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着做梦已经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手法,用于探寻失落的记忆,查找被自我隐瞒的真相。
尤其是加入心音技术后,清明梦的诱导更为容易,降低了医生的技术门槛。
清明梦难点在于明了正在做梦的同时不会破坏梦境,进而有目的有意识的操纵梦境。
从前全靠医生实时调整,仿佛走钢丝一般艰难的维持平衡。还要顾及患者的个人差异和环境刺激,维细维微。
现在有了心音头盔,可以用技术手段辅助,也不像以前的设备那样过于暴露引起抵触心理。
普通观众观看影片时,在心音档案和演员匹配之前,头盔内置的脑波调谐器会针对性的平抑β波,减少峰谷特异值,引导a波以求加大共鸣程度,便于观众代入。
医用型的心音设备放开了功率限制,脑波控制效果更为优秀,还可以外接显示器方便医生观察。
无论是催眠还是唤醒,效率和安全性都大有提高。
回到古装剧来说,在影视工作者大量尝试后,依然无法解决潜意识冲突的问题,有人大胆的利用起这种独特来。
姜书慧特意在影片的心音底层设置中更改了参数。
一反其他古装技术人员调高脑波调谐功率的做法,使用了最低档位。
这部古装喜剧不加掩饰的玩梗、吐槽,无缝接轨流行文化。
披着古装外皮的实质其实是对现代文化的重构。
文化、历史、外形和精神的激烈冲突呈现出绝佳的喜剧效果。
一句平常的话由“古人”说出来就特别好笑。
时不时回归“人设”的纯古代文言文也在这种独特的潜意识冲突里显出荒诞的黑色幽默感。
甚至不需要明白他说的什么意思,只是“说古文”这一行为本身就足以成为笑料!
代入视角中的心音也从不像其他古装剧那般讲究贴合、大气、古韵,反而异常随心所欲跳跃活泼。
顺其自然地喜怒哀乐极其生活化,从另一个侧面阐释出古人也是人,也和现代人一样拥有正常的情感。
为看似浅薄的喜剧赋予了哲学上的意义。
此剧一出,伴着共鸣指数低下收获了满满的好评,成为所有古装心音影视里最奇异的独苗。
姜书慧对题材和技术的把握实在是太敏锐。
喜剧的本质就是出人意料,技术本身的缺陷配上古代背景天然的出现了未知地带。
而未知自然可以带来意外,只不过这意外是发展成喜剧还是恐怖,就完全操纵于导演手中。
没错,喜剧和恐怖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
从理论上来说,两者完全可以互换。
影迷们早就强烈要求姜导来一部恐怖片,正是因其在喜剧上也可以暗藏着恐怖底色的天赋。
当然,张大胡子可没有小姜那么随意,他对心音技术缺陷的利用并不体现在题材上。
代入感差,在剧情和叙事上是个麻烦,却给剪辑带来了便利。
导演视角的剪辑不必过多考虑情绪矛盾和连贯,拥有更自由的剪辑方式已经是古装心音影片为数不多的好处之一。
甚至是不少低成本古装剧的续命之法。
张律央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思考,既然随意剪辑都不会干扰到观众,那么把剪辑权交到观众手里会是什么样?
不,导演视角的剪辑决定了影片的架构和剧情完整度,也是艺术性的基本保障,非专业的观众贸然尝试很可能弄巧成拙。
那角色视角呢?
单人角色本来就内容片面,再经过观众加工,还能剩下多少?
如果是多角色交叉视角?
没错!全面放开角色视角,让观众任意随时切换视角!
全程都有演员的心音渲染,比普通的上帝视角更有感觉!
张律央在和工作组开会研究后,拍板定下了全员配置心音设备的方案。
成本是涨了三成不止,可想到这种全新的观影模式将会带来的冲击,以及为《镜星传》带来的话题性。
这些投入完全值得!
可以说,《镜星传》将为古装影视打开全新的道路,原本的劣势将会成为独一无二的优势!
从此华夏古装不再是不适应时代、技术的夕阳题材,而是充满了光辉未来的旭日明星!
年已不惑的张律央思及此处,胸中热血难平,仿佛重回了青春时光,要再踏征途!
而这热情却在开机第二天被浇了凉水。
“孙灵修,跟我来一下。”
这天早上刚化妆完毕,正等着开场,副导的一句话让孙灵修有些不安。
副导表情虽然平淡,语气上也很公式化。可那透着幸灾乐祸的小情绪还是十分容易察觉。
他知道由于档期之类的问题给剧组工作人员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可昨天自己已经用表演证明了实力。
无论是收音、配光还是走位、武打,孙灵修都毫无纰漏。
表演上更是和老戏骨旗鼓相当,场面十分精彩。
监视器回放的效果大家都是赞不绝口,张导也很是满意。
到底会是什么事?
心思缜重的孙灵修硬是在几步路里转了好几个念头,始终找不出有什么问题。
前面张导坐在操作台,身体前倾手扶着额头表情严肃。
“出了点问题,你先看看。”
接过递来的头盔,灵修看了眼显示器。
原来是昨天的心音数据,已经处理、剪切完毕做成每日小样。
这种原始素材通常不大,但《镜星传》全员采心,数据量得有普通的十几倍。还能如期制作完毕,剧组的后期工作人员真是厉害。
每日小样一般不会让演员经手,导演不满意的自然会安排场次补拍。但也有导演会在拍之前讲述想要的变化,实在不行的才让演员观看小样。
因为演员每天的场次对心音要求不同,由于心音技术的高感染性,尤其是本人观看自己的心音,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情绪。
导致演员表演时出现一点偏差。
虽然不大,也容易纠正,但很难察觉。
往往是在第二天的小样里才能体会出来差异,这就又需要补拍。
如此成为了恶性循环,影响效率和团结。
现在张导上来就让我看小样,难道真是有什么天大的错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