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1 出发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经略倭奴国一直是高表仁和刘仁轨在负责。

虽然也会定期向朝廷汇报,可能写在纸上的毕竟不全面,李世民也想亲自听取他们的汇报。

刘仁轨显然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当即就说了起来:“倭奴国已经如我们所计划的那般乱了起来。”

“山背大兄王一系、中大兄皇子一系、苏我家族一系、阿倍家族、中臣家族……”

“再加上地方各诸侯,共有不下三十个不同的势力,倭奴女王已完全成为傀儡……”

“我们的驱狼撕虎之计也已经初见成效,虾夷岛、苦叶岛等岛屿上的大部分虾夷人,都被驱赶到了本州岛之上。”

“这些人为了生存开始内斗,也有些部落则被迫着向倭奴国发起侵袭。”

“因为他们居无定所,往往劫掠之后就逃走,难以抓住踪迹,倭奴国空有大军却无可奈何。”

“各地方领主趁机招募乡勇以自保,有些大领主更是打着联合自保的名义,吞并其它地方。”

“可以说倭奴国现在从上至下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李世民听的连连点头,道:“不错,你和高都护做的很好,朝廷也不吝封赏。嗯,赐恩荫二子出仕。”

刘仁轨感激的道:“谢圣人恩典。”

他已经封侯,短期内是不可能再晋升爵位的,恩荫子孙就成了最实在的封赏。

李世民继续问道:“你觉得朝廷还需要多久能彻底拿下倭奴国?”

刘仁轨说道:“拿下倭奴国易,但治理很难。该国国祚绵长,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很强。”

“现在看似内乱不断,然一旦有外敌到来,他们必然会放下成见一致对外。”

“不过自从《华夏文明》之书的流传开来,道教布道者四处传教,越来越多的倭奴人开始心向大唐。”

“尤其是该国底层百姓,对大唐更是向往。”

“若再有五年十年时间,当地民心将彻底归唐。”

“到时朝廷再出兵,将会出现倭奴国百姓喜迎王师的局面。”

百姓不懂那么多大道理,谁能保证他们的安全,给他们一口吃的,他们就跟着谁。

现在倭奴国内乱不断,又有虾夷人为患,底层百姓的日子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传说中的天朝上国自然充满了幻想。

在他们的幻想里,大唐物华天宝土地肥沃,君明臣廉,百姓安居乐业。

是一等一的人间乐土。

再加上华夏文明的传播,更是让他们心中产生了别样的想法。

原来我们也是华夏后裔,可为什么我们不能和天朝子民一般过上好日子呢?

当然,因为大唐的文化攻势施行的时间还短,这种思想还在酝酿之中。

若给上五年十年时间,和平演变倭奴国并非不可能。

听完他的解释,李世民虽然很遗憾,却也接受了这个计划。

转而又问起了海军的建设情况和计划。

总之就是一句话,一切发展良好,李世民自然是非常满意的。

不过随即刘仁轨就说出一件难处:“现在海军最缺的是中层和基层军官,已经严重影响到水师的长远发展。”

水师和陆军不同,需要掌握的技能更多,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

这样的人才靠野生野长是很难批量获得的,就算各军进行培养一时间也很难找到这么多人。

如果各军自己培养人才还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培养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很多基础性的东西不统一。

到时候各军进行军官交流轮换的时候,会造成一定的指挥混乱。

在关键时刻,这种混乱就是要人命的。

李世民颔首道:“这个问题之前就有人提出过,我这次来棣州的一个目的就是解决此事。”

刘仁轨精神一振,道:“请圣人示下。”

李世民说道:“知道求玄书院吧?”

刘仁轨点头道:“知道,乃陈真人所创,造出了许多奇物。”

李世民说道:“我准备在棣州创办一所水师学院,专门培养合格的水师军官。”

刘仁轨大喜,道:“陛下圣明,若有此学院海军将再不缺军官矣。”

水师学院的建议其实也是陈景恪提出的,而且是很早之前就提出了。

只是当时大家并不是很重视,说白了还是对水师不够了解,尤其是对海军几乎没有任何了解。

他们依然习惯于用老眼光看待新型水师,认为和训练陆军没啥大的区别。

不懂多练就是了。

直到大唐正式组建了水师部队,越来越多的新战术被开发应用,让大唐上下对水师有了直观的了解。

然后才发现,用训练陆军的思路训练海军是行不通的。

于是水师学院的计划重新提上日程。

李世民劳师动众来一趟棣州,可不仅仅是过来给探险队送行那么简单。

组建水师学院也是计划之一,而且是重中之重。

皇帝亲自到场监督,学院的筹备建设工作进展飞速。

选址工作一天不到就完成了,然后招募人手开始修建。

与此同时,水师这边又集合了数十位精英进行讨论,制定了一整套的基础规范。

至于更多更高深的教材,还需要慢慢总结编撰。

现在要培养的是基层军官,不需要那么高深的兵法。

只要能按照标准带好手下的兵,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第一批学员,遴选的都是之前立下过军功的士兵。

这些人多的是大字不识一个,需要从最简单的蒙学开始教起。

因为书院还没有建好,特意把一座军营腾出来,作为临时授课场所。

李世民自然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停留了七八天之后,就开始巡视周边沿海地区。

顺便去参观了长孙无垢控制的罐头厂。

看着罐头厂外排成长龙的卖鱼渔民,他很是高兴,道:“罐头厂养活了很多百姓啊。”

随行的官吏自然知道该说什么:“这里多为盐碱地,种下去的庄稼无法存活,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自从罐头厂建起后,百姓们的日子才渐渐好过起来。”

“罐头厂不只是收购渔民的鱼,还传授新式结网和捕鱼之法,让渔民能捕获更多的鱼……”

“对娘娘的恩德,百姓们无不感激涕零。”

仅靠长孙无垢名下的罐头厂自然养不活那么多人,但永远不要小瞧商人的力量。

当他们发现有利可图的时候,就开始打听罐头的制作方法。

罐头的制作方法确实很简单,根本就没有办法保密。

都不用他们如何刻意打听,相关情报就已经传的满天飞了。

商人们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制作之法,回家尝试一下就作出了一模一样的罐头。

一开始他们只敢偷偷摸摸的生产,生怕被发现吃不了兜着走。

后来发现竟然没有人管,有些关系比较硬的商人去打探口风,得到了一个让人欣喜若狂的答复。

罐头随便做,但前提是要保证质量,要造福当地百姓。

于是这些商人就开始大张旗鼓的建厂,生产属于自己的罐头。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遵守长孙无垢制定的规矩,渐渐的有些商人为了降低成本,开始压价收购百姓手中的渔获。

然后他们就被抄家了。

罪名很简单,窃取制作罐头的秘方。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众人都知道了朝廷的底线在哪,再也没有人敢压价收购百姓的渔获了。

正是靠着这一座座罐头厂,才改变了沿海地区百姓的艰苦生活。

当然,罐头厂改变当地不只是因为收购渔获,而是激活了经济。

罐头厂本身要招工干活,运输售卖罐头都需要人手。

捕鱼的人多了,对渔船的需求就大,造船厂和木材商就会云集而来。

船厂需要工匠干活,就要雇佣人手。

这些人赚到钱之后就要消费,至少粮食等物需要采购。

运输和售卖粮食的人可以赚钱。

总之,现在的沿海地区渐渐的改变了面貌,走上了前世差不多的道路。

因为交通便利、商品经济发达,逐渐变得富裕起来。

之前李世民只是在奏折上看到过相关汇报,这次实地考察总算是亲眼见到了。

了解了其中的逻辑,才深切的明白这些改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而这种情况,也恰恰验证了陈景恪告诉过他的一个道理,工业化才是未来。

只是他也敏锐的发现,这里的吏治尤其的差。

官吏和商人的关系走的尤为的近,行贿受贿简直就是半公开的。

这种情况自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一方面是商业化之后渐渐富裕起来的地方,一方面是受到金钱腐蚀的官吏们。

到底该如何取舍,一时间他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他把自己的疑惑告诉了长孙无忌,希望这位老朋友能帮自己解惑。

长孙无忌思索之后提出了三个问题:

“这种方式百姓获益了吗?”

“地方变得富裕了吗?”

“没有这种方式,官吏就不贪不腐了吗?”

三个问题听完,李世民心中就已经有了答桉。

其实他心中早就有了答桉,只是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他有些不知所措。

询问长孙无忌,也只是希望能从他这里获得肯定罢了。

确定了心中想法之后,李世民放下了担忧继续巡视。

……

长安,陈景恪每天都过着按部就班的日子。

不过比起之前他又多了一件事情,陪张娉。

之前不论是易奴还是武舒,受孕都是自然而然的。

这次特意往这方面努力,张娉始终不见动静,让陈景恪首次感受到了压力。

如果不是有了两个孩子,他都以为自己身体是不是出问题了。

张娉反倒是一点都不着急,每天不是帮着武舒处理事情,就是和易奴、玉珠两人一起外出游玩。

这天她去参观工业园区,回来后就向陈景恪提出了一个要求:

“我们的那所道观能否也开办一家工厂?这样将来我们的孩子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陈景恪直接说道:“这个事情就不要想了,朝廷不会允许的。”

张娉不解的道:“为什么?工业园区那边大部分工厂,不都是道教开办的吗?”

陈景恪说道:“出了工业园区,别的地方再没有道教开设的工厂了。”

“而且圣人也已经和道教各派约定,十年后所有的工厂全部出售出去。”

张娉叹了口气,道:“朝廷对道教就如此忌惮吗?我们为朝廷做了这么多,就不能网开一面?”

陈景恪说道:“你应该知道,有些规矩一旦打破,往往会向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朝廷对我们网开一面,将来就会演变成对所有人网开一面。”

“道教本来就影响力巨大,若再开办工厂掌握了巨额财富,后果会很麻烦。”

“朝廷已经制定好了全新的宗教管理办法,只是眼下还没有实施。”

张娉担忧的道:“新的律法是不是特别严格?”

陈景恪点头道:“是的,非常严格。比之以前的规章多了许多内容,主要有三点。”

“其一,不许经商;其二,不许出仕;其三,不许放贷。”

“尤其是不许放贷这一点,规定最为严格。”

“庙观外借钱财不允许收取利息,若有试图收取利息者,借钱者可以不用还钱。”

张娉惊讶的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该怎么活?”

“香火鼎盛的还能靠信徒敬献生活,偏远之地恐怕维持下去都难。”

之前朝廷就规定了,庙观田产拥有定额。

这个数量其实不少了,但也要看和谁比。

如果真的全靠这点田产,庙观的日子将会相当的清苦。

没灾没难一切好说,遇到点灾难就等着破产吧。

放贷也是庙观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靠着这个门路他们实现了钱生钱的愿望。

现在竟然也被禁了。

不让收取利息谁还会往外借钱?

更绝的是,国家法律规定,若庙观收取利息,借钱者可以不用还钱。

哪怕签了契约,只要收利息就不用还钱。

这种情况下,哪个庙观还敢往外放贷?

经商也同样不被允许,开设工厂也被禁。

那以后庙观靠什么活下去?

陈景恪说道:“可以悬壶济世,行医是朝廷唯一允许庙观从事的行业。”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人族镇守使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长津湖开始 我有一剑 星汉灿烂 万相之王 从木叶开始逃亡 修罗武神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陆地键仙
相关推荐:怪谈收容中心星空三界最强系统之护花狂医勇者的使命不是推翻魔王吗?我不可能是篮神啊万古诸天一只猿十二凶记黑夜中的光芒斗罗:从获得飞天御剑流开始芝麻兄妹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