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前些日子还是春风水暖,如今枝头却已经有了蝉鸣声。
慕南枝拿着小扇子,轻轻地扇了扇,“热死了……今年的夏天怎么比往年要热了不少啊。”
她瞥了一眼自己身旁的小丫鬟:“玉莺,你有这个感觉吗?”
“有呀,今年确实挺热的,我还起了痱子呢,丢死人了。”玉莺端着冰镇的桂花酒:“王妃殿下,这是东厨特意放在地窖里储存的冰镇的桂花酒,加了冰糖,甜甜的,特别好喝。您快尝尝吧!”
慕南枝接过来,抿了一小口,丝丝的甜意带着凉意,让她全身的燥热都降了不少。
但还是太热了……
京城内,大街小巷里,百姓在茶余饭后时长会谈起去年凤瑾翊赈灾临城的事情来。
“这事好像一直也没有赏赐,不知道为什么。”
“可不是么?但皇家的事情,我们这些老百姓就别多想了,反正他什么赏赐都没有,也活的比我们好的多了。不过要是让我说的话,我猜啊,可能是因为陛下担心他的功绩高过当今的太子殿下吧?”
“呸呸呸,这话也是敢说的?太子殿下可是未来的陛下,你我今天的话若是传入了他的耳朵内,可是要掉脑袋的!”
“哈哈,别多想了,当今的太子殿下怎么可能会知道我们在聊什么?他可是大人物,没时间管我们这些平民百姓。”
京城中的传闻或多或少都传入了皇宫,御书房内,皇帝打开奏折,扫了几眼,面色微沉。
不光是临城赈灾这一件事,凤瑾翊如今的威望,愈来愈盛。
在京城百姓中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有言官上奏折说,太子凤星熠才是北齐的储君,如今东临王凤瑾翊在百姓心中威望过高,并非是一件好事。
皇帝自然也明白这道理,任何一个王爷的威望都不能超过太子。
就像太子的威望不能超过他这个做皇帝的父皇。
这折子不能留了。
“王德子。”
王公公匆忙地走了过来,行了一个礼:“陛下。”
“将这奏折烧了,烧得干干净净。”
“是,陛下。”
这折子不能批注,批注就意味着凤瑾翊的威望胜过了太子。皇帝拿起另外一本奏折,打开一看,竟然又是说凤瑾翊的威望渐渐超过太子。他面色铁青,将手中的折子撕得粉碎,随手一撒,碎片纷纷扬扬落在地上。
“王德子,继续给朕烧!”
次日,朝堂之上,当他询问即将进入洪涝时期,洪水要如何应对的时候,凤瑾翊和凤星熠两个人都拿出了相应的方案。
真不愧是他的儿子,都很有才能。
皇帝抚着自己的胡须,正满意的时候,却见不少大臣比起凤星熠的方案,似乎更赞成凤瑾翊的。
“臣以为东临王的方案更为稳妥,堵不如疏,洪水终究还是要疏的,而提前做好疏通,则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凤星熠冷嗤了一声,凤瑾翊如今在朝中的支持者比他要多的多,也不知是否因为自己的母后如今被囚禁。
“明日再议!”皇帝见大多数朝臣都选择了凤瑾翊的法子,一甩袖子,离开了宫殿。
果然和奏折里写的一样,如今凤瑾翊的威望逐渐超过了凤星熠。
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好兆头。
一个国家,如果有人的威望比储君还高,那这个国家很有可能会发生动乱。
他身为北齐的皇帝,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这一类事情在北齐发生。
外面太热了,慕南枝不愿出门,便躲在屋子里,一边喝着冰凉的桂花酒,一边检查着这个月的账册。
听到脚步声,她甚至没有抬起头来:“王爷,您回来啦?”
只听到了一声回应,便没有了声音。慕南枝有些奇怪,放下了手中的酒盏,抬起眸正看到凤瑾翊正站在自己的身后,差点吓了她一跳:“既然都过来了,为什么不出声啊,吓死我了。”
她轻轻地抚了抚自己的胸口,仿佛一幅真的被吓到的样子。
凤瑾翊眸光掠过她之前临摹的小楷,随后定格在那盛着桂花酒的酒盏上,“已经七月了,要有洪涝之灾了。这些天天气虽好,但多半……”
他话并未说完,慕南枝已经聪慧地接了过来:“怕是多半马上就要暴雨了吧。你放心,我已经和王府的管事吩咐过了,让他们注意库房的防潮,陛下赏赐的东西肯定不受潮的。况且我们这里是北方,洪涝之灾主要还是在南方,都城还是很安全的。”
一个国家定都在什么地方都是有讲究的,比如定都在这里,正是因为这座城市很少有灾害,不会有洪涝,也不会有雪灾,可以保证王朝的千年万年的延续。
凤瑾翊眉头轻敛,拿起桌上的酒盏,并未介意这酒盏她方才才用过,而后扬起脖,将酒盏中的桂花酒喝的干干净净。
有些太甜了,他不喜欢这么甜的酒,甚至有些腻。
但她似乎很喜欢。
连着几天他回来的时候,他都看见自己的王妃在喝加了冰糖的桂花酒。
她倒是会享受,知道在这炎炎的夏日怎么清凉解暑。
“并非此事。”
他缓缓地在一旁坐下,如同一尊睡佛,横卧在塌案之上,黑色的朝服顺着他的动作,滑落下来。
“今日在朝堂之上,父皇询问了如何治理洪灾一事。”
慕南枝眉头微敛,治理洪灾虽然不容易,但是先人的法子只要加以总结,也是有些可循之路的。
她想,以凤瑾翊的本事,定然不可能回答不上陛下提出的问题。
那便是别的方面的事情了。
“是因为你说的法子,和太子有了冲突?”
凤瑾翊黑眸微顿,扫了一眼慕南枝,笑了起来:“你是怎么猜到的?”
“除此之外,我倒是想不到还有什么事情能令你困扰的。毕竟治理洪水的法子,古书上也记载了不少。但不是每一种都适合当下,但以你的博学,怕是早已将各种先人使用过的法子都整理了一遍吧,然后总结出最适合当下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