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码了两个小时的章节,然后自己看了一遍,全删了。
真的,这可能是卡文了,但这本书写到现在实在是热情也消退了不少。
作者我本人啊,是一个非常标准的社畜,属于被资本家奴役剥削的那一种。
早九晚九忙活一天,面对项目头疼,代码一行行看的眼花,累成狗跑回来实在没什么心思写这本书了。
在这种时候我又回想了下当初写这本书的心路历程。
又是这句话。
“做人没有梦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惜我已经成了咸鱼。
和梦想比起来果然还是我比较好吃一点吧?
不想去管别人说什么,我倒是听说过有个人这么说过。
“年轻时的我们经常把创作的冲动错当成创作的才能。”
我现在不得不怀疑,我是否有这方面的才能。
因为,如果连创作的冲动也没了,哪来的才能?
连灵感迸发的激情也没有了,如何创作?
某种意义上,这本书能否受到你们这些读者的认可对我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我非常无力的发现,我对自己写的东西并不满意。
事实上,一个人的理想真正开始支离破碎时并非是外人的看法,真正的起因来源于自我的动摇。
我有时候甚至会想,要是这本书没有发表出来该多好,哪用得着这么纠结。
抱着梦想走出来,总要有撞得头破血流的打算。
我还没有头破血流——至少目前读者们贡献的人气还是不少的,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安慰奖?
可是我先怂了。
这样说着的我还真是厚颜无耻啊。
实在是愧对一直支持着我写到今天的读者们。
真的,真的,对不起。
我知道8站这里的读者们的年龄普遍不足18岁,你们大部分人还并不能体会到真正走上了社会,开始忧虑自己的未来,逐渐从中二被改造成势力的那种人生变化的微妙。
这并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相反可能还充斥着不经意。
可这份转变,这份不经意,才是真正会被数十年后的我们所感叹所唏嘘的。
中国人平均生命在75岁到80岁之间,如今的我已经走过了近三分之一,这种真真切切的开始与时间赛跑的感受却并不那么令人焦躁。
相反,我甚至已经学会了去平静的接受这一切。
这大概就是时光不经意间露出的一丝真容吧?
——
小时候妈妈问我:“你长以后想做什么啊?”
我:“我想成为一名医生!”
奶奶:“医生好啊,收入高。”
外公:“医生确实好,铁饭碗。”
妈妈:“真有志气!”
爸爸:“你为什么想做医生呢?”
我:“不是都说当医生可以治病救人吗?”
——
这本《他与她们的青春》是我第一次尝试该方面题材的作品,我不想就这么太监了……
可是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耗在这上面,人总归需要生存。
即日起将进入无限期停更——可能偶尔会出来诈个尸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