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艾登有两个相同等级的国王头衔,一个是奥地利国王,一个是匈牙利国王。
艾登听从凯瑟琳的意见,就把主头衔从匈牙利国王,改为了奥地利国王。
这对政局没有任何作用,不会产生任何正面或者负面的效果。
匈牙利那里的民众全都没有不满的情绪。
双料国王,其实就和双料男爵,或者双料伯爵,双料公爵并无不同。
只是手里有两个国王头衔而已。
唯一一个产生的区别,无非是那些制造地图的人,得重新制作那些原本地图上标着匈牙利,现在地图得标奥地利的新地图了而已。
要说艾登本人,是想要因为这个改变,减轻一点普鲁士那边的猜忌,要让普鲁士知道,他艾登的雄心壮志,是朝着欧洲核心去的,而不是想要和普鲁士在东欧争夺利益。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都被灭了,这对帝国的权威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但是有句话说的好,你如何才能去打击一个本来,或者说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存在的东西呢?
没有办法。
对于一个本就是0的帝国权威,再减少,也不过是0而已了。
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英国或者法国对于帝国的制度不屑一顾了,而是即便是帝国内的大小诸侯,其实心里也明白这皇帝的位子,好像是没有什么用的东西了。
但是,他们只是好像明白而已,问他们到底想不想要,他们其实还是要的。
波希米亚、普法尔茨、普鲁士、科隆、汉堡共和国,甚至就连模糊不清是不是帝国内一份子的尼德兰,也都一致表示要参选皇帝。
而皇帝这个空位,到底会给谁拿到手,得看具体的投票数。
瑞士虽然仍然在和伦巴第作战,而且全境沦陷,但目前不管怎么说,它也还是没有被吞并,那么,就按照一个普通的帝国成员国一样,是有着投票权的。
瑞士把选票投给了普法尔茨王国。
马格德堡把选票投给了科隆。
布伦瑞克把选票投给了普鲁士。
汉诺威把选票投给了汉堡共和国。
波美拉尼亚把选票投给了波希米亚。
米兰把选票投给了普法尔茨王国。
伦巴第把选票投给了波希米亚。
明斯特把选票投给了波希米亚。
再加上他们各自参选的人,都把选票投给了他们自己,所以目前的情况是:科隆两票,普鲁士两票,汉堡共和国两票,波希米亚四票,普法尔茨王国三票。
腓特烈非常想要让艾登给他投票。
艾登本想用此作为条件,让他把科特勒逐出普鲁士的。
但一想不管是外交谈判,还是私人的交际,都是有着一个交往限界的范围的。
一口气提出对方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条件,反而很多时候会让对方恼火。
所以,艾登就冷静的分析了一下局面,只说:我给你投票,你下次帮我打一仗奥斯曼帝国。
腓特烈很快就答应了。
所以,艾登就把这个腐朽的帝国的一部分投票权送给了普鲁士。
因为艾登知道,普鲁士目前只有两票,就算加上他代表的奥地利的一票,也只有,三票而已。
但波希米亚早就已经四票了。
普鲁士就算加上艾登一票,也不可能得到皇位。
事实的确是这样,普鲁士最后三票,和普法尔茨王国得到了相同的三票票数,但还是不及波希米亚王国的四票。
于是,按照流程,就应该是波希米亚当上皇帝了。
但是,称号是大帝的人,不拘一格。
他非常具有挑战性地提出了一个擂台赛,说既然普鲁士、普法尔茨、波希米亚这三个国家是仅有的获得三票及三票以上的国家,那不如三个国家派出贵族骑士进行一系列的骑士比武,最后谁赢了,就把皇位给谁。
这自然是很不尊重规则的一个声明,受到了波希米亚的强烈反对。
波希米亚国王根本不肯参加这个擂台赛,理由是:我不会参加一个没有任何法律效应的比赛。真正具有法律效应的比赛已经结束了,并且是我获胜了。
这话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还是对的。
但是,腓特烈不肯,俾斯麦也不愿放弃。
俾斯麦竟然用他的铁血外交政策,威胁了汉诺威,汉诺威本来投给别人的票,现在投给了普鲁士。
那这样的话,除去普法尔茨这个3票的,只有普鲁士和波希米亚,两个人有4票了。
但按照规矩,是毫无疑问是违规的。
因为比赛早已结束,何谈什么更改投票对象。
但普鲁士最后直接威胁要开战,这就让波希米亚的国王也感到左右为难了。
他不想和普鲁士正面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