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确认同一会场其他参会人员的站立位置。”
“全息会议辅助系统”进一步提示奎尼。
奎尼向着秦所站立的方向看去,在他的视野中,此刻的秦,已经像他刚才一样,站在了荧光区中心。
但是,秦所站立的实际位置,与奎尼透过目镜所看到的全息影像的位置,有一些微小的差别,这表现在,奎尼所看到的秦脚下的荧光轮廓,带着重影,有两层边界。
一层边界,是秦在全息影像中,实际的站立位置;另外一层边界,则是经过奎尼所戴目镜的处理之下,秦在全息影像中的相对位置。这后一层边界,就是“全息会议辅助系统”在校准奎尼与秦的相对位置。
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校准,原因在于,当秦与奎尼同时在虚拟会场内走动,两人之前的相对位置,不可能总是保持不变。而要想实现两人相对位置的变化,只能让两人脚下的移动地板,向着会议室内的不同位置,产生一定程度的相对位移。
这就是为什么,刚才那门口进来的那人,要特意提醒秦和奎尼,这间房间不大,无法为他们提供各自独立的全息景深,所以,希望他们两个,不要彼此分开太远。
因为,一但他们彼此距离太远,致使他们之间的相对距离,超出了这间房间的最大跨度,那么,“全息会议辅助系统”所提供的全息影像,就会出现景深矛盾。
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两人脚下的移动地板,已经移到了房间的两端,换句话说,两人之间的相对距离,已经不可能进一步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两人仍然向着相反的方向移动,全息景观就会配合着他们各自的运动方向,继续向前延伸。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人的运动数据而产生的全息景观,就会与另外一个人位置信息产生矛盾。
而奎尼此时所要做的,就是要配合“全息会议辅助系统”,对目镜中显示出来的全息影像进行校准。
校准完成之后,在目镜的偏转作用下,奎尼所看到的全息影像,景深将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这样,因为两人相对距离不足而产生的景深冲突,就可以适当得到弥补。
于是,奎尼认真注视着荧光重影之中的一层边界,“全息会议辅助系统”则根据他注视点变化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全息影像的位置,最终,使秦脚下的两层荧光边界,完全重合在一起。
当然,即使这样,目镜偏转作用的补偿效果,也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在这个由全息影像所营造的虚拟会场内,秦和奎尼,最好还是呆在一起。如果他们需要分开走动,就要考虑到彼此之间的距离关系,不能明显地超出房间所在的范围。
奎尼完成了目镜的调校,于是,目镜的屏幕上,再次显示出一行提示文字,告诉他,“全息会议辅助系统”已经可以正常使用。
秦脚下的荧光,此刻也已熄灭,会场内的一切影像,又都恢复到了之前的模样。
这时,当奎尼再次看向会场前方的嘉宾区域,“全息会议辅助系统”就在目镜的屏幕上,为他附加了一些可供查询的信息。
与“概念树”的使用方法相似,奎尼通过调整自己的注视点,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一步展开,随时进行扩展阅读。
这时,在演讲区讲话的那位嘉宾,似乎正在总结他的谈话。
这位嘉宾说道:“……大家可以看到,只要找到合适的内容作为联通手段,在个体与个体之间,就可以不断地进行沟通……在理想状态下,在这些个体之间,就可以在心灵层面上,彼此发生关联……作为这种沟通和关联的一个重要结果,人们完全有可能,就‘生命意义’这一类的终极主题,达成广泛的共识……
“我把这样的共识,称之为‘共契’……我认为,真正的‘共契’,应该是个体从自己的内心信仰出发,从里到外,再与他人相连接,因而自然而然地形成共识……这与通过外在手段,统一规划、统一提供甚至统一指令,强调个体的服从,进而形成的那种‘共识’,性质完全不同。
“而要想达到真正的‘共契’,最好的办法,就是我刚才讲解过的,在一个有益的生活共同体内,按照‘叙事伦理’的思路,养成某种‘意义一致性’……”
这时,奎尼在自己的目镜上看到,在这位嘉宾的影像旁边,“全息会议辅助系统”为其加上了一行提示链接。
奎尼将链接的内容展开,原来那是这位嘉宾的背景信息。
嘉宾名叫勃卡蒙扎,并非来自其他巢城,而是卡洛斯城的一位学者。从他平时的研究内容来看,他似乎对传统城市时期的历史事件有着浓厚的兴趣。
勃卡蒙扎本人也在中心城,但他没有来到三号会场,而是选择从他自己的办公室,直接连通会场。
这意味着,此刻,“全息会议辅助系统”只是将勃卡蒙扎的全息影像,投影在讲演区。勃卡蒙扎可以通过系统传输的音频信号,与现场进行互动,也能看到嘉宾区以及演讲区的视频影像;但是,他却无法看到整个会场的全貌,更不能与会场上的其他参会者,进行景深互动。
“……我们可以看到,”会议主持人向勃卡蒙扎提问说,“随着传统城市衰败、没落直至消亡,如果像你刚才所提到的那样,把一些重要的历史元素保护下来,难度已经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那么,你认为是否还有必要这样做?”
勃卡蒙扎回答说:“当然有必要……只不过,那些传统城市时期,曾经采用过的手段,现在可能已经不再适用了……比如,试图在那些遭受严重核污染的地区,保护甚至恢复一些特定的遗迹,那还有什么意义?”
“嗯?”秦听了有些意外,“还有人提出这样的计划?那得花费多大的代价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