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这一年,中国与法国在越南陷入“拉锯”状态。
马尾港,法国人击败福建水师,让日本人看出了中国的虚弱。
特别是越南,越来越象块“吸铁石”一样,吸引着大清军事力量。这一点,日本人想必也看得十分清楚。
当中国几乎全神贯注于南方,也有一个人始终忧心忡忡,就是李鸿章。
对法战争,李鸿章对作战“心猿意马”,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前面未提到,就在这里。
虽然不得已,驻朝鲜的吴长庆所部淮军大部分都抽调到回国,但又驻止于东北,成两面观望的“骑墙”状态,也说明了老李的顾虑重重。朝鲜,毕竟还是显得清军兵力空虚。
“壬午之变”中日“交手”的结局,与其说是重压下的和平,不如说是一个以忍让换来的平静。他知道朝鲜的事还在发酵,不斩断日本人的狼爪子,日本人不会就此消停。
他也知道大清勉强维持着朝鲜的局面,已经是朝不保夕。
事实验证了他的预感。
同一年,在中国与法国争斗中,躲在暗影里观察了很久的日本人又趁机出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