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嘉佑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皇宫,神武殿。

神武殿是圣上批阅奏折、商议国事的地方,相当于皇帝的书房,在皇宫三十六座宫殿中属于利用率极高的一座,坐落在整个皇宫的正中央。

亥时,皇宫各处的灯火仍燃得透亮,却四处都是静悄悄的一片。神武殿内,偌大一个宫殿被烛火、灯笼照得有如白昼,地砖泛着黄色的光芒。

大殿正首,“乾坤浩荡”的匾额下,龙椅已经上百年没有挪动过位置,便是修缮、补漆都是在原地进行,显示出奴才们对皇权的敬畏。宝座上,一个已经长出白发的中年男子斜靠着,手里拿着一本奏着,好似在看又好似在打盹,矍铄的面容上有几道细细的皱纹,波澜不惊地挂在眼角和额头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他就是当今圣上,嘉佑帝宋修宇。

宝座下首,一个红衣华服的年轻男子肃然站立,头微微低着,将一张英伟的面容望向地板,神色没有半点不恭。

大殿之上,静得连半分声响都没有。

好半天,献帝突然开口,声音有一丝沙哑:“朔羌族的人,你见到了?”

下首男子将头又压低了一分,恭敬道:“回父皇,见到了。”

献帝点点头,问:“那个托木烈,怎么样?”

男子拱了拱手,想要回话,却不知为何没有说出口。

“太子?”献帝喊了一声。

“回父皇,儿臣并没有见到托木烈!”

“嗯?”献帝的眼皮这时才抬了抬,显得有些诧异。

“儿臣按照父皇旨意,出城迎接朔羌族首领托木烈一行,原本说是午时前后会到,可是儿臣等了许久也不见朔羌族一行现身。正是着急的时候,祥云驿站的人来报,托木烈一行已经从西城门进了城,早早地住进了驿馆里。儿臣又赶紧赶到祥云驿馆,朔羌族的随从却说,托木烈舟车劳顿兼水土不服,已经歇下了。儿臣等了一会儿,托木烈迟迟没有出来,儿臣只得请了太医,特来回禀父皇。”

献帝听太子说完这些话,只是点了点头,脸上的神情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俄而,冷静到有些寒意的目光定定地落在太子身上,半天没有说话。

殿前站着的是献帝的第二子,乃当今皇后所出,是名副其实也是唯一的一位嫡子。圣上对他十分爱重,六岁就册封太子,十六岁便正式监国,如今已主理献朝政务十一年。

这十一年间,太子并没有十分突出的业绩,却也没有闹出什么太大的乱子,作为一位守成之主,无过便是功,所以朝野上下对太子殿下的能力还是十分认可的。可是这份老实和谨慎,在落在既是君又是父的献帝眼里,是好是坏,就要打个问号了。

太子被献帝看得有些发毛,战战兢兢道:“父皇,儿子……做错了吗?”

献帝好半天才道:“没有,你做得很好!”

虽是夸赞,可是语气里和面色上都没有半分喜悦之意。太子一向摸不准皇上的心意,这一刻更加迷惑,半点也不敢居功自喜。

过了片刻,献帝又问:“夜幽国的人马何时进京?”

太子道:“若无意外,明日午时便可抵达京城!”

献帝问道:“你是如何安排的?”

太子神色一凛,早有应对道:“夜幽国此次来的是静华公主元秋晔,国师东方毅护驾,依礼制,迎客需要高一级,这位静华公主虽然是嫡长公主,但并非皇子,所以儿臣想,派黎王出城相迎即可,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献帝点了点头,道:“这样很好!”

太子听罢,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想献帝又道:“夜幽国此行的目的,你可知道?”

太子有些慌乱,忙道:“儿臣略有所闻!夜幽国皇帝前年驾崩,膝下只有一个六岁的太子元庆诚和这位静华公主元秋晔。夜幽皇驾崩后,太子登基,静华公主奉先皇遗命监国理政。这本是顺理成章之事,然而夜幽皇的三位兄弟不忿皇权落入黄口小儿手中,先后发动兵变,夜幽国内早已是一片狼烟。如今,皇位虽然还在元庆诚手中,但三位王爷各据一方,如此下去,江山易主是迟早的事。夜幽国如此情形之下,这位静华公主还有心思来我大献,为父皇献礼贺寿,想来贺寿是假,借兵才是真!”

献帝点点头,道:“既然对方是来借兵的,想必是抱着极大的诚意,如此,只派一个封地亲王迎接,你觉得合适吗?”

太子听罢,登时吓得脸都红了,连忙跪倒在地,惶恐道:“儿臣思虑不周,请父皇责罚!”

“好了!朕没有责怪你的意思,起来吧!”

“是!”

太子这才起身,在献帝的点拨下确定了明日的迎接事宜,这才恭敬告退。

他这一走,原本十分静谧的神武殿就更加安静了,只能听到烛火燃到旺处的噼啪声。献帝对着手中的奏折发了一会儿呆,直到大内总管王和上前,才醒过神来。

王和换上一盏清茶,炎炎夏夜,唯有清茶才能去暑热、解烦闷。

献帝突然问:“王和,你猜猜,夜幽国公主此来借兵,筹码会是什么?”

王和笑得老成持重,道:“如此国事,陛下不问太子,倒来问老奴,这不是为难老奴吗!”

献帝也笑了起来,一脸高深莫测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平淡又颇为乏累的怡然之态。

他叹了口气:“太子勤奋,却不聪慧,许多事说了也是白说,还不如跟你这老头子念叨念叨。你且说来听听,朕恕你无罪!”

王和拱了拱手,笑道:“陛下如此说,那老奴就直言不讳了。夜幽国虽是南境小国,但建国百年有余,也算得上是历史悠久。这么多年来,夜幽虽然经历了内忧外患,但总体上还算国泰民安,百姓们对元氏家族十分认可。如今,夜幽国内虽然又起烽烟,但往大了说是谋朝篡位、江山分裂,可往小了说,只不过皇族内斗罢了。不管他们怎么斗,只要夜幽最后还姓元,百姓们其实都能认可。”

王和顿了顿,见献帝面色沉静、时时点头,心中有了底气,继续道:“可一旦静华公主从我献朝借到了兵,带回去扫清三王之乱不难,难的是如何说服夜幽百姓,继续坐稳这元氏江山。”

献帝颔首,叹气道:“不错!元秋晔姐弟即使借到了兵,扫清了叛乱,虽然帝位可保,可也会受到夜幽百姓的质疑和指责。到时候民意反转,元庆诚想坐稳皇位可就难了。”

王和继续道:“咱们能想通这一点,元氏姐弟想来更是心如明镜。只是如今他们已经被逼到死角,若不外求援兵,就只能坐以待毙,可一旦请了外援,就势必会失民心。更何况圣上不会白白答应借兵,静华公主还要拿出诚意,不管这诚意究竟是什么,只要是从夜幽国拿出来的,就一定会进一步激起夜幽百姓的民愤民怨,如此一来,只怕援兵未至,元庆诚这皇帝的位子就要换人了!”

献帝笑了起来,指了指面前这个半头白发的老太监,揶揄打趣:“你这个老东西!”

王和亦是笑道:“其实圣上心里早就明白,静华公主来贺寿是假,借兵平叛也是假,不是吗?”

献帝笑道:“那你倒说说,夜幽国国内乱成那个鬼样子,这位公主还千里迢迢跑到献朝来,为的是什么?”

“这个,老奴说不准,不过……”

“不过什么?”

“有件事,老奴觉得奇怪的很。夜幽国的那位国师东方毅,据说是我献朝之人,武功极高以达到七阶武师境界。因夜幽先皇对他有恩,所以多年来一直为元氏江山卖命,可谓忠心耿耿。如今,新皇只有六岁,面对三个割据山河虎视眈眈的叔叔,别说治国理政,能不能保住小命都是个问题。这种情况下,静华公主进京,还把东方毅带上了,难道不奇怪吗?”

这话说完,两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没说话。好半天,两人一起大笑了起来,各自的眼睛里都将对方的形象投射出一副老狐狸的面貌。

皇宫西侧中央,东宫。

宋珠一直回到自己的住处,提在嗓子眼的那口气才松下来,汗水早已把贴身的衣服全部浸湿。

在下人的伺候下沐浴更衣,他仍在后悔自责,为什么自己没有在迎接夜幽公主的主意上想深一层,以至再次招致了父皇的不满。

身居太子之位二十一年,外人看着他地位稳固,备受皇上器重喜爱。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在父皇心中,地位其实并不高,最起码不是外人所想象的那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是太子,是献朝的储君,自然应当为圣上分忧,处理国家大小事务。他也十分勤勉,二十年来从未有过半点懈怠,从前读书的时候如此,后来监国了更是如此。可即便如此,他仍是经常感觉到力不从心。

臣子们常对他说,他将来必是是千秋万载的明君,可他却深切地知道,明君也好昏君也罢,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想要的,只是父皇的认可罢了。

然而二十多年了,他想要的那个肯定,始终没有得到。

但他不敢怨恨父皇,他知道自己的天资比起父皇来,差了有十万八千里,父皇对他不满意也是应该的。他甚至想不明白,为什么父皇会选他做太子,而且早早立下且早早地让他监国,他明明正值盛年,又有更好的人选,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他?难道仅仅因为他是皇后所生,是所谓的嫡子吗?

他不能被这个答案说服,因为父皇自己就不是嫡出,也从未把什么嫡庶尊卑挂在嘴边,所谓嫡出一说,不过是朝中臣子自圆其说的鬼话罢了。

他想不明白父皇的真正想法,也就不愿再深究,想尽办法想要让自己更聪慧一些,更有能力一些,这样才能让父皇对自己真正的满意,让自己的这个太子之位显得名副其实。

可是这一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来,也不知会不会到来。

宋珠想到这些,身上更加疲累,想要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可是他不能,圣上寿诞在即,各项事情千头万绪,太子的光环和责任推着他坐在桌案前,继续处理堆积如山的奏折。

这时,一个白衣宽袍男子缓步进来,淡然道:“殿下神情有恙,可是方才在神武殿,陛下说了什么吗?”

太子抬了抬眼皮,情绪有了些许松懈,把奏折放下了。

两人在茶案边坐下,早有宫女呈上清茶,茶香凌冽。

太子叹了一口气,苦笑道:“陛下能对我说什么,无非还是跟以往一样,夸不像夸,骂不像骂,什么都是不痛不痒的!”

“殿下似乎对此颇为忧虑!”

“忧虑谈不上,我只是猜不透父皇的心思,觉得心里没底罢了!”

白衣男子笑了笑,饮了一口茶。

“公孙先生笑什么?”太子疑惑道。

“太子是怕皇上起了废储之心吗?”公孙简并不答话,而是反问了一句。

“这倒没有。父皇要想废我早就废了,何必等到今天!”

“既然如此,那太子还烦什么呢?”

太子皱了皱眉,还想说什么,却又没说出来,有些释然地笑了出来。

二人又静静地饮了一会儿茶,太子才问:“公孙先生这么晚还在宫中,是有什么事吗?”

公孙简点点头,正色道:“有一件事,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告诉殿下。”

太子见他神色认真,心中一凛。

“什么事?”

“阎木昔下狱了!”

“什么?”太子好不诧异,眉头顿时高高地皱了起来,好半天才问道:“怎么回事?”

公孙简道:“阎木昔在天水城犯了命案,据说是为了抢一把叫青蘼的宝剑,把剑的原主人给杀了。案子还在审理,但阎木昔已经被晋原府府衙给扣下了,想来审结也快了。这件事在北方六府闹得沸沸扬扬,但在乾州附近还没有风声,我还是今天听到府里下人议论才知道的,想来,是有人故意把这个消息透露给我,再借我之口,要把消息转达给太子殿下。”

太子神情冷峻了起来。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有一剑 从木叶开始逃亡 从长津湖开始 修罗武神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星汉灿烂 万相之王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相关推荐:我有一身反弹属性进化从火焰开始被魔王打败后的我成为了她的爪牙一人里的铁头娃神木刀仙锋魔影录签到奖励一个亿邪神的万界聊天群赘婿归来从电台主持走进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