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阮、马公案及明季东林党人之失(一)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三 东林党、“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

——阮、马公案及明季东林党人之失

大明朝之亡,除了惯常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等原因之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亡于一个字,那便是正人君子的“正”字。

自明成祖作序颁布理学之《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起,大明朝开始“家孔孟而户程朱”,“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学亡”,到明中叶和明季,一群腐儒更是走火入魔推波助澜,几乎完全屏弃了中国自秦汉以来“内圣外王”的治国平天下之道,体用不分,纯以道德文章为唯一衡量标准,只重节操不重才干,造就了一大批只会与“异己”分子划清界限,天天猛搞批评与自我批评,余则一窍不通的道德宪兵,以至大明江山之状况江河日下。

崇祯帝缢死煤山,未始不是因了这个“正”字。

在明清之季的党争中,东林党人就一直孜孜于这个“正”字,并以为这是天下之本。

话是没错。

可惜的是,这“正”也得看怎么个“正”法,譬如素有清名的东林一脉,就未必个个身上干净有骨气;而阉党中人、贪官污吏,却又未必一定无气节。这个“正”字如何用法,实在是十分耐人寻味。

好比东林魁首钱谦益、黄宗羲,还有历来臭名昭著的弘光朝“奸臣”马士英、阮大铖,乃至著名的南明死节忠臣史可法等人的事迹,就都有着极强烈的代表性。而其中牵涉到的其他一些所谓“正人君子”楷模,如大儒刘宗周、黄道周等,他们虽然也很“正”,但他们那种“正”法和表现,却颇令人齿冷,甚至于叫人心寒不已。

我们可以来先就与马士英、阮大铖这两位大“奸臣”有关系的一些事例铺展开来,看看明季东林党人的这个“正”字,到底在明季政局中起了些什么作用。

马士英,字瑶草,贵阳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明史》将其与温体仁、周延儒、阮大铖等一起列入奸臣传。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河南、大同三府。崇祯初迁任山西阳和道副使,后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到此时,马士英的仕途都是颇顺利的,只是他做了巡抚后仅一月,就开始动用公款贿赂朝贵,结果为镇守太监王坤揭发,被罚遣戍,随之流寓南京。

而马士英之后在南明弘光朝的得势与一方坐大,与当时同在南京的一位名列“逆案”的人物——阮大铖,有极大关系。马士英与阮大铖两人正是在这个时候熟识起来的,但也从此时开始,他们被东林党人及大多史家指为阉党和大奸大恶的人物。

可实际上,阮大铖的名挂逆案与马士英被指奸臣,多少是有些冤枉的。认真追究起来,这两人与被指的这些罪名,颇有些不搭边。

先说马士英这个“奸臣”的冠名。

马士英被流放南京后,为阮大铖推荐,由周延儒所起复用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庐、凤等处军务;而周延儒原本就是东林一脉,做首辅时所拔之士颇多东林,后来因钱谦益一案为东林所指,双方关系遂告破裂,但其于崇祯十四年二月重入内阁,却是在东林一脉的复社领袖张溥游说下复归东林体系,然后由东林党——复社一脉联合了最被他们所鄙视的魏忠贤“逆案”中人阮大铖、冯铨等人,采取贿赂内监、后宫等不正当手段而促成的。因此认真说起来,马士英的座主是周延儒,故马士英也可以说属东林体系的。而马士英本人的政治态度,当时来说本就倾向东林,即使到了弘光初期亦如是。

但相当部分东林党人和后世史家在论及南明局势时,却大都指责因马士英起用“阉党”阮大铖,任用“逆案”中人祸国殃民,排斥东林党,并将史可法排挤在外,曰:“秦桧留之在朝,李纲驱之在外(1)”,以至南都倾覆,大有似乎只要史可法、钱谦益等东林党人掌权,大明社稷就不至于沦亡,甚至可以起复东南之意。

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我看不是。

非但不是,而且这说法还大大地有嫁祸嫌疑。

因为这么一来,就等于将弘光朝倾覆之责轻轻一推,全都压到了马士英与阮大铖的身上,却把东林党人洗了个清白干净。而明末之正史、野史,十九出自东林之手,多以一己之恩怨而肆意增损,甚至无中生有,尤其于对立方及中间人士,乃至一些党内异己者的记叙,殊难取信于人。

首先要说清楚的一点是,马士英得势当政、史可法失势出京督师,并非全出自马士英之阴谋和手腕,甚至可以说马士英当时是半主动、半被动地坐上了弘光朝定策首席功臣之位,而形成这一局面客观上的推动者,正是史可法本人和以钱谦益为首的一大批东林党人。

思庙煤山殉国以后,自安徽起的南方大部分地区依然处在残明政府的统治之下,因此谁来继统的问题,显然成了那时的头等大事。

当时有条件有资格继承大宝的人选大致有四位:福王朱由崧、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三位藩王与崇祯同属一脉,都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祖父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所出;还有一位是万历皇帝的侄子潞王朱常淓。

但是前三位藩王中,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的辈分要大崇祯一辈,是万历皇帝的儿子,且两人当时身在广西;而潞王朱常淓则干脆就不是万历这一脉所出,乃是万历的侄子,辈分也一样大崇祯一辈。不过由于他和福王朱由崧,还有另两位旧藩周王、恒王当时都在淮安,因此就地理条件看,十分勉强地也可算一个人选。

在嘉靖朝的“大礼议”和万历朝的“争国本”事件中,东林朝士们孜孜以争的就是血统亲疏和长嫡,所谓的伦序纲常,按照他们的那套理论,福王朱由崧是当然的不二人选。

首先福王朱由崧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要比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两藩都居长,而朱由崧又是其长子,和崇祯是同一辈,乃是崇祯的亲堂兄,所以无论是论长幼还是依嘉靖继位的“兄终弟及”先例,他都显然优于惠、桂二王。

至于潞王朱常淓,不但血缘关系隔了一层,连辈分也要大崇祯一辈,所以怎么看都不太可能轮得到他。

但偏偏这个时候相当部分的东林党人却开始自己煽起自己嘴巴来,他们闭口不讲嘉靖“大议礼”和万历“争国本”时那套被奉为“万世法”的伦序纲常了,却开始讲起“立贤”来了。

可见,人身上舌头这件玩意,那真是最没骨头的软东西。

其时在籍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在知道思庙殉国的消息后,数度奔波于家乡常熟和南京之间,以“立贤”之名四处鼓动朝臣们拥立潞王朱常淓,而支持他的有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南京兵部侍郎吕大器、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曰广、山东佥事雷演祚、礼部郎中周镳等人,这些均是东林体系的骨干(其中有些人的态度各书记载不一,但是他们不拥福王这一点是基本可以肯定的)。

他们的态度之所以如此反常,只因他们并非真的是在讲什么“立贤”。

明代的藩王,自宁王以后,充其量也就是个大地主,这几位藩王在封地时,被中央政府看得死死的,一无政绩二无实权,了不起只能收收租,有什么贤不贤的。而他们想拥立的那位“贤”潞王朱常淓,后来的事实更是证明他不但不贤,还是个十分无耻全然没有气节的人,比之福王弘光帝甚至都可说大有不如。在清军破江南攻打杭州时,城下的明军与清军正在大战,他却在城上以酒犒劳清军,一心只要献城投降,如此数祖忘典的无耻之人,何贤之有?

因此说到底,所谓的“立贤”,不过是部分东林党人出于一己私利提出的口号而已。

他们既拿不上桌面、也不能说出口的真正原因,乃是福王朱由崧的奶奶、老福王朱常洵的母亲,正是万历朝“争国本”事件中的主角之一郑贵妃,也是后来泰昌、天启时“红丸”、“妖书”、“梃击”等案的主角,是东林党一直以来的大对头。正是因为东林党人的抗争,万历皇帝和郑贵妃试图谋立老福王朱常洵为太子的算盘才落了空,而朱常洵也因此被迫离京,去了洛阳就藩,以至最后死在了李自成手上。

此刻的残明南京政府中,东林一脉人士占据了相当优势,可以想见他们当时必然非常惧怕小福王朱由崧继位后来个秋后算帐,对东林党人进行打击报复,因此他们是怎么都不会愿意看见小福王朱由崧坐上皇位的。

对此,《明史》亦有记曰:

伦序当属福王。诸大臣虑福王立,或追怨“妖书”及“挺击”、“移宫”等案;潞王立,则无后患,且可邀功。阴主之者,废籍礼部侍郎钱谦益,力持其议者兵部侍郎吕大器,而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曰广皆然之。前山东按察使佥事雷縯祚、礼部员外郎周镳往来游说。

而当时另一位实权人物,东林烈士左光斗的门生、残明首席重臣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的态度,则显得模棱两可摇摆不定。

他一方面心知无论是论长幼还是论血统,都是福王朱由崧当立,如果另立他人,尤其是立从哪方面看都不太合适的潞王朱常淓,只怕马上就是一场天大的政治风波,这在当时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势下,是相当冒险的举动,完全无法预料后果。

可问题在于他又是东林魁首之一左光斗的得意门生,对福王一脉继位必然也和大部分东林党人有同样的疑惧,再加东林势力对拥立福王的强烈反对态度,这使得他非常矛盾。在此种难以取舍的情况下,他悄悄赶赴几位藩王所在地的管辖长官凤阳总督马士英处,与其商议大计。

他之所以要去和马士英商量,并非因为马士英和他私人关系好或者其人官位够高,也不是因为马士英见识过人,而是因为马士英督下有着几镇总兵率领的大批部队,手里抓着枪秆子,而福、潞两位热门候选藩王此刻又恰恰在他治地内驻足,因此无论想立谁做皇帝,都必须先要和他达成一致,在这个时候,马士英可说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种对形势的最基本认识,史可法还是有的,而且说做就做马上约见马士英,在浦口与之密谈。从此点看,史可法比之钱谦益之流,政治眼光还是高了不少。

而马士英此刻的态度颇亲东林,也有心要立个大功,于是两人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秘密商定出一个两不得罪的折中方案,即放弃福王和潞王,拥立桂王朱常瀛。史可法遂于到达浦口的第二天,写信回南京,提出了拥立桂王,同时由潞王仿照古兵马元帅之制暂时统率兵马的方案(2)。

而盘踞在南京的东林势力,其实只要不是福王朱由崧继位,无论选谁都是不会有意见的,所以他们一接到史可法的方案,礼部就马上准备了各种仪仗,打算出发去广西接桂王到南京继位。

由此可见,“拥潞”一派的东林党人所谓的为国“立贤”,压根就纯粹是为自身利益而罔顾社稷打出的一句口号而已。倘若他们真的是为了国家社稷“立贤”舍福王拥潞王,则当坚持“拥潞”力争到底,一国之君、皇帝人选岂能如此儿戏说换就换的?!

从这点上说,钱谦益、吕大器等人比之万历时期的东林前辈们,风骨相去甚远,正是东坡居士所谓的一蟹不如一蟹。无论那些东林前辈出于什么原因,单论他们敢不惜丢官丢脑袋,敢不顾私利和皇帝抗争到底这一点,就远比钱谦益等辈强得太多。

大局,看来就这样定了。

有可以统领朝士的首席大臣兵部尚书史可法、掌握几镇兵马的凤阳总督马士英支持,东林党和朝臣们的赞同,桂王朱常瀛这皇帝位子似乎已十拿九稳了。(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陆地键仙 修罗武神 星汉灿烂 从长津湖开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万相之王 人族镇守使 从木叶开始逃亡 我有一剑
相关推荐:绿茵王者绿茵荣耀高武:我的龙基谷系统穿书之炮灰病娇总抢戏都市无限暗恋希望你对修仙也是这个态度行走阴阳界将军有个福运妻迷途红颜霸道修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