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中、朝、日上演东亚“三国志”?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晩清时的中日朝三国,是一个复杂的“三角”关系。

“三国志”打一个“?”,是因为“两强一弱”格局中,实质上是中日的争夺。

********

从地理位置上看,朝鲜西北枕着中国东北,东南伸向日本,有点象字母“N”。

那么,如为了和平交流,朝鲜就象在宽阔的海洋上,为中日搭起一个天然“栈桥”,缩短了中朝、中日之间的距离。

但日本人不这么看。

日本觉得,如用作战争,朝鲜就象是刺向日本腹部的一把刀子,“刀把”现在在大清手里,未来或将在俄国手里。

这种忧患意识倒是可以理解。历史上两次元朝征日,北路大军都是从朝鲜半岛渡海过去的。但除此之外,都是日本人从那个半岛上岸的。

事实上,日本人早就把朝鲜当成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

朝鲜自己会怎么看呢?日本可能不知道,朝鲜历史上曾用一个老虎的形象来描绘朝鲜地盘,老虎的嘴和前爪可是冲着中国东北。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象不象。

对我们呢?

我们当然知道这块土地把握不住,经营不好,会引来什么样的祸端。

中日两国的恩恩怨怨,几乎每一场,都是从朝鲜半岛开始上演,又在这里谢幕。

其实,要是站在朝鲜半岛角度观察,中日之间夹着个朝鲜(包括今日的朝鲜加韩国),绝象砧子和锤子之间放着一个核桃。

这意味着,如果中日(现在情况看,可能还要加个中M)发生战争,朝鲜半岛将首先面临被“砸核桃”的命运。

******

日本人垂涎于一片大陆,但不动手,大陆到不了手。要动手,首要的一环,就是夺占朝鲜。

6世纪白江口一战以来,日本人似乎老实了一阵子。但日本人始终念念不忘的就是登陆朝鲜,进占中国。

对一度在朝鲜半岛南端存在的短命的日本海外殖民实验成果——“任那国”,更是当成曾经的辉煌,念念不忘。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蛰伏了几百年的夺取台湾、朝鲜,乃至征服中国的欲望,又活泛躁动,升腾起来。

朝鲜是进入大陆的跳板;取得朝鲜,还能形成对中国、俄国的有利态势,扩大日本的生存空间——日本政府对这些不会不了解,不能不动意。

但还存在一个时机问题。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坛形成“修内”和“征韩”两派,还搞得头破血流,前边说的西乡隆盛因为是“征韩”中的“急征”派,而回家休息着了。实质上“修内”派暂时不提征韩,不是“不征”,两派只是因对形势和时机的判断不同,在急征还是缓征上意见不统一而已。

此时,日本明治维新方兴未艾,实际上政治、经济、社会变革远未完成。1881—90年代,是日本出台明治宪法的关键十年。伴随改革带来的国内政治分裂、矛盾重重,内乱不止,需要用心打理。

还有一个字,穷。

没钱,打不起;借钱打,怕还不起。弄不好,政府都会破产。

所以以出洋考察归来官员为主导的缓征论者的观点是:列强的经验说明“内治优先”,有必要先把日本搞强大再动手。

但急征论者说了:列强总是喜欢以军事侵略推进经济压迫,正说明强兵才能强国,用兵才能富国,哪怕冒险一战也是值得。

再说,如果大清洋务运动成功,强大了怎么办?

如果列强抢先一步,瓜分了朝鲜、中国,怎么办?

怎么办,一步步办。随着两派实力消长,日本的政策也稍有调整,但日本人一直在准备,一直向“征韩”目标前进,从未停止,更未倒退。

而且加快步伐,力争赶在大清前边,落实明治维新的成果,把国家搞上去。

********

大清与朝鲜的关系上,虽然将朝鲜作为藩属国,但除了“箕子封朝鲜”的故事,没有什么殖民、大规模移民记录,史书上也没有经济掠夺的记载。一般认为,所谓封贡,不过是一种政治仪式意味更浓的“面子工程”。

但即使是这种“面子”问题,也得问问朝鲜人乐不乐意。

我的判断是:朝鲜人当中,寻求独立的思想苗头不是没有,而是一直存在,有的时候,还会泛为一种思潮。

可能,即使是这种形式上的依附,也是一种耻辱。

一个半岛,能独立于大陆之外,需要很多条件促成。要么是山重水远,土地贫瘠,不值得费劲;要么特别能打——这种可能性很小;要么表示臣服,被封为王而不称皇,替中央大国屏藩疆域。朝鲜(包括越南等)大致就是这个情况。

唯一的例外,是中央王朝更替的短暂时光里,朝鲜基本上想干啥干啥。

恰逢晚清,随着大清国的国力下降,自身难保,朝鲜离心的倾向已经产生。

因此,除了被日本强行夺取的危险现实存在,朝鲜人不能不顾虑外,朝鲜本身也会唤醒脱离藩属地位的思想余脉。

一个国家想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的地位,本身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韩国的由来,大致是历史上朝鲜半岛曾存在的慕韩等三个“韩国”,这个我不说了。估计很多人领略过韩国的历史神剧。

反正是神剧,就比谁更神,只有更神,没有最神。于是,“韩国人”英勇抵抗了从唐太宗到元朝、直至明清的入侵,获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一次次上演“神话”。

现实中,也有不少“神话”在上演。韩国不少人将清日战争后短暂的十几年,称为脱离中国统治、独立建国的时期;比之更露骨的是,韩国人坚持把长白山叫做白头山,韩国女队输了比赛,却在体育盛会上打出“白头山是韩国领土”的纸牌;高句丽与高丽的关系本来就如同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关系,但韩国还是把中国历史上东北的高句丽国,混同朝鲜历史上的高丽,跟中国喋喋不休,用意很明显;韩国国歌《爱国歌》里反复吟唱“无穷花三千里锦绣江山”,于是有韩国作家称“我们失去的何止是三千里锦绣山河”……

虽然我们看来有些荒诞,但这些“自我安慰”式的情节,却反映了朝鲜对民族独立的天然情感,对国家强大的热切情怀。

********

可是,大清朝没有看到朝鲜人的心思。

近代,大清在处理与朝鲜的关系上,没有轻易地被外力击破。

相反,这种宗属关系,随着日本企图染指朝鲜,被大清自觉地加以强化了。

这是大清极力维护的结果。如今我们的一些思索、评价,基本接近大清对朝鲜重要性的认识。

舍弃这个前提,一定程度上可以肯定,大清已经陷在“藩属国”的政治陷阱中,“画地为牢”。

要是这么想的话,我们自然可以推论出:如果大清能打破这种自我束缚,及时地调整两国关系,或许可以避免陷入朝鲜内乱、直面与日本的纷争。

虽然任其自生自灭,这样做对朝鲜不负责任,也缺乏“国际主义精神”,或许会背上一个名声不好的“大包袱”,但却卸掉了一个实际的真包袱。

是这样吗?

从“阴谋论”的角度思考,我并不这么认为。

大清即使舍弃朝鲜,并不等于就能换来日本的止步。日本控制朝鲜以后会干什么,还是没有准。

所以,再坏无非是,一场早晚得打的战争,在这时引发了。

公允地说,大清尽到了宗主国的责任,也为保住这个“藩屏”,尽了最大的努力。

但是,决定历史走向的不是意愿,是——当时的大清朝确实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星汉灿烂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我有一剑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万相之王 从长津湖开始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相关推荐:娇袭我有门徒三千异世龙逍遥这座高校由我来守护黄金耳我将在诸天世界高举龙旗旧神回潮全才杀手我有一口仙气宋朝好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