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择要所述,就是日本引以自豪的明治维新之路——
以自强面目始,以妖魔本相终。
*******
很多人讨论清日战争失败原因的时候,也基本从两国的发展阶段来对比,关注“日本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这个特点。但不得不说,这只是诸多因素之一,它反映的仅仅是力量对比。
造成日本发起战争的最终因素,却不是力量。
更深一层看,日本对邻国、对世界的态度和秉承的法则,反映了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迈进的基本政治生态,和基本格局形态。日本跨过一步,赶上了这班车,但也许是“文化基因”里天生的缺陷,日本人没有认清并接受世界发展的经验,而是汲取了其中野蛮血腥的成分。
所以,日本发起战争的最终因素,是使用这种力量的本能“冲动”。
这注定了日本和邻国,以后日本与世界会有悲剧发生。
不幸的是,日本人的维新,绝没有能力彻底完成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转变,而是鼓捣出了一个皇权、内阁的政体加上部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玩意,且将武士道“阴魂”植入里边,培养出了近代军国主义的怪胎。
我不说,这一切是日本后来成为“挨核弹第一民族”的原始起因,那是日本人的不幸。这个很多人说过很多了,但就是到目前日本人的表现来看,我们再说,日本人也不相信。
站在我们的角度,我只说:
令亚洲不幸的是,日本走上“脱亚入欧”这条道路,并走火入魔地坚持至今,还自认为自己“进化”到了第一等强权国家行列。
更令亚洲不幸的是,日本在没有能力挑战西洋列强之前,首先将魔爪伸向了邻国。
被强人欺负,就找一个比自己软的来欺负,借此向西洋列强表明,自己已经有资格进入强国的第一梯队。
********
对照日本,反观大清的“洋务运动”,有些地方十分相似,在洋务运动主营的发展经济、兴办工业等方面,甚至如出一辙,但效果迥异。到底是什么原因?
多少年来,日本学者也好,国内的一些书中也好,多从政治体制和文化改革角度论述。诚然,大清追求的是“师夷长技”,不可能触及落后但仍十分顽固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而是硬在上面另起炉灶,建设厂。
日本学者洋洋自得的“脱亚入欧”,抛弃汉文化、学习西方文化,被认为是高明之处。但那是经验,也是祸根,不提了。
很少有人注意,日本后于中国被迫“开国”,目睹中国的惨状,为日本提供了前车之鉴,日本人很容易就醒悟过来,看到出路。观察中国,也能够从先期发动的大清洋务运动上吸取经验、避免教训。
中国已不足为师,那就直接向中国的老师学习,回头还要和大清竞争。
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中国相比日本,不管是面积还是资源上,无疑都具有无法比拟的强大吸引力,不仅吸引当时的列强的注意力,还扛住了列强的扩张侵略,为日本抵挡了风雨、减轻了压力、赢得了时间。
否则,列强是不会给它时间和机会的。
而我们中国,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近代化的道路上不断被列强打断,几尽毁于一旦,不得不从零开始。
其中关键的两步,就是被日本破坏殆尽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