂在土里了。”
严嵩笑着应了一声。
嘉靖皇帝和天庭勾结,因此得到了天庭派下来的延寿丹。
如今的嘉靖皇帝,已经活了两百一十八个年头。
身为嘉靖宠臣的严嵩父子,自然也得到了延寿丹。
严嵩比嘉靖要大二十七岁,如今已有二百四十五岁。
严世蕃的年纪,也已经超过了两百岁。
就论权臣而言,古今中外再也没有比这对父子俩活得更滋润的了。
“爹,时辰不早了,咱们快进府吃饭吧。”
“好。”
严嵩点了点头,和儿子严世蕃一起走进了府内。
刚一只脚才踏进府内,严府大总管徐管家便立刻就恭敬地走上来禀告道:“老爷,顺天府府尹章舟和求见。”
严嵩闻言有些奇怪:“章舟和?他今日找老夫有什么事情?”
徐管家连忙道:“老爷,确实是发生了事情,今天顺天府来了一群从清州临江县来的流民,他们千里迢迢来到顺天府居然是为了告御状。”
“告御状?”
严世蕃闻言更加奇怪了:“一群命如草芥的刁民,他们有什么事情值得来顺天府告御状的?”
“老爷,事情是这样的……”
徐管家连忙把自己的儿子二赖徐撞见这一群流民的事情,以及看到他们去府衙告的事情,全部告诉了严嵩父子俩。
说实话,徐管家心里非常欣慰。
自己这个儿子仗着他老爹是严府的大管家,不知道在外面给自己惹了多少的事情。
每一次,都要靠着自己去摆平。
今日也算难得是做了一件有用的事情。
只是不知道他现在到底去了哪里,直到现在都见不到人影。
严嵩听完徐管家的话,轻轻地点了点头。
“原来是这样,那便通知下去,让章大人晚上留在府内一起吃个便饭吧。”
“是!”
徐管家领命而去。
不多时,这大明朝第一权臣的家宴终于开始了。
在徐管家的带领下,章舟和来到了严嵩父子俩面前。
严嵩父子俩已经坐下了。
章舟和一看到两人,便立刻脚下生风一般迎上去恭敬道:“下官章舟和参见严阁老,参见小阁老。”
“今日不是在朝堂之上,不过是来老夫家里吃一顿便饭而已,章大人就不必如此多礼了。”
严嵩乐呵呵道。
此时的严嵩看上去就像一个极其慈祥和蔼的老头,实在很难让人把他和位高权重的严党首领联系起来。
“章大人,请坐吧。”
严世蕃也是笑着道。
“多谢,多谢。”
章舟和受宠若惊,连忙恭恭敬敬地坐了下来。
他一落座,看到饭桌上的饭菜,不禁有些惊讶。
这饭桌上竟只是四菜一汤,虽说还是比寻常老百姓丰盛了不少,但可实在是配不上这富可敌国的严阁老啊。
严嵩显然看出了章舟和的惊讶神色,笑着道:
“章大人,让你见笑了,老夫年纪大了,日渐食不知其味,在饭菜上面能省就省一点。也算是为圣上多省下一点钱办正事。”
能省则省?
你居然好意思说出这样的话?
谁不知道你严嵩乃是大明朝第一大贪官。
光说你这家宅邸,没个几千万两如何能够修得出来?
章舟和一听严嵩说出这般不要脸的话,心里直翻白眼。
但他嘴上还是连忙恭敬道:“严阁老不愧为我大明之国柱,实在是令下官惭愧啊。”
“章大人这话就说得太谦虚了,老夫可是听其他同僚说过,章大人可是将整个顺天府管理得井井有条。”
严嵩笑着道。
“不敢不敢不敢不敢,只是尽一份心力而已。”
章舟和谦虚道。
他的脸色还算平静,但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谁不知道严嵩是当今圣上面前的宠臣,严党在大明朝更是一手遮天。
若是自己能搭上严阁老这条线,那么自己以后平步青云,甚至拜相入阁都不是不可能啊。
其实自己一直想要来拜会严嵩,可是苦于无门。
不曾想,今日却碰到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真是天助我也。
严嵩父子俩不露声色地对视了一眼。
这对父子可是官场上的老将了,一听这章舟和的口气便就清楚了。
今日这章舟和不是来为清州那群流民而来兴师问罪的。
当然了,他也不可能有这个担子。
既然如此,那便可以开门见山了。
严嵩开口道:“章大人,不知您到底今日来访是为了什么事?”
章舟和连忙道:“严阁老,事情是这样的,今日下午,我顺天府来了一干流民说是要来状告他们当地县令胡做人和清州知府钱言理。”
“哦?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来状告钱言理?”
严嵩有些疑惑道。
“说是为了踩踏秧苗的事情。”
“章大人,你仔细说说。”
严嵩来了兴趣。
“是……”
随后章舟和把公堂上临江县百姓所说的事情,与严嵩交代了个明明白白。
“严阁老,其实刚开始下官也觉得这种事情应当是不可能的,毕竟哪个父母官会无缘无故地踩踏秧苗呢?可是不曾想,这些百姓居然拿出了这万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