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诗会三
柳莺莺话音方落,大厅里立刻安静下来,一众才子词人们顿时开始搜肠刮肚,引经据典,“秋”这个字在诗词中很常见,以“秋”字为题眼,并不难写,但要想写得好,写的技压群雄,能进入魏学士这位老翰林的眼,却不容易……
倘若自己写出一首来,被别人比下去了,岂不是要贻笑大方,一时间有不少自忖才疏学浅的人,看着站在最前沿的秦东楼、林竹雨、沈纯儒三位才子,悄悄打起了退堂鼓,当然也有不信邪的,非要和三位成名的才子掰一掰手腕,坐在那里一脸便秘状的遣词造句。
不一会,林竹雨便写好了一首小令,恭敬的交到魏学士手中,这位不愧是以一个书生弱质之躯而只身遍游大明千里边关的猛人,一身干练之气,全无寻常读书人身上的迂腐造作之态,只见他将自己的诗作交给魏学士之后,便深施一礼然后退在一边,一句多余的废话都没说。
魏学士先是看了林竹雨一眼,目光中说不出激赏,如今朝中武将势大,文人大多暗弱苟且,这样一位胸有金戈铁马的诗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老大人抬起手中的宣纸,静静的看着林竹雨的小令,片刻之后,露出满意的神情,他将手中的宣纸递给身边的书童,让对方当中念了出来: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柳莺莺听到这首小令,神色间不由得露出一抹慌乱,她虽然也算精通诗词,但与这些名满靖北道的年轻才子,果然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只是,这已经是她唯一能想出的办法了,陈霄入狱后自己一直拖着不肯出阁,直到听说他出狱的消息后,才勉强答应已经等得不耐烦的王妈妈,但同时也提出了以诗才择婿的条件,因为这样她才能为自己的心上人提供帮助,如果以财力争胜负的话,只怕刚刚出狱的陈霄是争不过那些富甲一方的巨商的……
在林竹雨之后,又陆陆续续有几位才子交上了自己的诗作,但大体是一些牵强附会、矫揉造作之流,以魏学士的眼光,扫一眼便没了看下去的兴致,直接交给书童在大堂中朗诵一番便了。
而秦东楼与沈纯儒两位才子,依然在对着桌上的宣纸静思,似乎没有动笔的意思,魏学士瞟了一眼二人,露出赞许的神色,好诗词都是要细细推敲的,这二人年纪轻轻,就能做到不受外物干扰,这份养气的工夫,还是值得嘉许的。
柳莺莺也紧紧盯着秦东楼和沈纯儒两人面前的宣纸,内心充满了紧张:如果我那首小令不能被魏学士点为头筹,怎么办呢?到时候我就咬死了自己觉得那首最好,纵然和这位老大人撕破脸也在所不惜,终归是不能将清白的身子交给陈公子之外的人。柳莺莺银牙紧咬,暗暗下定了决心。
陈霄站在外围也比较纠结,他前世虽然学的是软件工程,但毕竟接受了从小学到高中都以语文为主课的教育,虽然不会写诗,但也能分得清好坏,那位“边塞诗人”的小令已经比自己手里的那首强出不少,如果把这一首交上去的话,估计嘤嘤怪今晚要凉……
不过陈霄会怕么,当然不会,这个平行宇宙虽然各方面风土人情都与自己曾经所处的地球相似,但毕竟是武侠世界,很多具体历史事件都是不同的。
这个世界的历史,从南北朝之后就走上了另一条不同的分支,杨坚开创的大隋没有二世而亡,而是维持了三百多年,再往后,各种朝代,无数风流人物,都与陈霄熟知的历史不同,一直到元世祖忽必烈入侵中原,历史仿佛转了个弯,又回到了似曾相识的轨迹上……
这些基础知识,陈霄穿越后为了避免闹出笑话,早就打听清楚了,那么问题来了,没有经历过唐诗的壮丽、宋词的婉约,这个世界的诗人们,在陈霄眼里就如同一群在沙漠中种菜的农夫,指着自己浇灌出的几苗狗尾巴草说:看,这就是世界树。
陈霄好想大喊一声:“所有人注意,我要开始装1了,哇哈哈哈……”
不过还得等等,因为有两个貌似实力强大的选手还没交卷,陈霄打算视其水平来决定装个多大的1。
此时,秦东楼和沈纯儒似乎终于打好了腹稿,同时开始提笔写作,两人都用的是楷书,但沈纯儒的字大气温厚,有君子之风,而秦东楼则柔媚有余,风骨不足,此时大堂中除了已经写完自己诗作的人,剩下的基本都是放弃治疗的选手,众人分成两拨,围拢在两位才子周围,观看两人的诗作。
秦东楼和沈纯儒似乎也较上劲了,两人在洁白的宣纸上运笔如飞,竟然同时完成了自己的诗作,同时起身捧着手中的宣纸来到了魏学士的面前……
魏学士笑呵呵的接过两人手中的宣纸,却直接递给了身旁的书童,道:“直接念吧,想必诸位都等得不耐烦了,我这老东西就不耽误大伙的工夫了。”
书童接过两张宣纸,朗声念诵起来,第一首是秦东楼的诗作,也是一首小令: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这一首虽然整体上缺乏新意,但“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两句却可称佳句,与林竹雨的“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意象不同,却相映成趣,一个写尽了闺中相思,一个道尽了边关寂寥,两首孰优孰劣,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听到大堂中人们的赞叹声,秦东楼不由面露得色,在他看来,虽然两首小令难分优劣,但明显自己这首与今天诗会的主旨更为契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