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公除了嘱咐我等切勿轻出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交代么?”
使者已经来了三天,可除了几句无关紧要的问候和叮嘱以外再无其他,但奇怪的是他却丝毫没有返回荥山之意,还每日都找借口来营中问候,似乎有些话欲言又止却又不敢宣之于口。
“... ...这个,二位大人,主公说他已经将越州的叛臣贼子尽数肃清,不日他即将亲率大军来援九真... ...主公、主公要下官先行清点一应所需,到时再行交割... ...”传令官犹豫了好几天才敢开口,话未说完已是汗如雨下,他偷眼观瞧荀临,见对方并未动怒这才敢抖抖索索地擦了擦额头。
援兵不见一个,粮草也不见一颗,只派了一个唯唯诺诺的传令官前来本就令人生疑,加上现而今他终于壮着胆子说了出来,荀临和荀复终是不由得面面相觑——他们当然不可能听不懂传令官话里话外的深意,所谓先行核点以备交割,显然是在婉转地索要他们二人的印信兵符。
“主公... ...还说了什么?”荀临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猜测——古语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他对这一天其实早有准备,只是此刻兔子尚在跑飞鸟仍在飞,中行瓒这猎手却打算先把狗拴起来,这委实有些不合时宜。
“二位大人都是聪明人,就不必下官照本宣科了吧?下官只是奉命办事,这有些话... ...下官说了不合适... ...”
传令官见荀临面沉似水,刚想坐回去的屁股便又立刻抬了起来,随后不经意和荀复四目一对,当场就吓得两腿一软就此跪了下去。
他只是个小人物,虽然中行瓒要他到了九真即刻收缴荀临和荀复的兵权,但他很清楚自己既没有威望更没有背景,甚至连手令都没有一张——仅凭中行瓒一句话,荀氏叔侄若是乖乖地交出印信还好,若是他们真有反心,他即便不死在九真,也会被中行瓒当做假传将令的替罪羊。
荥山城里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了,有人说荀氏叔侄早已与中行玮暗通款曲,如今兔死狐悲便打算出卖越州投靠朝廷,甚至有人说他们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中行瓒援兵前往九真,到时便前后夹击一举将中行氏斩草除根。
流言蜚语一时间令越州人心惶惶,当然也包括他,所以当中行瓒派他前往九真的命令传到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和妻儿诀别,因为历史上无数的故事,像他一样的小人物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主公可说了印信交付何人?”荀临轻叹一声,看着传令官惊恐万状的样子,他知道收缴印信之举必定是中行瓒的严令无疑——这是一次没有选择的试探,自己若是执意不交出印信,便等同于谋反。
显然中行瓒的对他二人的忌惮绝非只是怀疑而已,可想来想去他也不明白还有什么人会在主公的身边向他进此谗言。
他们叔侄二人浴血拼杀方才有了得来不易的一线胜机,可却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即将功亏一篑,荀临不甘,荀复则简直是愤怒。
“主公说... ...暂时,暂时交给下官保管,待他抵达九真之后再行处置... ...”传令官畏畏缩缩地说道——他既不是中行家的子弟,也并非出身行伍,即便拿着印信也调不动一兵一卒,中行瓒的考虑可谓周全。
“那我叔侄二人是否要自缚于斗室,等他来开刀问斩!”荀复拍案而起,咬牙切齿地瞪视着传令官说道。
“荀复!住口!”荀临赶忙制止,只是刚才这句,便已经又谋
反之嫌。
“二位大人,说句不该说的话,下官也着实不愿蹚这浑水,可上命所差概不由己... ...下官不敢置喙主公的决定,但有件事思来想去应对二位大人说明——下官离开荥山之前,曾有个自称龙骧武卒百夫长的人前往荥山面见主公,具体说了些什么下官不知,但主公对二位大人的怀疑却是自此而起... ...哦~印信之事不急,二位大人有了决断再叫我就是,下官告退... ...”传令官堪称八面玲珑,几句话便已置身事外,随后拱手深施一礼后急急忙忙出了帅帐。
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生存方式,谨慎小心和谦卑恭敬就是唯一的保命灵符。
“这中行瓒是真保不得了!”荀复怒不可遏,相比荀临为中行氏鞠躬尽瘁的决心,他其实更忠于荀氏的祖训——而对于中行瓒,连他自己也不知道那一次次的顶撞背后,究竟是犯言直谏还是轻慢无礼。
“这种话,你若是再说一次,我就以族规治你!”荀临瞪视着这个和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侄儿,脸上是从未有过的愤怒,更有些许不平隐含在目光之中。
荀复看得出他也是一腔怒火无处发泄,因为摆在案头的那只手从未像现在捏得这么紧过,那双眼睛里的怒不可遏与其说是在针对自己的口不择言,倒不如说是借题发挥以宣泄满心的愤懑。
虽说敌国丧谋臣亡的故事他们从小就听过不计其数,但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依旧难以释怀,而敌寇未靖先去谋臣这种蠢事更是令荀临如鲠在喉,偏偏身为一家之主他还不能一吐为快。
“别说族规家法,今天你就是用军法我也得说!他中行瓒不听良言,一意孤行跟着韩卫起兵谋逆,后又听信谗言大军轻出丢了归阳要冲... ...前番归阳被围,你我险些丢了性命他半句都不问!如今却因为一个什么狗屁百夫长的几句话便要将你我罢黜!这种主公,保他作甚?”
“够了!你不是不懂兵法,这分明是司徒靖行的反间之计,主公他身在局中也就罢了,怎么连你也... ...”
“我当然知道这是反间计——兵法有云,用间者五,一曰因,二曰内,三曰反四曰死五曰生,以其忧致其疑,使敌自溃!他中行瓒若非对你我早存芥蒂,何至于如此轻易就中计!”荀复将心中一直以来压抑着的不快脱口而出,随后他发现原来将这些统统宣之于口竟是如此的快意酣畅。
也许他从未忠于过中行氏,中行氏也根本没有信任过荀家,所谓的君臣相知福祸与共,不过是早已淡薄的血缘在苟延残喘罢了。
“荀氏和中行氏源出一脉,彼尚武我修文,福祸相依休戚与共,这是你我的天命,更是荀氏的天命... ...”荀临长叹一声,语气之中尽是无奈。
“源出一脉?是他中行一脉源出荀氏!我等先祖眼见中行崛起,以血脉宗嗣为念不与其争先,后值倾覆他中行不念同宗之情对我等弃之不顾,这才使我荀氏一脉今日不得不沦为他中行的附庸!即便如此,我等数百年来甘为辅翼,帮他们度过了多少难关?可中行氏呢?昔日独霸朝堂之时便对我等颇有芥蒂,今日沦为逆贼之日我等依旧只是弃子!我敢断言,今日交出印信,明日他要的便是你我项上人头!”荀复依旧无法平复心中盛怒,索性将心中积郁多年的不满一股脑地说了出来,而荀临只是静静地听着,再没反驳半句。
中行氏对荀氏的信重,就如同主人对待其忠犬,一时兴起需要狩猎之时便纵其追狐逐兔,待志得意满高奏凯旋之后随即锁链加身——甚至于为了防
止吃不饱的爱犬撕咬主人,还要时不时的抽几鞭子甚至给它带上笼头,什么福祸与共,该是念做奴役驱策才对。
荀氏中人对此耿耿于怀的大有人在,荀复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然而论起忠诚,荀临却堪称表率,是以他此刻只能沉默,唯有沉默才是对荀复最好的回答。
“... ...罢了,家中你是尊长,军中你是主帅,此刻印信皆在你手中,我等生死也在你一念之间,你要做什么,我陪着你就是——大不了荀氏一脉就此断绝,也省得世世代代为奴为婢!”荀复见他不说话,心知说得再多也是徒劳无益,道理荀临比自己更清楚,至于结果,他自然也比自己想得更加透彻。
“... ...你打算如何?”帐中只有他们两人,能问出这句话已经是荀临此刻的极限。
“你要是问我,那答案便只有一个字——反!他中行瓒不是怀疑你我有异心么?那我就索性联络司徒靖,趁其未到九真之际先迎王师入城,待他引兵前来之际里应外合一网打尽,到时我荀氏一门便是弃暗投明的功臣,且不说什么封赏,至少从今往后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
“... ...你先下去吧,容我想想——这些话,切记不要对任何人再提!”
“你大可放心,除了你,我也没兴趣对别人说这些。”
荀复起身告辞,帐中只留下荀临愁眉不展——他很清楚自己眼下的选择实际上关乎的不止是他和荀复两个人,而是中行氏和荀氏两个传承近千载的家族,两家的恩恩怨怨早已经和他们的历史一样难以理出头绪,有人像荀复一般隐隐心存怨怼,也有人像他一样碌碌甘为牛马,更有人以拨乱反正重建荀氏宗主的地位为己任,当然也不乏两家君臣相辅相知的佳话。
但过去的事始终只是过去而已,眼下的中行瓒显然不是一个能让他尽展所长的明主,但献城投降,便无异于要断绝中行氏最后的血脉——中行一门眼下只剩中行瓒和已经行将就木的中行伦,剩下的三十余门旁支血亲,据说一夜之间便被中行瓒屠杀殆尽。
这杀伐决断倒像是个干大事的立业之主,可惜却偏偏容不得他和荀复这两个忠心扶保他的功臣。
想着想着便是一夜无眠,外面的天色依旧漆黑如墨,荀临觉得甚是气闷便走出了帐外——夜凉如水,冷风刺透甲衣直入筋骨,令他不由得裹紧了身上的锦绣大氅,猩红的呢绒手感十分地厚重,霎时间便让他感觉到了温暖。
猛然间,他发现这温暖的感觉似不寻常,除了大氅的质感外,更因为余光中原本阴沉的天幕竟然莫名地现出了一缕橙红色的暖光,正疑惑间人声便如鼎沸,不等他猜测便告知了答案。
“杀!”
“杀!”
“杀!”
大批人马从越州方向涌入城中,明明是中行氏的旗号却逢人便砍,似乎城内的同袍竟是死敌一般——荀临愕然,因为他猜到了来者是谁,除了中行瓒,再无人能从那个方向挥师入城。
他一面派传令官安抚自己和荀复,另一面却已经亲率大军直奔九真,换言之他根本没有打算给自己叔侄二人自辨的机会,从一开始便是将他们当做了叛逆,必欲除之而后快。
“我本将心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此间已不值得你我留恋了,走吧~”
荀复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他身后,眼中竟也隐隐有着戚然之色,只是比他多了一丝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