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皇权诱人(1)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10

大唐王朝建立后,由秦王李世民亲自挂帅出征,去讨伐那些胆敢同唐王朝逐鹿天的群雄。短短的六年时间,英明神武的秦王李世民,差不多将他们都一一剿灭。如今,一个庆州都督杨文干,形势所逼也要起兵,自然不是秦王的对手。李世民还没到庆州,杨文干的军队就已经大乱。应该说,杨文干是有能力的,也许能力并不比李世民差。可是在威望上,却不能与秦王相比。杨文干的将军们,听说是战无不胜的秦王领兵来伐,再没有勇气和胆量抗衡下去。大家一哄而上,杀了杨文干,大开庆州城门,迎接李世民的军队。

这是李世民领兵以来,最无须费力气的平叛,也是他首先就料到了的。因此,他不仅令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跟随,还带上了他万般喜欢而又敬重的长孙王妃。李世民带着他们,在杨文干手下将军士兵们的欢迎下,进驻庆州城。杨文干是个称职的都督,他的都督府,虽然没有一点豪华的气派,却给人一种威严、干净而又整洁的感觉。李世民授权长孙无忌、杜如晦和房玄龄,处理投降的叛军,及庆州官史安置,等有关事情。他自己,则忙里偷闲地让长孙王妃陪着,在都督府转了一转,然后来到那曾是杨文干安歇的内室。

李世民与自己心爱的女人相对坐下,侍从斟上茶来,他们细细地品着,相互深情地望着,不时把目光流览一下这新的环境。只见除了如外面一样的干净整洁之外,几副名家的字画和一张精致的古筝,又给这房间里凭添出不少高雅的韵味。

“没想到出征平叛,就是这样的?”长孙氏灿然地一笑,望着李世民说。

“对,就是这样的。”

“不假?”

“没有假。”

“真是这样,你就太无情意?”

“这话又怎么说起?”

“征战这么轻松惬意,你却把臣妾一个人留在家里,独守空房,为你担心,为你流泪。”

“你这个人,才真是无情,而且不能理解自己的夫君。”

“这话又从何说起?”

“你明明知道,征战从来就是残杀与鲜血……本王懒得说了。”

“臣妾感谢你,佩服你。”

“这又是从何说起?”

“臣妾感谢你有情有义,佩服你知己知彼。”长孙氏站起来,踱到李世民的身边,轻抚着他的肩膀,将脸贴在他的脸上。

“说明白一点。”李世民抚着他的玉笋般细嫩的手,轻轻地催促说。

“有这一点机会,你也不忘带上臣妾,这自然是对臣妾有情有义;你早就知道此次出征无需费半点力气,这自然是知己知彼。”

“我的爱妃,一切都瞒不过你。”李世民说着,一揽长孙氏的腰,将她抱在怀里。他热烈地亲吻她,她更热烈地回应,他们相互抚握对方,很快地都有了更强烈的要求。于是,高贵的秦王,象所有壮实的汉子那样,轻轻地抱起他心爱的女人,大步走近卧榻,将她轻轻地放下。当他们俩都一丝不挂的时候,没人能认出谁是叱咤风云的秦王,也没有能识得谁是高贵聪慧的王妃。他们,只是一双年轻的男女,忙里偷闲,极有情致地在做着男女之间最有趣的事情。他们一方是结实、心情又极好的壮汉,另一方是健康、情趣又极高的少妇,如青龙行雨,春花雨露,一次,一次,再一次。他们似乎没有倦时,一仍情泻千里,雨泼花芯。待他们沉沉地睡去,昨日西沉的太阳,早已直直地守护在庆州的当空。秦王凭自己的声威,赢得了一场兵不刃血的战争;秦王凭自己的智慧,能让自己在战场上如此快意销魂。这大千世上的快意人生,或许就只能在智者中存在。

醒了,高贵的秦王!这壮实的汉子,终于醒了!他睁开双眼,便看到长孙氏那张月亮般纯美的脸,看到她长长的睫毛往上挑起,黑黑的眸子,正深情地瞅着自己。他情不自禁地又张开有力的双臂,将她抱紧。

“已经午时了,杜如晦他们在外面已经等了多时。”

“啊,良宵如梦,转眼即逝。真恨不得抛却这所有人间俗事,就与你,我们俩人在一起。”

“纵然你真有这样的心,秦王,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仆射,我的夫君,你有这么多的官衔,哪一职不是这普天之下最高的权利和最重的?天大的责任压着你,又怎能让你就这么守在臣妾的身边,做俗人俗事?!去吧,臣妾不怪你,只是为你自豪,为你骄傲,为你高兴!”

“可是,还是太委屈你,太委屈你,让你一人,长时独守空房,为……”

长孙氏伸出玉手,捂住李世民的嘴:“不要重复臣妾的话。其实你也知道:那么些话,只是臣妾故意激你。”

“可是,说的却都是实情。”

“不,你不在时,臣妾想着你也高兴。一个女人,能站在一个伟大的男人身后,为他祈祷,为他祝福,这是一种福气,臣妾已经知足了。”

“谢谢你。”

长孙氏抿嘴一笑:“快去吧,你的大臣在等着你。”说完,忙着给起身的李世民整理好衣衫,含情脉脉地要送他出去。

李世民却抓着长孙氏的玉手,凝视着她说:“让他们再等一等,我有句话,要问你。”

“什么话,臣妾一定知无不言。”

“你说,一个人在这世界上,什么人最亲?”

“对男人来说,最亲的应是他的父母。”

“然后呢?”

“兄弟或是朋友。”

“到底是兄弟还是朋友?”

“这要视情况而定。”

“视什么样的情况?”

“譬如,谁对他更能忘我,谁对他的事业更为有利。”

“说的真好,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可是,我不愿意看到,你与大哥……太子相争。”

“不得不争呢?”

“你是臣妾的夫君,无论你做什么,臣妾只能向着你,支持你。因为对女人来说,夫君就是最亲的人。”

“胜过女人的父母。”

“是的,父母虽然生下女儿,但一个女人一辈子朝夕相处的,是她的夫君;一个女人的荣辱与富贫,也只能由她的夫君来决定;一个女人的幸与不幸,首先是因为她的夫君,然后才是她的父母和她的兄弟姐妹。如此一来,夫君自然就成了女人最亲的人,”

“谢谢你。”

“你今天已经是第二次说谢谢,臣妾希望你不要说第三次。臣妾想听到的,是你说喜欢我。”

“本王记住了,本王知道该怎么做。我得去见我的大臣。我……喜欢你。”李世民说完,对长孙氏一笑,回身大步离去。

长孙氏高兴地追上前,冲着秦王的背影说:

“我也喜欢你。”

1

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他们都是何等的才干,要处理庆州的降将、官吏安置之事,自然不费吹灰之力。秦王刚与他的王妃鱼水之欢了十多个时晨,庆州所有的事情,都已被这三位能臣打理的清清楚楚。李世民出来,看到三张得意洋洋的脸,简直不想去过问。长孙无忌等三人见了他们的秦王,却也都不忙着开口说话,只把目光温和而又带些挑逗地望着他们的统帅。

“你们,怎么啦?”秦王终于抵不住他们三人的目光,只得故作威严地问道:“事情都办好啦?”

“差不多了。”长孙无忌老实地回答。

“差不多?差不多就来啦,为什么不把事情都办妥了再来?”

“因为……”

“因为什么?”

“因为有些事情需要秦王做主。”

“什么事情,我不是说了,所有的降将、官吏安置,都由你们三人决定。”

“但在都督这个职位的人选上,我们三人有分歧。”

“怎么个分歧,把各自的理由说说。”

长孙无忌听了,把目光转向杜如晦与房玄龄:“你们先说。”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摇摇头:“还是侯爷先说。”

长孙无忌见了,只得开口说道:“我认为,庆州都督一职,最好由田云勇来出任。他追随秦王多年,对秦王忠心耿耿,才华横溢,却一直在府中闲着,这次难得有庆州都督这样的职位由秦王来选人,不正好让田云勇这样的亲信来就任此职。”

李世民听了,脸上没有半点反应,只把目光投向杜如晦和房玄龄。只见他二人相互望着,都在用目光催促对方说话。房玄龄终抵不过杜如晦沉稳,开口说:

“我二人的意思是这样。庆州固然是一方天下,有秦王的亲信田云勇来任都督自然很好。可是,皇上目光何等犀利,眼下正注视着秦王的一举一动,特别是对庆州都督一职的按排,能没有他的想法?所以臣与杜如晦以为:庆州都督一职,秦王不如委派张叔万来就任。这张叔万是皇上张爱妃的表弟,与秦王毫无瓜葛,若委此人任庆州都督,皇上对秦王一定更加满意。”

李世民听了,点头说:“在此事上,你二人高瞻远瞩,说得很有道理。无忌大哥,我看就这么执行。”

“遵秦王之命。”长孙无忌恭敬地回答。

“好,这事就这么办。”李世民看着他仨人,果断地下达了命令。然后缓过声音,说:

“只是,我现在要告诉你们,父皇对太子,现在只是一时恼怒;对本王,并不满意。本王于庆州都督位上不用亲信,他同样不会满意。”

看到三位勋臣露出惊疑之色,李世民继续说道:“在征讨杨文干之前,本王与父皇作了一次长谈,本王深深地感到,对于围困洛阳违旨不还兵之事,父皇还耿耿于心间。”

“可是,这都是为了我大唐之江山啊。”长孙无忌说。

“皇权大如天,皇帝的威严,不容侵犯!”李世民说:“本王却认为,这恰恰是皇帝的局限,也是皇帝的悲哀。如果本王做皇帝,只要是对江山有利的言行,本王都能充许其冒犯,哪怕是忤逆龙颜。”说到这里,李世民突然感到有些失言,忙解释说:

“本王这也只是打个比方。”

“秦王所言甚是,如果我大唐江山能由秦王这样以天下为重,心胸广阔,海纳百川的贤士来继任,将是万民之福,臣子之福啊!”房玄龄望着李世民说。

李世民听了,心中一动,但立刻镇定下来,微微一笑,盯着房玄龄说:“这事不要再说,如今父皇对我兄弟俩都不满意,接下来的事情,当何处之?”

“依臣看来,皇上英明果断,凡事都能高瞻远瞩。事已如此,秦王只需冷静下来,以静止动,在太子私募兵勇的事上,不可再作攻击,最好还能在皇上面前替他说几句好话,以示兄弟之情谊,使皇上能感受到秦王的重情重义。”

“你说呢?”秦王将目光转向杜如晦。

“臣完全同意玄龄的看法。臣以为,皇上对太子与秦王,都一样地充满感情。皇上现在最希望看到的,是秦王与太子都能以兄弟之情义为重,捐弃前嫌,和睦相处。因此,眼前无论是谁先挑起兄弟之争,皇上都会迁怒谁。这一次,太子私自募兵,皇上不可能相信他是要谋反,却很清楚他是针对秦王日益隆起的声威。秦王的声威是因为秦王的赫赫战功,太子为此私自募兵,是太子在挑起兄弟间的争执。这一步棋,太子已经输了。皇上要原谅他这一次,秦王就也要原谅他这一次,甚至在皇上面前去为他求情,与皇上保持一致。只是,秦王也要尽量利用这次机会,进一步铲除太子的势力,使他偷鸡不得,反蚀一把米。”

“怎么个铲除法?先铲除谁?还请先生明言。”李世民认真地听着杜如晦的话,催着让他快讲下去。

“臣审问了杨文干的几个部将,纷纷都说王圭、韦挺经常来这里与杨文干密谈。王圭、韦挺,均是太子的智囊,又是太子非常信任的亲信。他们俩人,犹如太子的左右臂。借此除了他们,可丧太子元气。”

李世民听了,连连点头说:“好,此事就这么办理。先生可去召了杨文干手下的那几个部将,随我们一同进京。到时候,见过皇上,让他们自个儿将此事言明。王圭、韦挺做了太子的替罪糕羊,也不枉我等的一番辛苦,远道!庆州,花这么大的力气,剿灭叛乱……”说到这儿,李世民自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长孙无忌、房玄龄,还有杜如晦也跟着哈哈大笑。

11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在。”李渊虽已年近花甲,若无眼前这么些烦心事,倒也颇能云雨一番,特别是在清晨醒来之后,常常不会让身旁的张妃或尹妃还是其他什么妃子失望。可是,如今睁开眼来,眼前晃动的不是铁石屋里的太子,便是洋洋得意前去征讨叛逆的秦王。

在李渊看来,太子固然令他恼怒,秦王也不让他省心。以前,秦王既然可以违背他的圣旨,继续围攻洛阳;先在,当然也可以违背他的意志,取太子而代之。果真如此,事情就太可怕了。虽然李渊已经有了这样的预感,但他还是不愿去相信。李渊还要进一步探明,他的二郎心里究竟是怎么打算的。心中有了这些疑问,他甚至不去看身边的绝世丽人,自个儿起来,穿上衣衫,走出内室,穿过千回廊,来到御书房:

“快,宣史部侍郎殷开山来见朕。”他朝常侍挥挥手,然后坐在书案前,双手放在案桌上,仰起头来,闭目养神。

他听到一阵匆匆的脚步声,正猜该是谁来,就听到侍从的通报:

“齐王到。”

齐王!李元吉来做什么?李渊心中有些不高兴。对于他与窦氏生的这第四个儿子,李渊不太喜欢。比较他的哥哥们而言,这齐王不仅是能力确实是差了一点,最让李渊看不起的,是这儿子很少有他李氏家族那种临危不惧的风范。早年让他留守太原,敌人兵到,他竟骗司马德威率老弱残兵留下守城,自己却领精兵弃了他的将军,弃了他的臣民,悄悄地逃回京城。后来,李元吉在对薛仁杲的战事中,再一次弃了部下,逃回长安城……这样的儿子,那里是李家的后代?李渊想起这李元吉,就禁不住会摇起头来。

随着通报声,李元吉来到他的父皇跟前。他不解地望着李渊,不知他为何会一人闭了眼摇头。

“儿臣参见父皇。”李元吉跪倒在地。

“是齐王,这么一大早,来见朕有何事?”李渊问道,仍然懒得睁开双眼。

“儿臣听说太子被囚,来求父皇,恩准儿臣去见他一面。他是儿臣的亲哥哥,也是父皇的亲儿子,纵然有什么差错,也请父皇宽恕他。”

李渊听了,心中一热。他睁开眼来,静静地瞅着李元吉。直瞅得四郎浑身不自在,这才缓缓地开口说:

“你知道太子所犯何罪吗?”

“儿臣听说他违抗父皇圣喻,私自募兵。”

“这样的罪,能宽恕吗?”

“不能宽恕,只是……”

“只是什么?”

“儿臣还是恳请父皇原谅太子这一次,若太子再犯,儿臣愿与太子一同受罚。”

李渊突然睁大了眼睛,惊诧地望着这个他本来不太喜欢的儿子。此时此刻,就这么一句话,李渊心中竟动了真情。他双眼也湿润起来,温和地问道:

“齐王,你为何要如此?”

“太子,是儿臣的亲兄弟,倘若太子一人受罚,儿臣也不会开心。”

李渊点点头,擦了擦眼睛。他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看见,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会流泪。

“朕要问你,太子与秦王,你更喜欢谁?”

“太子。”齐王脱口而出。

“为什么?”

“因为太子从没有轻视儿臣,秦王却一直看不起儿臣。”

“你去罢。”李渊垂下头来,挥了挥手:“朕允许你去看看太子。”

“儿臣谢过父皇。”

“你要好好地劝劝他,今后,再不要出现这样的事情。还有你,今后做任何事,都不可违抗朕的旨意。”

“儿臣遵命,儿臣与太子,今后一定不会有一点违抗父皇的旨意。”

“去罢。”李渊再次挥挥手,陷入了沉思。

秦王,固然神勇。可太子与齐王,对朕更服贴。看来,该宽恕太子,放他回长安,还做他的太子!想到这里,李渊顿时轻松许多,喝道:

“宣相国裴寂!”

11

裴寂进来,担心地看了李渊一眼,只见他正神闲气定地坐在书案后方,这才悄悄地松了口气。裴寂知道,皇上能如此,定是对太子的事已经有了处理的意见,而且绝对是已经宽恕了太子。于是,行过君臣之礼后,便微微地垂了头,恭恭敬敬地站在李渊面前,等候李渊的圣喻。

“你去安排一下,朕要立即回长安。”李渊说。

“遵命!”裴寂温顺地回答,抬眼望着李渊。那目光的意思很分明:你还有什么事要交待?君臣相交了这么些年,许多事情,彼此都很能理解。李渊自然知道裴寂目光的意思,便逼视着他的目光,缓缓地问道:

“太子一事,当如何处理?”

“臣正在等待皇上的圣喻。”

“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太子之事,只能听皇上的圣喻。”

“还是让他回长安,继续做他的太子?”

“臣遵命。”(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有一剑 星汉灿烂 人族镇守使 从长津湖开始 万相之王 修罗武神 陆地键仙 从木叶开始逃亡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相关推荐:吾乃大官人还有谁比我更懂盲选默爱莫不爱夏至花开沫至殇高堡精灵魔法大帝传家财万亿,被绝色女儿曝光了!重生脚踏实地密战桐城密战之见龙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