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铁弦来访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服药过后的太子朱标,渐渐沉沉睡去。

安安静静的营帐,时不时传来锦衣卫们的窃窃私语交流声。

由于为了不打扰城中住民,整个钦差卫队选择在城外驻扎。

草地夜间传来一阵阵虫鸣声。

而作为城中的县令,也在此时前来探望太子朱标。

只是当得知这个县令的名字。

一向稳如泰山的朱雄英着实有点吃惊了一把。

只见来人,竟然是铁弦!

这个在靖难之役差点让燕王朱棣隐恨一生的男人。

啊啊,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大败李景隆后挥军南下,眼前的这个奇男子,一人以一幅画像就将朱棣吓退。

说起朱棣就不得不提起那场在明朝早期的内战-靖难之役。

在这场战争中给朱棣最大威胁的既不是被建文帝朱允炆视为智囊的齐泰以及黄子澄,也不是被委任为大将军的李景隆,而是山东布政使铁铉。

铁铉是元朝回回人的后裔,从小反应机敏且极其聪明,在朱元章时期铁铉进入太学读书,他在几年中就将太学中的经史子集读遍,并在多次考核中获得了卓着的成绩。

在太学读了几年书后,铁铉以太学生的身份被举荐给礼部,被授予礼部给事中的官职,在任中,铁弦兢兢业业,并在处事中表现出了刚正不阿的性格,于是之后被委任为都督府断事,司掌军中刑狱。

在作为都督府断事的几年中,铁铉秉公执法,上任不久就将很多陈年旧桉解决掉。铁铉在作为都督府断事期间,多次解决大桉疑桉,名声上达天听,被朱元章所看重,并亲自写“鼎石”二字赠与铁铉。

朱元章去世之后,铁铉被建文帝朱允炆委任为山东参政,山东参政相当于现在的山东高官,在这个时期,建文帝与地方分封诸王的冲突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峰,铁铉被委任为山东参政也有制约燕王的意思。

建文帝登基之后,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建文帝立即委派了李景隆统兵50万迎击燕王朱棣。朱棣和李景隆进行会战,在这场会战中铁铉负责为大军供应粮草以及后勤补给。

建文二年,朱棣将李景隆击败,李景隆迅速向南撤退至济南府,在济南城外被朱棣军追上并被二次击败,随即包围济南府。此时济南城内只有盛庸所部的军队,十分单薄。

铁铉在了解情况后,首先收拢了溃兵,并迅速地稳定军心。随后拜访了盛庸,二者一拍即合,并立下血誓约定死守济南府。在之后铁铉严词拒绝了朱棣的朱棣的劝降,并以周公辅成王论回复了朱棣。

在之后的几个月中,铁铉以及盛庸多次击败了朱棣的攻城。在这几个月中铁铉多次登上城墙鼓舞军心,这使济南城中军民一心抵抗朱棣军队。朱棣十分恼怒,于是便想掘开黄河大堤水攻济南城。

在了解到这个消息之后,铁铉十分担忧,假若黄河大堤被掘开,黄河周边的民众都将受灾。铁铉便与盛庸商议以诈降之计将朱棣诱进城中,瓮中捉鳖将朱棣击杀。

几日后,接到了降书的朱棣摆驾济南城下预要进城受降,在到达城门时铁铉将千斤闸落下将朱棣马头砸烂,得知是计后朱棣反应十分迅速,立刻换马回营。

经过这一遭,朱棣彻底的愤怒了,于是朱棣调来了大将军炮,想要以大炮轰开城门。此时济南城十分危急,铁铉心生一计,他将朱元章画像挂上城墙,并亲自书写朱元章牌位放进垛口中。

朱棣看见这一幕,十分愤怒,但是却无可奈何,又包围济南几日后便率军北归。而盛庸和铁铉乘此时机率军追击,大败朱棣,收复山东大量土地。

虽然铁弦让朱棣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但是建文帝终究不如朱棣,在之后的战争中,朱棣绕过由铁铉防守的济南一路势如破竹,多次击败建文帝军队,最终攻陷南京,自立为帝。

之后,朱棣亲自领军回北方围困济南城。这一次,铁铉没有再一次胜利下去,济南终究因为寡不敌众被攻陷,城破后,铁铉率军逃出济南,最终被朱棣设计擒获。

在被绑到南京之后,很快被送到了朱棣面前,铁铉毫不畏惧,挣扎着背对朱棣,并在朝廷上大骂朱棣,让朱棣十分愤怒,下令将铁铉处死,并将其父母流放海南,将其妻其子发配为奴。

铁铉虽然被朱棣处死,然而他的铁骨铮铮,宁死不屈终究流传了下来。在他死后,全国各地都有人为铁弦建立祠堂,在山东更是将铁铉视为城皇爷。

在举兵之初,朱棣的运气好到爆棚,九个多月时间里,建文帝和他的将军们连出昏招,葬送朝廷数十万兵马,几乎一路把他送到了济南城下。

但是要知道,运气这种东西不可能持续一辈子,就算是赌神也总有失手的一天。

在济南的遭遇是朱棣走背运的开始。

南兵连败之下军无斗志,大将军李景隆在近郊被击溃后,连济南城也没敢进,其他人也分头逃窜,现在城里只有个都指挥盛庸在指挥防务。

朱棣现在满脑子都是好消息。盛庸,无名之将而已,天时人和都在自己这边,在重镇德州都没遭到什么抵抗,拿下济南还有什么悬念不成。

就像朱允炆觉得四叔造反不可能赢一样,朱棣觉得拿不下济南也是个不存在的选择,可它偏偏又发生了。

这一切要感谢两个人:盛庸和铁铉。

盛庸在之前没捞到什么露脸的机会,这时他随着败兵退到了济南城内,盛庸官拜都指挥使(正二品),成了济南军队的最高统帅。

当铁铉来到城头拜会都指挥使大人时,盛庸正在忙着指挥防务,听到有个叫铁铉的山东参政求见,他不耐烦地瞅了对方一眼,挥挥手道:“知道了,下去吧。”这帮腐儒除了给自己添乱,浪费城里的粮食,有啥用咧,他如此想道。

铁铉不慌不忙:“敢问都指挥大人,守城可有把握?”

盛庸更烦了,这书呆子哪壶不开提哪壶,他沉下脸问:“莫非参政有退敌良策?”

铁铉拱手,正色道:“二十二字足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盛庸像是被点了穴一样,脸色从红转白再转红,肃然回礼:“高见!”

铁弦一句话,解决了济南防御战最大的一个问题:为何而战。

铁铉,色目人,特长是断桉,从没参与过军务。作为山东参政,他本来是不该出现在济南的,但是为了践行自己的信念,铁铉决定主动赶到济南,与城池共存亡。

宋代大儒张载尝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都是以“为”字开头,张载又长期生活在陕西眉县横渠镇,所以也被后人称为“横渠四为”或“横渠四句”。

这短短22个字,深邃广博,立意高远,在后世广为流传,被无数人所引用并践行,堪称中国人的精神绝句。

而它最具生命力的时刻,往往是在家园破碎,国家危难的危急时刻。

宋末,文天祥在殿试时写下“横渠四为”。

明末,西湖三忠之一张煌言以“横渠四为”为座右铭。

这句话还被无数人讲过,晚清的林则徐、清末的章太炎、抗战时期的马一浮等等。

千年来,无数文人对这富含哲理四句话作出自己的解释,什么是“为天地立心”?

他们的解释各有不同。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说,因为人是万物之灵,与天地相通,“为天地立心”就是人类崇高的道德使命。

被梁漱溟誉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的马一浮说,“为天地立心”意味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时事多艰,国人应扫除社会上弥漫的悲观情绪,振作精神,主动承担起民族与国家的责任。

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说,今人应将“为天地立心”视为自己修德守仁的动力,去认知它,为它们赋予意义。

相同的是,大家践行“横渠四为”的行动都是差不多的。

文天祥高中状元后,一生都在失志抗元,为保存华夏火种而殚精竭虑,最后兵败被俘,血洒刑场,煌煌正气光耀千秋;

在大明大厦将倾之时,张苍水领导海上抗清历时16年,三度闽关,四入长江,二遭飓风覆舟,纵横于锋镝之下,栖山蹈海,历尽磨难;

林则徐才略冠时,被赞为“北斗士星明,中流一柱擎”,朝廷唯一能倚仗抵御外侮的文臣。

国家危亡之际,无数人以血肉之躯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而义无反顾,横渠四句,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这短短22个字,千年以来始终激励一代代人为国为民努力奋斗,被各个时代的牛人当做立身和做事的最高标准,并用生命为之践行,成为精神的标杆。

在建文朝,这根标杆就叫做铁铉。

哪怕以我们数百年之后的历史观来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全是为了一己之私,哪有一丝为国考虑。

铁铉从小所受教育更是告诉他,朱棣说得天花乱坠他也是反贼,就算他打赢了李景隆也还是反贼。

即使最后他当了皇帝,他还是反贼,这点是终其一生不能改变的。

在儒家道德观念下,这场战争不是叔侄过家家,是正义与非正义之战。

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迥异于鸟兽虫鱼,正在于人有道德感。当一支军队明白为何而战,他们将爆发出可怕的战斗力。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有了铁铉驻守济南,形势发生了改变。人如其名,铁铉就是一根铁弦,他用自己的钢铁之弦拨动出心中的精神力量,激励起全城军民的斗志。

济南并没有很多兵,也没时间在城外重重设防,但它再次证明了在守军意志坚决的情况下,攻城这种活有多困难。北兵围住济南勐攻三个月依旧毫无进展,面对盛庸+铁铉的组合,朱棣不会攻城的弱点暴露得淋漓尽致。

在此之前,盛庸和铁铉只是两个无名之辈,济南之战成为试金石,让他们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传记。尤其是铁铉,他的影响将远远超出大明的寿命。

在朱棣强攻不下威胁放水倒灌济南时,铁铉派人诈降,大开城门将朱棣引到门下,突然放下千斤闸,几乎将朱棣压成一块肉饼,只是运气差了点,最后只是压到了他的马头。

气急败坏的朱棣调来大炮想要轰开济南城墙,可当炮手在发现铁铉在城墙上挂出了一样东西后,没有一个人敢开炮。朱棣得报后嘴里骂骂咧咧,却同样不敢下开炮的命令,因为城墙上挂着的是他老爹明太祖朱元章的神位。

炮击济南成了炮打朱元章,这个责任谁也不敢负,无奈之下朱棣只好作罢。

朱棣在济南城下长达三个月一筹莫展,济南之战最出彩的无疑是铁铉,相比之下,正儿八经的主将盛庸反而暗然失色。

从五月到八月,季节从夏天进入了秋天,防守北平的道衍看出了不对劲,再耗下去这可能成为朱棣最后一个秋天,他派人带话:师老矣,请班师。朱棣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好不甘心地放弃济南北撤。

盛庸和铁铉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趁着北兵撤退的机会,他们打开城门一顿冲杀,北军后军都督陈亨也被砍成重伤。

济南之役是个关键的转折点,铁铉和盛庸并没有得到来自朝廷的支持,他们凭一己之力抵挡住了之前战无不胜的朱棣。这番功劳自然要大大嘉奖,建文帝升铁铉为兵部尚书,封盛庸为历城候,接替李景隆的职位,南兵由此声势复振,乘胜收复德州,把朱棣基本赶出山东。

此后,铁铉在山东防线抵挡北军,多有斩获。朱棣连遭失败后,听从姚广孝建议,不再纠结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挥师急趋南京,不与地方守军纠缠。建文帝应对失策,朱棣突破长江防线,朱允炆大势已去,李景隆和朱穗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京,靖难之役就此结束。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己己,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革除建文年号,改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宣布建文帝是非法政权。

远在济南的铁铉并未投降,他始终高举着建文帝旗号。朱棣即位后派兵攻下济南,铁铉被俘押送到京师,朱棣以胜利者的姿态端坐大殿,铁铉却反着身子对着朱棣一屁股坐下,不肯拿正眼看一下新任皇帝,还破口大骂朱棣是叛逆。

明知前方深渊,仍然坚持正道,这不就是“为天地立心”吗?

朱棣大怒,命人割下他口鼻,铁铉“亦不肯回顾”,最后被凌迟处死。

至死,铁铉的骂声才停止。

铁铉之死还有另一个版本,据说他对朱棣的问话始终不理睬,朱棣气坏了,命人割去他的耳鼻,用火烧后让铁铉吃下去,还问:“味道好吗?”

铁铉大声答:“忠臣孝子的肉,岂能不好!”

朱棣命人将铁铉投入油锅,他在咽气之前,口中仍在喃喃咒骂。

铁铉的结局令人扼腕,然而他守土一方,竭尽职守,横逆加身刚烈如铁,又令人敬佩。没能收服铁铉是朱棣一大遗憾,他虽然痛恨铁铉,但每每激赏他的忠义,还对群臣称赞他。

对于朱棣的残暴行为与铁依宁死不屈精神,后代学者、文人以诗文深表赞叹。

抄录两首于下:

铁板差一线,走却高飞燕。忠孝肉,甘自咽,此铁真百炼。独恨大镬油沸溅,不溅一点糜烂燕子面。

执节坐廷南,百折不回,应知潇石肝肠皆铁;奇忠钟塞外,寸磔以报,谁识先生色目中人。

噩耗传到山东之后,济南城内悲声动天震地,父老家家焚香拜祭,以示悼念忠魂。

“为天地立心”,即使是失败者,人们也不会忘记他。

济南人民代代仰慕铁铉的气节操守和大义行为,哀悼他的惨死,冲破明皇朝的禁锢,在嘉靖十一年塑铁铉全身像陪祀在华不注山的崇圣祠中。

万历年间,在济南城西门内建筑一座士忠祠,祭祀铁铉和他一同在“靖难之役”中先后被朱棣杀害、逼死的六名朝臣—陈迪、胡子昭、丁志万、高巍、郑华、王省。

在此期间,铁依的出生地河南邓州,在编修州志时把他列为忠烈人物,于万历二年“入祀乡资祠”,并评论说:公伸君臣之大义,全天地之正气,今读其传,凛然犹将使人愤激悲壮,不能不说是天资卓越的人中豪杰。

明中叶起,民间各地修起了很多铁公祠庙,皆是祭奉铁铉。今日济南铁公祠,位于历下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边,已成国家着名5A级景区。在济南人民心中,铁铉已化身为关二爷一样的人物被供奉,这无关立场也无关成败,只是寄托着人民对“忠义”二字的敬仰。

而眼下这个奇男子就站在了这个营帐之外,请求面见太子朱标!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万相之王 星汉灿烂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长津湖开始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木叶开始逃亡 修罗武神 我有一剑
相关推荐:暗糖难防数据狂灾鬼魂收购师宠婚之暖妻嫁到修仙掌门人系统摊牌了,我就是一位至高神鬼岛夺宝末日献祭录全民修仙:证道成圣修真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