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虎龙口有八十多户家二百七八十口人,这时六岁的小"石蛋"是基本上记全了。在虎龙口村,王姓是大户,还有张姓、李姓、崔姓、赵姓,唯独一家高姓。娘教他把各姓氏都写上几遍,并且要熟读牢记。
张家狗欺负李家猫,把花猫整得直揉眼睛。小"石蛋"最恨的就是那条张家狗,时常会拿出二伯做的弹弓,躲在隐蔽处打它。
王家的这条大狼狗,据传说,当年王家公狗子和一只母狼相识相恋相爱了;十二个月后,一天清晨,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狼狗卧伏在王家的门口,然而,王家的那条狗不见了,也沒有再回来过。
噢,有件事在这里顺便的说明一下,就是关于二伯是否有武功的事。二伯确实沒有武功,尽管双手都是通关手,说是打人就会打死人的,这也不过是大伙儿说说而已;其实也沒有那么玄狐,人就这么容易被打死?!
二伯母在婚前对二伯的所作所为早有耳闻,虽然认为大伙儿有点言过其实,但心里仍然将信将疑,在拜过堂进洞房后还是一刻也沒放松警觉,衣不解禁熬了一晚上,就是沒敢让二伯碰一下。
第二天一大早,二伯母找到石蛋娘说起这情况,娘听后禁不住弯腰捧腹大笑起来。“你相信?”“我才不怕也不会相信什么。”
其实么,二伯的手掌就是大了一些,摸上去么感觉粗糙了一点;不就是好摸个鸟枪,爱抓条鱼罢了。娘看人很准,二伯就是条汉子,到什么时候他二伯对人对事都将一如既往。
牟二黑子家收购的都是块状型的好地熟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耕种。尽管租金较高,但还是很方便的。对河道上方的山坡地,就是因为石头太多,所以基本上是无人理会的。如果谁肯下点苦力,稍加修整还是可以种植的。
二伯和爹娘时常无意中闲聊的话,小石蛋却牢牢记在了心里,因为,石蛋他在上山拾柴禾时已经注意到了。
说干就干,兄妹三人开荒,说来也怪,不得不把赵家的那群鸡也算在其中。
经过二个多月的奋战,整出了几小块,算算也有半亩多了吧。地块离河不远,种上苞谷、地瓜之类的粮食作物估计也沒有什么多大问题。
小石蛋七岁那年,像所有的孩子那样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但是,小石蛋要去上学对高家来说这可是天大的事,甚至是有点天塌地陷的大事。
高家除了吃用开销就根本无法挤出一个银元,让全家人饿着肚子供小石蛋上学似乎也太不现实。
“还是要过好日子是大事。”“再咋样也不能亏了咱的儿子!”
爹和娘发生了争执,小石蛋第一次听到是因为他而使得爹娘争执的面红耳赤。
“你大字不识一个,我可从沒有嫌弃过你。”石蛋娘强忍着抽泣委屈的说道。
“咱知道,这是咱几辈子修来的福。”石蛋爹被这番话说的不好意思了。
最后,石蛋娘拿出了自己保存多年的手饰。
母亲总是在儿女最紧要的关头,毫无顾虑的舍弃自己来成全儿女。
------。
小学堂座落在虎龙口六里外的赫家楼村,怎么看都像是个族堂,就二十来个学生。教书先生,也管叫私塾老先生。小石蛋从"小儿经"、三字经"开始读起,就此开始了自己的小学生生涯。
人之初的人生是从识文断字开始的。
石蛋打小就不调皮,有时静默的像个女孩。如今坐在课堂上听课,深知自己读书实在来之不易,所以,两只眼睛总是紧盯着先生,深怕漏听了什么,对不起含辛茹苦的爹娘。由于非常的用功,也就不会像那些调皮的孩子老是被老先生尺打手掌受罚了。
有一天下学后,他有意无意地来到那河的水塘边,这真是福从天降,一条九斤多的草青闯入了水塘。有时收获很意外,但也在常理之中。
此时的小石蛋很兴奋,找根绳子,折根树干,扛着背着总算弄回了家。当然喽,一下之吃不完是可以腌着的。
小石蛋上学之后,小弟似乎也变的懂事了一点。他领着小妹,不但把半亩坡地饲养的不错,还经常去二亩大地浇水锄草施肥。就像石蛋穿不下的衣服石头来穿,石头穿不上了妹妹穿,家中的事石蛋不干了,自然有人会去接着干。
一天小石蛋下学回家,未到家门口,一股肉香迎面扑来,进了家门,才知道肉香来自家。“二伯打了一只好大好大的狼,还带回把新枪。”小弟急忙汇报说道。看来爹今天也很高兴,拿出了很久不嘎稀喝的酒,但是小石蛋却像有什么心事似的,只扒拉了两口饭后就走出了家门。
“坏心狼嘣哒不了几天了。”小石蛋他在恶狠狠的喃喃自语,边走还边挥动着小拳头。“啪、啪!”还不时的口喊着还做出放枪的动作。
二伯那把老火筒猎枪忒沒劲,装入了火药,塞进铁“嘣”的一声,野鸡被打的稀烂,滿身粘满铁砂的狼最后还是逃掉了。
石蛋走进二伯家,见到了二伯现在的这把猎枪,双筒的,八成新。“对着狼头嘭一下,死了。真叫过瘾。”二伯左手拿着酒碗右手握着枪,嘴里却在念叨着。------。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胶东人习惯去"闯关东"了。
历史就像一条绵延曲折的江河,似乎永远地到不了它的尽头。长城山海关以东的大片土地称关东,土地肥沃,种上庄稼就不用人管了,而且还管保收成,冬天里就”猫冬“了。
无遍地金银也有遍地粮食之说,寻常百姓家,管饱也就算是过上好日子了。
去年张家小子和王家夫妇去了,九一八之后就再也沒有人敢去了。日本人,老辈人称之为倭寇,听说长得海怪似的。
百姓家一年四季管够饭,或尚有些积余,这样的家庭还算是富裕的。然而,小石蛋的家可是不敢有这些奢望,能吃上口饭已经是老起了,更别想着把书读下去了。
十岁那年,小石蛋弃学了,好在他聪明好学,加上娘的平时点滴指导,比起同年孩子略胜一筹,特别是对动物、植物类文字熟悉的最多。
经二伯的介绍,小石蛋去了艾山汤,一家日本人开的诊所和中药铺当了学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