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些,潘厚仁才判断,有很大的可能是胡其三这家伙,打着细川家族的名号,在问自己要装备呢!
想明白这一点,潘厚仁心中更是亮堂,道:“你告诉细川家族,火药枪我是没有,不过若是要弓弩,我倒是可以提供一批。”
“那细川家族需要支付什么代价?”胡其三面不变色的问道。
“日本刀!除非他们原愿意给我同等数量,真正的上品日本刀!我不要银子,就要日本刀!”
这个价开的可真狠!弓弩这种东西,日本人做起来确实不容易,受地域的限制,日本那边适合做弓弩的材料很缺乏,他们做出来的弓,力量疲软,甚至连竹甲都不能穿透,跟大明工部生产的军用弓弩,完全是两种档次。
而弓弩这种武器作为远程攻击的主力,在一定规模的战斗当中是不可或缺的。
“一副弓弩,换一把日本刀.”胡其三小声的嘀咕着,他自己心中也有一本账。每趟生意除开潘厚仁给他固定的10%的收益之外,胡其三当然也想捞得更多一些。
假如说潘厚仁开价太狠,那么,即便日本那边勉强接受,胡其三也就捞不到啥好处。所以说潘厚仁开出的这个价格,别说是细川家族,就连胡其三都觉得自己没法接受。
潘厚仁要求的那种日本刀,跟大明军队里用的,批量生产的战刀,制作工艺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相对来说,明军军队里用的战刀,成本要低得多。
在大明,一副弓弩大概可以换到五把战刀。
可日本刀,尤其是制作精良的那种日本刀,就算是五十把战刀也不一定就能换到。
“东家,你开的这个价钱,细川家族能接受吗?”那胡其三问道。
“又不是我要买兵器,是他们自己想要兵器,关我什么事啊?”潘厚仁笑了,他轻轻地用手指敲打着桌面对胡其三到,“假如说你是在劝我的话,我看还是不必了。皇上可是三番五次的说,咱们大明的兵器是绝对不能卖给外国人,尤其是周边国家的人,那日本就不是外国啦,那日本人就不是外国人了?”
“这个嘛,”胡其三道,“其实也不是没人卖过呀。过去,不仅仅是日本,那大小琉球,不也都买我们大明的军器吗?”
“过去是过去,别人是别人,我是我。细川家族想要我们大明的弓箭,就按照我说的价格来!这个生意,咱们不做也罢,反正我也不求细川家族什么,反倒是他们想推翻足利家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继续跟胡其三说下去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潘厚仁来见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告知他,京师那边得盯着,不能让一些别有用心的家伙坏了他们的大事。
如今目的已经达到了,潘厚仁就打算着打道回府。
胡其三也不敢强留,只能是恭送潘厚仁离开。
在回京师的路上,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四疯却突然开了口。
“这个胡其三,靠的住吗?”
“管他靠不靠得住,现在海面上,已经被纪纲统治了一半,我看这纪纲啊,就算不做锦衣卫都指挥使,都可以做一个名扬天下的海盗嘛!胡其三的日子不好过,他跟纪纲之间基本上算是撕破了脸,不靠我靠谁呢?”
“他要是跟日本人好上了呢?”四疯也不是傻子,问潘厚仁道。
“跟日本人好?”潘厚仁笑了,“他要是敢跟日本人好,我就去告诉日本人,就说日本被抓的那些壮丁,可都是胡其三这小子干的好事。到时候,我看日本不把他们不把他给生吞活剥了才怪!”
“阴险,阴险,你这个家伙,实在是太阴险了!”四疯摇着头,那表情浑然是在鄙视潘厚仁。
“这世道,不阴险能活下去吗?你有必要用这种眼神看我码?”对于四疯的这种鄙视,潘厚仁表现出相当的不屑。在他看来,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不阴险,否则就等着被别人吃吧,连骨头渣滓都不会剩下。
且不说潘潘厚仁在给胡其三打过预防针之后,这海龙王会有啥样的动作,还是先说说那朱高煦吧!
朱棣从京师出发来是乘船一路向北,直接去往北京城。
前面也说过,现在的大明是没有天津的,只有一个天津卫,也就是北京城的港口。朱棣将会在天津卫上岸,等在那里的军队将会第一时间护送着大明皇帝直接前往北京城里刚刚落成的皇宫。
当然,在这种情况之下,朱高煦想要跟自己的父亲偶遇,那是不可能的。
在跟自己的谋士商议之后,朱高煦也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以治病的名义,前往北京城,
虽说朱高煦是大明的一个王爷,可他身边毕竟没有御医,假如说他真的患上了什么难以治愈的疾病,他身边的医生可能就不顶用了,那还得皇宫里的御医才行。
可如今朱棣出行,身边能不带医生吗?光是太医馆的御医都以后七八个跟着朱棣一同前往北京。
所以朱高煦就给自己找了这么一个理由,说是,“爹啊!我最近身体不好,身边的大夫们没用,药吃了不少,可惜一点作用都没有,还是让您身边的御医给我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看看吧!”
借着这个理由,前面才把书信给发出去,紧跟着朱高煦就出发了。哪怕到时候朱棣说不同意也没用,因为朱高煦那个时候已经可能快到了。
只要朱高煦不带兵,人家出门儿看看自己的爹,也不去京师,就算是督察院里的那些言官御史来对朱高煦也没辙。
所以他这主意打得是挺好的,不仅仅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毫无威胁的角度上,同时也打了亲情牌。这个当爹的对自己儿子,尤其是最疼爱的儿子,在生病的时候总会有更多温情。
只不过朱棣走的是海路,而朱高煦他只能走陆路,所以在时间上他要比朱棣更晚到达北京。
别以为朝廷对朱高煦这个汉王就彻底放心,实际上在汉王被赶到自己的封地乐安之后,朝廷也没有放松对汉王的监视。
不仅仅是锦衣卫,还有那些成天无事可做的言官们,他们总是希望能够找到最有爆炸力的新闻,来凸显自己在这个朝廷当中的地位。
有些时候也可以将古代的言官比作为后世的那些狗仔队:“无孔不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都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所以这边朱高煦还没有动身,关于他可能会去见朱棣的信息,就已经送到了京师。
朱瞻基是第一个收到情报的。
他拿着这个让他感觉两手发烫的情报,有些茫然。从道理上说,朱高煦是他的叔叔,当侄儿的不应该对叔叔的举动说三道四。可是从法理上来说,汉王未经许可也未经皇上招见,那就不应该跟皇上见面。
已经封藩的王爷,自行离开封地,本身就是一件触犯大明律例的举动,即便说朱瞻基他可以不找朱高煦的麻烦,可是大明的朝廷也不能无视这样一件事情。
正所谓是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哪怕就是王爷也要遵守大明律例的约束,尤其是在极为敏感的皇权问题上。
现在朱瞻基还不知道,这个消息究竟有没有传到都察院,或者是内阁大臣们的耳朵里?他有些担心,假如说都察院和内阁大臣们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那么,他就必须得有所表示。
可站在私人立场上或者说是家庭的立场上,朱瞻基并不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他处理起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破坏到这个家庭的和谐性。
虽说皇家的和谐,往往都是表面上的。但是作为一个晚辈站出来破坏了家庭的和谐,哪怕仅仅是这种表面上的和谐,那也可能在这个家庭的大家长,朱棣心中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也不知道为什么,在朱瞻基感觉为难,无法寻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时,别的人没想,就想起了那个在他印象当中总是阴险狡诈的潘厚仁。
“殿下今日招我进宫来,就是因为朱高煦这个事情而烦心吗?”潘厚仁在听过朱瞻基的叙述之后,颇有些哭笑不得。
照理说这个是人家的家务事啊!他潘厚仁掺合在其中,输赢那都不是什么好事。
但如今,朱瞻基是到摆明居马的问,而且朱瞻基对潘厚仁的性格又很了解,所以潘厚仁心中清楚,他今天还必须给朱瞻基一个答案。
因为两人是在御书房当中,说话没有那么多顾忌,潘厚仁指着书房里那张龙椅,问朱瞻基道,“殿下,你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坐上那把椅子?”
这话说出来可就有些诛心了。
朱棣还在世,朱高炽也在,就算要坐那把椅子,啥时候才轮到朱瞻基呢?也幸亏朱瞻基跟他的后人之间感情好,否者抓住这个话头,就能把他给拖下去砍头了。
“别口无遮拦,你以为房间里就咱们俩,隔墙就没了而?”朱瞻基苦着脸说道。
“不关事!”潘厚仁摇摇手,压低声音道:“咱们这样说外面听不见,殿下您就说实话吧,这把椅子,你是想坐呢,还是不想坐?”
这不都废话吗?
那朱瞻基会不想坐吗?换成是个男人来都想坐!其实女人也想坐,只不过敢有这种想法的女人,从古至今也就那么两三个,最后真正成功的也只有唐朝那一位!
“朱高煦也想坐!”
潘厚仁今天算是豁出去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他都说,就连汉王这个尊称他都给免了,直呼那朱高煦的姓名,惹得朱瞻基又是皱起眉头,道,“那是我二叔!”
“他还是我二大爷呢!”潘厚仁不屑一顾地说道,“殿下,我问你,如果是那高旭想要坐这个位置,你就舍得让他给了?”
朱瞻基想了想之后,摇头表示他不愿意。
“可不是就么!自己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怎么办呢?当然是不能给他!我看这个事情啊,殿下你也别犹豫,直接交给都察院,还有内阁来处理,你就在最后的折子上盖大印,就算是完工了!”
“就这么简单?”朱瞻基仿佛不敢相信一样,盯着潘厚仁问道。
“可不就是这么简单吧,朝廷上的事情,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就复杂,这汉王擅自离开封地,难不成到最后都察院和内阁还能装聋作哑?大家还不都得知道,与其你帮他打掩护,他还不知道感激,不如你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让那些老谋深算的家伙们去犯愁,不是更好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