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澄费尽心思想从皇帝手里保住襄阳,他以为无论如何能够牵制住皇帝和襄阳周围的王爷襄阳就是安全的。可惜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不可计算的变量,张献忠。
张献忠早在崇祯十四年,也就是1641年的时候就已经在襄阳威风过一次。张献忠有四个养子是人尽皆知的事,不过他这四个儿子里真正有本事的也就是老二李定国了。
老大孙可望老实本分,但是不是个做将军的料子,老三老四是刘文秀和艾能奇,这两个人倒是机灵,但是小聪明中又少了一分大将的沉稳,难堪大任。
其中最出色的就是这个二儿子了,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偶然之间捡了一个瘦巴巴但是看着还算合眼缘的小孩子,就这么随性的将还是个小小少年的李定国收为养子。
崇祯十年,十七岁的李定国即率部下两万人跟着张献忠攻打河南和湖北,如蛟龙入海,在物资匮乏的状况下打起来游刃有余。
四年后的二月,李定国乔装成官差潜入襄阳,得了一大批物资。襄王做了不少妥协才保住了在襄阳的地位。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政权,定年号“大顺”。没过多久,李定国被封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
少年得志,李定国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很快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认认真真跟着义父学习,在军中也素有好名声。
大家都说这位小将军奖罚有度一视同仁,又没有架子,因此都很喜欢他,张献忠也对这个温顺恭良智勇双全的养子满意的不得了。
张献忠一时大意吃了左良玉的亏,早就向着成都撤回去,先分了一小部分人向北逃窜,自己不慌不忙地改了方向。
左良玉一战胜了张献忠这块素来难啃的骨头,正是激动自得的时候,根本没发现他追的只是一股残兵,张献忠已经大摇大摆地回了家。
不出意外,第一个迎上来的自然是宁宇,张献忠虽然自认为从来没有怀疑过二儿子有什么不臣之心,但是宁远显然一直在极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
二十几岁的少年身材高大,相貌英俊,在张献忠面前似乎总能变回一个小孩子,总是担心自己做错什么事情惹得义父不高兴,虽然他长这么大还真没惹张献忠不高兴过。
张献忠年轻的时候被人家叫做“黄虎”,他虽然身材不高大倒是效仿关公蓄了一把胡子,而且把这胡子看得极重,平时最喜欢别人称他为“美髯公”,加上他这个人的确称得上勇猛,久而久之就得了“黄虎”这么个绰号。
他虽然是虎,但不是容不得别人的虎,更别说这个优秀的人才还是自己的儿子,就更是为他高兴了,一见到他迎出来,使劲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定国低着头笑了一下,然后跟在张献忠后面四处查看,向他一一汇报他不在的时候这里发生的大小事情,事无巨细地一一禀报。
张献忠初时还很有耐心的听着,到了后来连花了几十个铜板李定国都拿出来说一说,他实在受不了了,挥挥手好笑地打量了一下自己这个二儿子:“宁宇啊,以后这种小事你看着处理完就是了,不必事无巨细地向我汇报。你是我的儿子,为父最是了解你的秉性,难道还不信你吗?”
李定国点点头,又引着张献忠往马厩的方向走:“孩儿前几日得了一匹好马,特地留着等父皇回来看一看。”
张献忠背着手跟着李定国,然后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吩咐跟在他旁边的人:“进忠啊,我上次让你买的东西都买回来了吗?”
一直沉默不语只是默默跟在父子俩身后的刘进忠不知道出神在想什么,直到李定国动作幅度很小地推了他一下他才反应过来是张献忠在叫他,急忙回过神来请罪。
张献忠脸色不快地问他怎么回事,刘进忠小声解释可能是这几天有点累了。张献忠想了想自己这个部下这几天的确是累了,也应该让他休息休息:“这样吧,进忠你这段时间就不要再继续跟着我东奔西跑了。先到金山铺去帮我盯着他们几天,顺便在那里休息几天再回来接着干。”
张献忠说完也忘了自己本来是有问题要问的,就直接跟着李定国去了马厩看李定国新得的骏马。
他走了之后刘进忠依旧神色复杂地站在原地,他根本没有跟上去。听完张献忠的话他整个人脸上都蒙上了一层黑气,显得神色阴郁。
张献忠看到了那匹传的神乎其神的骏马,毛色乌黑发亮,高大健壮,最难得的是马的四个蹄子是一圈雪白的绒毛,合在一起看起来非常扎眼,竟然是乌云踏雪,的确是匹好马。
张献忠对马赞不绝口,但是在李定国提出要把这马送给他的时候他却拒绝了:“宁宇,这马的确是匹难得的良驹,你既是跟它有缘就该好好善待与它,至于为父,还缺你这一匹马不成?行了,好好养着吧。”
李定国确实喜欢这马,现在义父都已经开了口更是没什么好顾忌的,兴奋地走过去摸着马高大的脑袋,那马也难得温顺的任他摸来摸去,自顾自地埋头吃着草。
等到父子二人走到旁人看不见的位置,张献忠才慢慢收起了那副见谁都是不慌不忙的镇定样子,难得的愁容满面。
李定国当然也看得出来父亲是有话想对自己说,而且是特地挑在没有旁人在的时候,他停住了脚步,语气关切:“父王想是遇到了什么难事,不如说出来让儿子听听看能不能与父亲分忧。”
张献忠目光严肃:“宁宇,你有没有听说满人在京城吃了亏?”
李定国点了点头:“也不知道朱由检跟李自成许了什么好处,他本是打到京城要做皇帝的,如今竟然跟吴三桂一起给皇帝卖起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