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鸭绿江防线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随着清军在朝鲜的败退,战火燃向中国境内。

但本土作战的清军依旧没有走出兵力不足,只能以数量劣势的兵力对抗数量优势日军的怪圈。

不是客气,大清一直是很努力的。

平壤战败后,清廷紧急调遣老将宋庆组织鸭绿江防线。一时间,以九连城为中心的鸭绿江地区汇集了大量清朝军队。

仔细对照各种记录,核算数量,这些军队较为准确的兵力为:

一、铭军:由总兵刘盛休统带,先开来步队十营4000人,后又从留守大连湾炮台的八哨中调步队一哨和马队一哨,共约400人。

二、毅军:原守平壤步队四营及平壤后路步队一营,伤亡00余人,患疾百余人,可战者仅000人,由总兵马玉崐统率;后随宋庆开来四营,共000人,由总兵宋得胜统率;宋庆自率亲兵队400人。合计4400人。

三、盛军:原守平壤步队十二营一哨、马队一哨,约5000人,因伤亡减员十分之二,尚余4000人;原驻安州右军二营1000人,还有后调来的吕本元所带领准备赴平壤接应的马队五营一哨100人。合计为600人。(有的书上合减员和补入二营之数,仍计为步队1营。)统领卫汝贵被拿问,两个副统领谁接统,没有统一意见,便由聂士成接统,而仍由总兵吕本元、孙显寅(参加过平壤战役的)会统。

四、奉军及靖边军:原守平壤步队五营、炮队一营及马队二营,在战斗中左营步队和左营马队几乎全军覆没,其他各营均因伤亡减员四成,余00人;驻安州的靖边右营步队,为500人,从大东沟新调来新右营步队和新后营炮队,共800人。合计500人。奉军统领左宝贵在平壤英勇战死,由总兵聂桂林统带。(这一部分,各种书本记录出入较大。)

五、芦榆防军(牙山军):因经成欢及平壤两次战斗,伤亡甚大,所余仅合四营000人,由总兵聂士成统率。

六、仁字虎勇:多半由营口新募、补充,共五营500人,由记名提督江自康统率。

七、盛字练军及吉字练军:盛字练军步队三营、马队一哨,约1500人,吉字练军二营,为500人。合计000人。由副都统丰升阿统带。

八、齐字练军,步队四营约1000人,马队一营约500人。合计1500人。由侍卫倭恒额统带。

九、镇边军:步队四营,其中有猎户队二营,另马队九营,合计4000人。由依克唐阿直接统率。

以上清军各军共81营5哨,总计0400人。

也有其它资料上统计,清军共计80余营,员额为4000或8000余人。

更有甚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清军普遍编制严重不足,有资料考虑到这一因素后估算,实际的兵力可能只有0000左右。

但鸭绿江防线面对的日军也非平壤可比了。

日军在鸭绿江前线动用了两个师团组成的第一军,总兵力达到万人。而相比之下,鸭绿江防线上的清军,悲观点说,只有日军的三分之二。

…………………………………………

对这个防线,虽然地方变了,排布的形式也变了,但总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种感觉相当不好。

本来就兵力不足,清军还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分兵之势。

主要的原因,是大清再次犯了“军令不统一”的老毛病。

…………………………………………

清军一个防御核心九连城,一下子来了两个“头儿”——宋庆,依克唐阿。

10月1日,朝廷命令除依克唐阿一军外,所有北洋派赴朝鲜各军及奉天省派往东边各营,均归宋庆节制。

10月11日和1日,宋庆和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奉旨,抵达九连城,成为守卫鸭绿江防线的两位最高将领。

宋庆(180——190),字祝三,山东蓬莱县泊子宋家庄人。自幼家贫,投奔安徽从军,统带练勇,积功至总兵,赏穿黄马褂。后授提督,加尚书衔。朝廷裁汰湘淮军时,接手安徽境内淮军三个营,后逐渐发展成为毅军。驻守旅顺十二年,共筑炮台九座,为巩固渤海海防,训练士卒,修建工事,竭尽心力,毅军当时被称为“诸军之冠”。奉命赴九连城督师之时,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临行前对部属说:“此行若不能奏功,一死殉国而已。”

宋庆受命于国家危急之秋,明知任务艰巨,难期必胜,而毅然不顾。他是清军高级将领中著名的抵抗派,虽已年逾古稀,仍然在战斗中“短衣帕首,践蹀冰雪中,与士卒共甘苦,人以为难”。[《清史稿列传》]

此后,宋庆率领毅军“身先士卒,前后七战,敌为之慑”。日本记载中也不由称赞:毅军“不愧为闻名的白发将军宋庆的部下,不轻露屈挠之色”。

宋庆的到来,让边防诸将,军心稍微安定。

依克唐阿(?--1901年),字尧山,扎拉里氏,满洲镶黄旗人。早年以马甲入伍从征,积功累迁至副都统。史称“勇而有谋,性仁厚。”在1881年中俄改订伊犁条约期间,奉乌里雅苏台参赞之令,就近募猎户守珲春,在练兵、守边上有功,后来担任吉林军务的二把手,逐渐提升为黑龙江将军,一直在练兵、备战。

依克唐阿也是清军高级将领中著名的抵抗派。日本桃起战争后,他请求带兵开赴前敌。自谓“景近桑榆,沙场马老”,“今兹大敌当前,岂可袖手旁观,自耽安逸?”[《依克唐阿致盛宣怀函》]颇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劲。甚至平壤危急时,他还请求带兵入朝作战,“由吉林烟集冈直入朝鲜咸境道内,相机绕拊汉城之背”,这个建议体现了依将军的胆略,只是没被批准。他很喜欢从猎户中招募士兵,打仗的时候“善避击,伤者恒少”,屡以少击众,愈挫愈奋,“故依军声誉远出诸军上”。[《清史稿列传》]

都是能征惯战的血胆将军,两个强人在一起,按说是一件好事。

可是,恰恰是朝廷没有指明到底谁管谁,很多事情就不好办了。

…………………………………………

1日,刚到九连城,两位老将顾不上鞍马劳顿,马上就见面,商量防守鸭绿江一线之策。但第一次见面,情形就不太对调。

原因,首先是宋庆心有顾虑,依克唐阿“分位较崇”,就是官位大、资格老。当然,恐怕还有满汉之间的老隔阂。

二人本来是第一次共事,过去没有交往,相互不够了解,宋庆说话比较谨慎。谈话间,依克唐阿告诉宋庆,他是“奉旨驻扎九连城”。这可能是无心的话,但就这一句话,让宋庆心里很不自然,小鼓乱敲。

会面以后,宋庆便致电李鸿章报告见面情况,略微表示了“自己的意见恐怕依克唐阿将军未必能听”的意思,然后提出两事:一是部队全挤在九连城、沙河,太拥挤;二是政令不一,颇为棘手。所以,建议依克唐阿移防北路,自己保证能加以策应。(“初次觌面,筹商恐难见听。目今九连城、沙河兵集如云,而马队向不扎营,散出村庄,似太拥挤。一遇贼至,政令不一,亦颇棘手。似依将军移防北路为宜。纵兵力不逮,庆必亲督策应,义不容辞。”)

14日晚,宋庆与依克唐阿第二次会晤,谈得依然不很投机。

于是,15日,宋庆又致电李鸿章,重提前边会晤依克唐阿“奉旨防九连城”的话,并提出“若帮办、将军同驻于此,兵勇参杂,恐又蹈平壤之辙。”,仍然要求李鸿章电奏请示,安排依克唐阿专顾北面长甸河口一带。实在不行,自己守北段,让依克唐阿守中段和南段。

朝廷采纳了宋庆的意见,命依克唐阿于长甸、蒲河一带“酌度地势,移军驻扎”。

这件事情,也难怪宋庆有顾虑,有抵触。朝廷在安排上,没有明确谁是主帅,就是一个错误。两位将领一满一汉,一名将军、一名尚书衔提督,按说宋庆衔高一点,但清朝体制的先天因素,以满制汉,到了军情如火的战场上,到了该一致对外了,这种根子上带有的局限性仍不能消除,确实是中国的悲哀。

朝廷是想不到呢,还是习惯性动作呢?

本来就不宽裕的江防兵力,这一折腾,又成了分兵把守,各管一段。宋庆所提“恐又蹈平壤之辙”的情形,不但没有变善,反而连平壤都不及。

两个敢战之将、有名的抵抗派,却没有发挥出,也发挥不出“1+1〉”的效果。

…………………………………………

别看大部兵马都在宋庆管辖之下,情况也乐观不到哪里去。

清军一部分是平壤溃败而回,士气低落,一万几千人,还有两千带伤未愈的。被战败的阴影笼罩着,各军惊恐未消,余悸犹存,避敌唯恐不及,已无抵御的勇气。恰如有人所说的,“军心已涣,若不持之以猛峻,断难冀其协力同仇。”

宋庆曾选中其中最大的一拨,盛军,也是考虑盛军统领卫汝贵被抓,影响不小,所以亲自到军中住了两天,以稳定军心,但是官兵始终是内心游离的,效果不大。

在一个群体里,人的心理是有传染性的。不光这部分平壤军的心理需要极力调整,恐怕还会给新到的部队造成阴影,带来恐慌。

尤其是,这部分人马是匆匆从各地调来的,很多是临战才招募的新兵,未经战阵,本身就难以依赖。

象刘盛休所带的的铭军,虽“素称劲旅,惟承平二十年,已非旧日士卒,近悉为刘氏族邻少年子弟,饷糈过厚,踵事增华,不听约束。”[《甲午战争史》]打仗打出来的老兵换了年轻人,这些人很多都是靠关系来讨生活的,看中的是丰厚的工资,动机不一样,以“族邻”优先,选拔标准也难保证,战斗力就很值得怀疑了。

这恐怕不是个别现象。

…………………………………………

再者,清军的最大问题就是将帅平时不掌兵,临战了才往一块凑,各统领平时各驻一地,互不隶属,骄横已惯,突然交给宋庆管辖,除了他一直亲自统领的毅军九营外,多不服调遣,或者私下里各搞一套。所以,宋庆的将令能执行到什么程度,也令人担忧。搞不好,宋庆也只是空有个名头。

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盛京将军裕禄对情况非常了解,深知宋庆的难处,曾指出,宋庆“身临前敌,自无不激励士卒,力筹战守,但其所统各部(指毅军以外的各军),或值新挫之余,众心未定;或系新招之众,战阵初经。”[《中日战争》]

这确实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宋庆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指挥这样一支松散杂乱的队伍,怎么能够抵御锐气方张的敌人强劲之旅呢?

鸭绿江防线重蹈平壤覆辙,看来是毫无疑问的了。

…………………………………………

据记载,清军分为左右两翼,沿江分布:

右翼:以苇子沟为大营,宋庆率亲兵四百人驻守;刘盛休的铭军,驻九连城;聂士成统带芦榆防军,驻虎山至栗子园一带;马玉崐统带毅军一部,驻榆树沟至瑷河右岸一带;宋得胜统带毅军一部,驻苇子沟至瑷河右岸一带;吕本元、孙显寅统带盛军,驻安东县沙河镇一带。

另,聂桂林率奉军和靖边军,丰升阿率盛字练军及吉字练军,被安排到靠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这两支队伍被放在了相对好守,却是比较次要的地方。很多史书上,竟然没有将他们算到右翼里面,一不小心给忽略过去了。这样的安排颇具意味。什么原因?主将的原因。特别是丰升阿的那些练军部队,战斗力弱,战场表现一向很差。在以后的战争中,一直表现很稳定,始终没有好起来。

左翼:以长甸城为大营,依克唐阿驻此;倭恒额统带齐字练军,分扎安平河口、鼓楼子及蒲石河口;镇边军,由依克唐阿直接统率,分扎东阳河口、苏旬河口,另有聂桂林所派奉军三哨,驻扎长甸河口。[《中日甲午战争》]所谓左右翼,在清兵的部署里,也就纯粹是个位置关系,体现不是军事部署的价值和意味。

兵法所谓,两翼互相支撑,防守能够互援,或两翼张开,进攻能够合围。清军在长长的鸭绿江防线上,一字摆开,西起海岸,东至鸭绿江上游长甸城附近,零零散散数十里。不管是哪一翼,还是左右两翼相接处,到处是薄弱环节。说狠一点,应该问:哪里是强点?

这样防守,不但日军处处可以选择攻击点,清军一旦遭到攻击,如何增援,若抽兵赴援,是不是又造成了缺口?

日军狗眼又没有瞎了,这些缺点,怎么能瞒得过日军的眼睛?

…………………………………………

所以,这种排兵布阵的景象,让人感觉很不好。

从中可以窥见清军的战略特点。

这是从清军放弃义州开始,便明显表现出的“雨打千遍也不悔”的一个顽疾:被动固守。

被动固守,便无法固守。

雨季早已过去,冬天将近,鸭绿江开始枯瘦,愤怒的江水渐渐温顺,然后,只要有耐心等一等,就会凝固封冻。

清军手里的有利的条件,还在一点点的丧失。(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星汉灿烂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我有一剑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万相之王 从长津湖开始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相关推荐:娇袭我有门徒三千异世龙逍遥这座高校由我来守护黄金耳我将在诸天世界高举龙旗旧神回潮全才杀手我有一口仙气宋朝好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