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什么名字。”
“陈……陈泽。”
“会写字不?”
“啊?不会。”
说完之后,陈泽自卑地低下头。
而周泰却抬起了头,他看了眼前的少年人一眼:“你这体格,怕是很难选上啊,要不还是先回去吧。”
因为家里穷困,从小就缺乏营养,因此陈泽身材矮小,很不起眼。
但是陈泽太渴望被选上了,十亩地,简直是他人生的终极梦想!
没有田的人,连娶老婆都难!
陈泽不想打一辈子光棍,他还想把娘亲接到城里来住,所以他握紧双拳,上前一步说道:“大人,还请给我一个机会!”
目光坚毅,身材虽然矮小,眉宇间却透露出一股子锐气。
周泰很欣赏眼前的少年,所以决定给他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你都会些什么?”
陈泽取下身上的弓和箭,认真地握在手里,他年幼丧父,母亲体弱,能活到今天,靠着正是这一手指哪打哪的射术。
而且陈泽虽然不识字,但脑瓜子却非常灵活,他深知自己先天不足,没有足够的臂力拉动强弓,凭借手里的猎弓,在射程上不占据任何优势。
所以他决定另辟蹊径,尽量展现自身长处。
陈泽看向周泰:“大人,小的自幼便在山中打猎,打死靶没什么意思,要打就打活靶。”
“哦,看来你很有自信。”
周泰对陈泽愈发欣赏,随后叫来几个士卒,在三十步外,以陶碗做靶,让他射击。
陈泽目光锐利,朗声说道:“我要打五个!”
“哈?准了。”
顿时五个陶碗抛飞到了半空。
陈泽屏息凝神,手疾眼快,一连五箭射出,箭箭命中靶心!
五个陶碗,还未落地,就应声而碎。
“好箭法,果真是英雄出少年!”
周泰豁然起身,这等箭术,实在是非常难得。
就连身边的士卒,原本因为陈泽身材痩弱而对他有所轻视,此时也被这一手神乎其技的箭术给震撼到了,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周泰上前拍着陈泽的肩膀大笑说道:“很好,你被录取了!”
陈泽黝黑的脸皮下,笑得露出了两排白牙,人生的第一个小目标,终于完满达成。
渑池,县衙。
周泰拿着府兵名册来向王也复命:“主上,两千府兵已经满员,这是名册。
王也随手翻了翻,发现没什么有印象的名字,暗道可惜,果然魏延那样的沧海遗珠,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上的。
命人将名册归档建籍之后,又对周泰说道:“幼平,府兵制度初创,我希望你能暂时留下,训练士卒,传授他们简单的军纪和战斗技巧。与此同时,还要教他们读书识字,放心,我会派来几个墨家的门徒,协助你的工作。”
“属下遵命。”
周泰生性耿直,又因为王也对他有知遇之恩,简拔他于微末,因此对于王也的命令,周泰毫无怨言。
王也随后又分派给周泰一百老兵,协助他进行府兵的训练工作,还耐心叮嘱道:“训练以枪阵为主,严格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首要的就是教会他们对命令的绝对服从。”
府兵的本质,其实就是耕战合一的民兵,因为不是完全脱产的职业军.人,因此很多复杂的战斗技巧和战术指令,教了也没用。
所以王也干脆将密集型的枪阵战术传授给周泰,让周泰对府兵进行专门训练在冷兵器时代,枪可是百兵之王,易学易练易结阵,能够快速行程战斗力,是训练府兵的最优选择。
而除了长枪兵之外,当然还要训练弓箭手之类的远程部队,但这个就只能靠个人天赋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弓箭手的。
为了调动府兵的战斗积极性,荀攸还向王也建议道:“主上,各地府兵之中,可择其优异者,选入禁军。”
“强干弱枝?”
王也心中一突,这不是宋代的军制策略吗,从各地厢军中,选出最好的人员,充入皇帝直属的禁军之中,弱分枝而强主干。
这个策略,有不少好处,但一想到宋朝的战斗力,王也就直摇头。
荀攸见了,还以为自己的计谋有什么问题,连忙问道:“主上,此策可是有不妥之处?”
王也回过神来,笑着摆了摆手:“这不是你的问题,我只是在想,任何制度,都应该存在晋升机制,否则最后都会变成怠政和坏政。”
历史上的府兵,为何会出现种种问题?
原因或许有很多,但在王也看来,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合理的晋升机制。
府兵看似不用交税,比一般百姓轻松,然而他们却有打仗的义务,还要自备武器铠甲。王朝初期或许还可维持,但到了中期甚至末期,人口繁衍,最初的土地必然不够分配,甚至因为土地兼并,许多府兵的土地都被军官和权贵侵占。
没了土地,又不允许脱籍,还要自家花钱服兵役,自然就是被逼着府兵去死了,这个制度自然再难以维持。
而王也要做的,就是要允许府兵进行阶层晋升,无论是选入更高级别的禁军序列,还是积累军功获得官职和爵位,让低级府兵拥有更多的出路,而不是死死地被束缚在土地和户籍上,一辈子给朝廷做牛做马。
王也心中思索一番后,对荀攸说道:“公达,我提供一个思路,你替我完善细节。”
荀攸一听,知道王也这是在讲述府兵制的核心要点,当即表情凛然,全神贯注地倾听:“主上请讲,属下必铭记在心。”
“府兵之上,我欲再加正兵和锐士二级,择其优者而录取。”
如果说府兵是耕战合一的民兵,那么正兵就是汉朝原先的禁军序列了,皇帝直属的职业化士兵,完全脱离了生产属性,只学习如何战斗。
王也现在还没当上皇帝,自然不能用“禁军”这样的字眼,所以干脆改禁军为正兵,意指完全脱产的职业化正规军士兵。
这个概念很容易懂,荀攸稍一思索,就明白了王也的想法,然后问了一个核心的问题:“主上,正兵也授田吗?”
府兵授田十亩,这个才是关键,不给好处,谁愿意来入籍当兵?
王也却是摇了摇头:“土地终归有限,正兵不授田,直接给钱。”
荀攸心中默默算了一下,苦笑着提醒道:“主上,如此一来,支出甚大,财政恐怕难以撑持。”
古代的帝王将相,不是不知道募兵制的好处,可农耕文明,哪来那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