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被打下来了,整个长安都陷入了震动当中,这是大唐对外战争的又一次胜利,而且这一次胜利直接灭掉了一个国家。
一时间所有的报纸都将这个消息放在了首位,就连国子监《诗词赋》月刊也收到了很多描述大军征战的诗文。
可以说这一次覆盖全大唐的狂欢,在国子监的审核下,所有的报纸刊登的都是描述这场战争会给大唐带来什么好处,至于那些牺牲的人员则被有意的隐没了。
当然还是有一些报纸在唱反调,不过这些报纸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办的,他们的报纸因为娱乐性不够,所以发行量也不大,对于整个大唐的舆论环境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陈笑倒是从这些报纸中获得了很多的消息,比如说这一次的战争直接打开了大唐和西域的商道,并且整个高昌将会成为大唐和西方交流的重要中转站,所以这里将会成为商人的聚集地。
还有就是侯君集竟然贪墨了高昌的大部分战利品,并且还将其中的一半多都下发到了士卒手中,根本就没有向皇帝请示。
当然最重要的消息就是太子李承乾竟然默认了这个行为,并且还参与了战利品的发放工作。
“果然啊,想当皇帝的人永远都不会甘于平凡。”陈笑不由得感叹道。
这个行为是李承乾在向李二示威呢,想让李二给他留出一条成长的道路,不要再压迫的那么紧了。
“公子,曲阜县男和琅琊县子求见。”就在陈笑思绪翻飞的时候,管家老胡禀报道。
“他们俩怎么又来了?请进来吧。”陈笑有些头疼道。
这两个家伙这段日子天天都会来找他喝酒,每次喝醉之后就让作诗,然后诗词就会被刊登到《诗词赋》上面,并且还会刊登在第一篇。
现在国子监发布的《诗词赋》已经是整个长安或说是整个大唐诗词方面最权威的刊物了,只要能登上《诗词赋》那就代表着有了名气,所以这里也成为了一个名利场。
文人果然在这方面有着非常强的创造力,陈笑都没有想到这些人会弄出一个这样的刊物。
国子监的名头再加上审稿人员都是有名的大儒,所以刊物的影响力现在稳居大唐前几。
《诗词赋》首刊的第一篇诗词就是陈笑在元旦作的《青玉案·元夕》,当这首词被发布出去之后,整个大唐都知道了,现任国子监祭酒是一位诗词大家。
而且最令陈笑不能接受的是,还有好几个国子监的博士亲自撰文并且发表到了《国学》上,对这篇诗词进行了一番鉴赏,这也让陈笑的名声直接传遍了大唐。
要不是其很少露面,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他,恐怕他现在每一次出行都会被一群粉丝给围住。
后来,随着又有几首诗词的发表,陈笑的名声更加的大了。
这种情况陈笑是不想看到的,以前他的名声只是在长安的勋贵阶层中传播,但是现在就连平民百姓都知道他了,这完全不符合他低调的性格好吧。
“祭酒,昨天我得到了两坛美酒,今日就拿来和你共享,我够意思吧。”孔颖达人还没有到,声音就先到了。
这些天和陈笑喝酒,他也学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词语。
陈笑有些无语的回道:“老孔,又想灌醉我?”
“酒逢知己千杯少,祭酒,这可是您说的,我和师古都将你当做知己,难道祭酒对我等有意见否。”孔颖达竟然表现出了一个怨妇的表情。
陈笑浑身打了一个冷战,赶紧道:“行吧,那就喝,今日我定将你们两放于马下。”
“那就来,谁怕谁。”孔颖达也毫不示弱道。
至于颜师古早就斗志盎然了。
爱喝酒,这是这个时代文人的特性,按照陈笑上一世的经验,这个时代的人酒量应该不好,毕竟他们的喝的酒都是十几度的酒,最烈的也不过二十几度而已。
但是他却忘记了这个时代有云烨,自从其将蒸馏酒发明出来之后,现在这些文人的酒量一个比一个厉害。
然后陈笑就又醉了,只见他端着酒杯搂着颜师古道:“老颜,这一杯你要喝,刚才你是不是又让我作诗了。”
“不行,刚才的诗不行,你要作一首大军征战高昌的诗。”颜师古也有很大的醉意了,不过他还是牢记着自己这次来的使命。
至于孔颖达此时早已经趴在了桌子上呼呼大睡了起来。
“那你再喝三杯,喝完我就给你作诗。”陈笑指着酒杯道,只不过他没有发现的是自己指的是一碟子凉菜。
为了得到想要的诗词,颜师古也算是豁出去了,咬着牙将三杯就给灌进了肚子里,然后他就感觉到自己的脑袋沉底失去了直觉。
看到如此豪迈的颜师古,陈笑也不由得叫好,然后他就开始作诗;“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
“新除羽林将,曾破高昌兵”
“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
“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
(《入一作出塞》唐代:王贞白)
陈笑作完诗之后,就直接倒在了桌子上,开始呼呼大睡了起来。
颜师古则依旧趁着,然后大声喊道:“快拿纸笔来。”
管家老胡早就经历过这样的阵仗了,笔墨纸砚早就准备好,在颜师古吩咐之后的第一时间就将东西递给了他。
颜师古颤颤巍巍的将今晚的两首诗词全部都记录下来,然后也倒在了桌子上。
管家老胡则拿着诗词欣赏了一番,然后吩咐后面的仆役道:“将公子扶房间,然后将两位博士的仆人带进来,将其交给仆人带回去。”
“是。”仆役们齐声回道。
不久之后,李二书桌上就出现了两首诗词。
看着这两首诗词李二有些惊讶道:“这一次的怎么有些普通呢,不过倒是符合要求,也算是不错了。”
然后李二就开始在新的纸上开始抄写这两首诗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朕还是喜欢这一首,不过第二首却比较符合当下的意境,断鸿你觉得怎么样。”在默写完毕之后,李二欣赏了一下之后问旁边的断鸿道。
“奴婢认为第一首是极好的,但是第二首却将这一次高昌的战斗描绘的非常形象,也是极好的。”断鸿微微倾身道。
“你呀,还是那个样子。”李二摇头道,对于断鸿这样模棱两可的话他早就听多了,所以也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