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内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术。
其死后三年间,全真道传教范围波及关中、河楠、河碑、山冻大部分,遍于社会上下各阶层。
在组织上、理论上为全真道的兴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金章宗赐庵名为灵虚观,元太宗加封为重阳万寿宫(即重阳宫),全真道尊为祖庵或祖庭。
道教分南北两派,南派为旧教,称为正一派,北派即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王重阳修道十一年,主要在山东宁海一带传教,共收入门弟子七位,号封“全真七子。”
分别为长春子邱处机、丹阳子马钰、清真散人孙不二、长真子谭处机、长生子刘处玄、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
其时以丘处机为首的全真派在元朝倍受恩典,从而使道教也倍受尊崇,道教曾被封为国教。
因而,金元年间,新道教全真教备受推崇,道观遍及大江南北。
全真七子: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
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因其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过贡献,被尊为北宋真人,并得到元世祖的诏封。
他们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虽各创一派,但宗教思想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马丹阳:马丹阳,初名从义,字宜甫,一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
汉扶波将军援之后,本扶风人,五代兵乱迁宁海。
世业儒,祖觉,字翠叟,至孝,通五经,父师扬,字希贤。
仪观修伟,沉静有度量,以孝义称,母孕梦麻姑赐丹一粒吞之,觉而分瑞,太宗天会元年五月二十日生。
师儿时常颂乘云驾鹤之语,及长为儒而不思进取。
大定十年七月马丹阳祖师与乡人战师饮于范明叔怡老亭,酒酣师题诗云:“抱元守一是工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吃杯畅神思,醉中却有那人扶。”
后重阳祖师自终南来,径入怡老亭,战师问:“布袍竹笠冒暑东来何勤如焉。”
曰:“宿缘仙契有知己之寻。”
既食瓜即从蒂而食,问其故曰:“甘从苦中来。”
问从何处来,曰:“路远千里,特来扶醉人。”
马祖默念言:“予从前所有醉中人扶之语,何以得知。”
因问何名为道,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
后马丹阳师从重阳祖师,得祖师九转还丹功夫(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转还丹之诀)。
后来马祖居东亭,墙外有林檎一株,枯已久矣,四月四日,师从环汲水以沃之复活。
因作异术记,芝阳道友崔公,阅其文疑其过情,遂于四月移竹两丛,松一株于全真庵以移植,不时枝叶皆黄萎。
崔启师曰:“此竹松可活否?”师答诗云:“窗外不惟君子绿,庵前又喜大夫青”之句。
遂令门人于知一,去其黄叶,以涤面水溉之,不旬日荣茂如初(甘泉润物,变朽回春)。
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赠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后改动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
谭处端:谭处端,名玉,字伯玉,后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乃王重阳祖师所授之也。
世为宁海人,金太宗天会元年三月一日生,生而骨相不凡,六岁偶坠井,其家人急救之,则安坐乃上出之,无所伤,世宗大定七年闻王重阳祖师在马丹阳家。
径往乞备门弟子,得到重阳祖师四句真言诗一首而契身于道(金骨仙姿,得四言而契道)。
后谭祖东游抵阳武县北,夜见北斗交换,星如车轮,及呼道众观之,其星尚如鸡卵,动摇不定。
久之复故,师念圣号甚勤。卫州淇门镇石孔里问师持念之故。
师云:“众亦宜念,今岁当有大水之灾,众莫之省,是年河决……”后九年于黄县卢山延真观悟道成真(卫州变化,坐十载以成真)。
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赠长真云水蕴德真人,后改动为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
刘处玄:刘处玄,名处玄,字通妙,长生其号也,金熙宗皇统七年七月生于东莱之武官庄。
其先九世,孝友相继。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朝廷旌其门闾特免本郡诸役……母王氏夜梦白衣翁平出西南指之,有玉树而四枝各有一金叶。
令取其一曰:“他日异人,意将取之。”
叶自坠于手,视之则金蝉飞起而复投于口中,翁失所在。
十月三日师乃生,是夜紫气二道,从太基山横贯其家,师自幼而孤,事母以孝闻。
金世宗九年春于邻居壁间人所不及处得二颂,其墨尚濡。
末句云:“武官养性真仙人,须作长生不死人。”
是年九月,王重阳祖师与其徒马丹阳、长真自东而来,师与母但往参谒祖师,一见之问:“汝解壁间语否?”师不言,四人相视而笑,正所谓“目击道存之妙也”。
又言王重阳祖师爱其殷勤,美其专精,顾其神采之不群。
乃叹之曰:“松之月,竹之雪,故不受于黄尘。”
故赐之诗曰:“钓罢归来又见鳌,已知有分例先曹,明榔相唤知予意,濯出洪波万丈高。”
是年刘二十三岁(壁间墨迹之非凡,雪竹月松之姿异),后刘师居洛阳市中土地庙,不语三年。
俄迁城东云溪洞,徒众日集,忽指地云:“中有井三。”
凿之二丈余得,下贯源泉,人问何以知之。
曰:“曩世所居也二十年。”
师指庵右冯氏园曰:“此吾身后之缘,四十年后园之松柏死,炁水西流其地,当不售而得之。”
乃磨一碑埋于中,后果应验(三井有多生之记,一时著显化之功),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