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一到外敌入侵、兵临城下,关键时刻,皇朝内部都会忙着一件事:开会。
哪管他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拼死抵抗。也许将领在战斗激烈的时候,还得问一句:朝廷会开完了吗?
等吧,战斗有多长,会议就有多长。
还有没等会议开完,敌人已经进城了,连跑都没来得及的。比如有名的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
如果要打仗,就交给武将、交给前方。需要皇上组织大家共同讨论的,一般是一件事:战,还是和?
大臣一般就会分成两派:主战,还是主和。
大清面临的这次情况比较特殊。特殊之一:敌军远在朝鲜,但朝廷上下就感觉象是战火烧到了京城一样紧张。可能是被1860年的事吓怕了,未雨绸缪,没事当作有事,隐患当作险情,早早就开始讨论了。
讨论比较深入,也堪称深远,个别的还讨论了战败的善后问题。
特殊之二:基本除了主战的,就是既言战、又谋和的。也就是说,好象只有主战一派。
因此我认为,大清实际上在与日本打仗这件事上,思想非常统一。
至于有人说,两派有啊,光绪皇帝带一派,慈禧太后带一派。
那我只能说,慈禧太后开始就没有出来说话。
等慈禧太后出来说话的时候,是说其他的问题了,没有着重说什么战与不战的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