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铁路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徐继畬请行新政的奏折中,最精彩的还是兴建铁路那一段,许多话振聋发聩:

“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若事事必拘成法,恐日即危弱而终无以自强……

“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

“惟铁路一开,则东西南北呼吸相通,视敌所趋,相机策应,虽万里之遥,数日可至。百万之众,一呼而集。一万之兵,可当十万之用。十万之兵,可当百万之用……

“兹查外国以经商为本,因商造路,因路治兵,转运灵通,无往不利。其未建以前阻挠固甚,一经告成,民因而富,国因而强,人物因而倍盛,有利无害……

“若能朝开铁路,臣夕死可矣……”

肃顺、郭嵩焘、高心夔三人读着徐继畬的奏折,不由得击节赞赏。

肃顺说:“五台这篇奏折,论铁路最为恳切,内容也最为精彩。这铁路,确为新政之机括,亦为洋务之中枢。可唯独铁路,阻力最大,议论最多!”

高心夔是京城名士中的后起之秀,在京城内交游很广,平时亦留心搜集舆论。他说:“反对修铁路者,人数甚多,亦有许多有分量的人。他们的理由冠冕堂皇,还真不好反驳。”

肃顺皱起眉头,问道:“都有哪些理由,请伯足列一下。”

高心夔文思敏捷,略一思索,就把反对派的意见一一列举了出来:

一、破坏山川,惊动陵寝。按照徐继畬的奏折,清朝要造铁路,自当从京城开始,先造一条通往天津的铁路,名之为京津铁路。

大清在京畿附近有两处陵墓群。

一处位于遵化,称为东陵,目前埋了三个皇帝,分别是清世祖福临的孝陵、清圣祖玄烨的景陵、清高宗弘历的裕陵。

另一处位于易县,称为西陵,同样埋了三个皇帝,分别是清世宗胤禛的泰陵、清仁宗颙琰的昌陵、清宣宗旻宁的慕陵。

若要建京津铁路,自然要避开东、西两陵。但火车一开,机车轰隆,必会惊动六位先祖的陵寝。这对于臣子来说,无异于非常严重的指责。

有这顶大帽子,谁也不敢轻建铁路。

二、病民。铁路沿线会遇到田地、房屋、坟墓、桥梁。若要建铁路,就要将其一律平毁,民众迁徙别处。就算朝廷好心,给百姓弥补银两,他们坐食一空后,如何谋生?

大清以孝治国,为了建铁路而发人坟墓,岂非暴政?况且中国之名川大山,自古至今祀典不断。一旦铁路通行,恐神灵惊耳骇目,大为不祥。山川之灵不安,则旱涝之灾易至。

一旦铁路建成,行旅、货物都走铁路。则货物流通,取携方便。富人必增奢侈,财产日以虚糜。穷人则失去凭依,生活更难以为继。

铁路所经,数百万的漕丁、搬运工、脚夫、轿夫,全都失业。此辈本就没有田亩,一旦失业,形同流民。流民无所就食,就会铤而走险,甚至揭竿而起。

明末时,朝廷裁驿站,驿卒李自成起兵造反,足为镜鉴。是故,开一省之铁路则一省百姓受累,开各省之铁路则天下百姓受累。

三、资敌。

大清之国防,历来讲究因险设防,节节防御。铁路一通,千里畅行无阴,势难节节严守,外敌一奋臂可直入室矣。

譬如京津之间,有大沽口、八里桥等多处险隘,足以一一设防,层层阻击。一建铁路,等于自废险隘,洋人可在天津夺我铁路,直扑京城。

若说铁路有利运兵,其实要看兵力之强弱。兵力强,则我可速以挫人;兵力弱,则人亦因以蹙我。如今敌强我弱,若建铁路,无非代他人做布置,无非为他人做嫁衣裳。

若说铁路有利于漕运,大清当年征伐准噶尔、厄鲁特,勘定回疆,沙漠迢遥,兵粮皆陆运而无匮。内陆数百里之遥,人力可至,何必非建铁路。

若说大清幅员辽阔,北京偏居北方,朝廷对地方常有鞭长莫及之感。有火车则易巡视巡查,官吏不敢违法,有益吏治。其实查吏之昏明在精神不在形迹,朝廷清明,地方又焉敢贪腐?

……

听过高心夔列举的反对理由,肃顺大为沮丧。这些理由一个个都冠冕堂皇,想反对却无力反对。

听到肃顺连连叹气,郭嵩焘安慰他道:“亭公不必沮丧,事在人为。办铁路是件利国兴民的好事,当今皇上圣明,又对亭公信任有加。只要亭公说动了皇上,谁还敢反对?谁还能反对?”

肃顺挑动浓眉,叹道:“本朝善待言官,言官们搬出祖宗陵寝说事,皇上也不敢惊扰祖先陵寝呀!”

郭嵩焘献计道:“我有一策,可供亭公斟酌。”

肃顺大感兴趣,说道:“筠仙,你快说。只要可行,我一定向皇上大力举荐。”

郭嵩焘定了定神,斟酌词句,说道:“我在山东清查海关时,认识了一个英国洋商。他很想在中国投资铁路,但南方粤匪太强势,条件不够理想。

“据他说,他能筹到足够的资本修建铁路。但条件是,他要掌控铁路专营权五十年,以便收回铁路投资成本。五十年后,铁路归还朝廷。

“朝廷不花一分一钱,可以建成铁路。我们暂时没有资金、人才,请洋商投资建铁路,倒是件挺好的买卖。”

肃顺也知道,南方中华帝国建铁路,同样与洋商合作,很多资本同样来自洋人。但南方比较强势,要求路权归中国,收益权与洋人按协定划分。

与之相比,洋人对郭嵩焘开出的条件,未免有些过分。肃顺不想打击郭嵩焘的积极性,委婉地说道:“投资、收益尚在斯后,关键是要皇上同意修铁路。”

郭嵩焘已有良策,说道:“洋人送我了一套铁路模型,如同玩具。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套模型同样有机车,有车厢,有铁轨。

“往机车里加入煤炭、生水后,生火点燃,火车就能沿着铁轨奔跑起来,十分有趣。亭公不妨将之献给皇上,请皇上现场观摩。

“若皇上高兴,亭公再乘机建言,在西直门至颐和园之间,修一条短短的铁路,专供皇上游园使用。铁路比马车、轿子舒适、快捷,皇上乘坐之后,必会满意。

“皇上满意了,大清修铁路就有希望了。”

肃顺思考片刻,赞道:“此计甚妙。筠仙可尽快把火车模型带过来,我亲自检视一番。若无差错,就敬献皇上赏玩。”

郭嵩焘更进一步,说道:“亭公不妨把吴淞铁路的故事说给皇上,皇上听了之后,一定更受触动。”

吴淞铁路,全长14.5公里,连接上海租界至吴淞口。1852年,小刀会发动起义,攻占上海县城。英商宝顺洋行趁上海兵乱,修建了吴淞铁路。

宝顺洋行以为,吴淞铁路一开通,好处多多,上海的绅民一定领情,一定会迅速接受铁路这种新事物。没想到,官府率先反对,绅民亦紧跟官府之后,纷纷抵制铁路。

满清官府收复上海后,第一时间与宝顺洋行谈判,花费28.5万两白银,收购吴淞铁路。官民意见一致,准备拆毁铁路,投入大海。

双方特意在合同上写明,宝顺洋行要把机车、车厢、铁轨一切铁路相关物品,台湾基隆港外的大海。当时的台湾属于蛮荒之地,故被上海官府用作投放铁路物品。

火车头、车厢率先装船,运到台湾基隆,在此沉海。正要拆铁轨时,革命军攻占福建、台湾。宝顺洋行借机生事,以合同遇到不可抗力为由,不愿拆毁铁轨。

再后来,革命军攻占上海,与宝顺洋行达成协议:铁路归上海市政府所有、运营。

在政府的大力宣传、提倡下,上海绅民不敢再反对吴淞铁路。吴淞铁路已经投入了运营,产生的效益非常惊人。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半仙 不科学御兽 宇宙职业选手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光阴之外 神秘复苏 深空彼岸 明克街13号 择日飞升 人道大圣
相关推荐:顽艳荒岛沦落者大乾第一狠人小混混木叶:从猫和老鼠开始全世界都不如你甜修仙:我的技能有词条报告,少夫人她又跑了地球独尊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