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得与失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华日的淞沪大会战,可以说是规模空前,同时也改变了华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以及事后的战争发展方向。在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战略历史上的大问题,当时蒋光头决定将主力东调,寻求上海决战的策略,是否适当?

因为一般的解释,特别是李卫东等将领的意见是,若是华夏军队在华北决战不利,日军精锐的机械化部队,在华北平原会以其战场优势,沿着平汉线大举南下,直攻武汉,那么华夏就会无险可守而迅速被日军分成东西两块;华夏的军政中心既无法西迁四川,日本又可以运用海空军支持的绝对优势,将华军主力在东南歼灭,历史上华夏南方ZF,都是遭到这样战略所击败的。

这种战略分析,当然有极强的说服力。但由于日本认为若要深入攻击华夏,必然是旷日持久,并且动员太大,他们认为只要攻击华夏刚刚建立的工业地带与军政中心,最多再封锁华夏的海岸线,华夏就绝对会屈服,华夏那有能耐撤退到西南落后地区,还能与日本对抗?所以华夏最为担心的日军由北而南之攻势,却是日本没有认真考虑过的(日军迟迟在六年之后,才在其一号作战计划中,选择这个方向的攻势,但是已经时过境迁了)。

虽然如此,华夏却不能不加以防范。另外,假如就此认为,蒋光头决定移转决战地区的构想,是战略上的重大错误,也不全有理,因为华夏部队机动性极差,假如完全采取守势作战,将会无法取得战略主动,日军若是掌握全面战略上的主动——一旦它在华北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迟早会对长江三角洲的政治、金融重心发动攻击,这时蒋光头将根本无法两面兼顾。因此不如由华夏主动在上海发动攻势,强迫日军改变战略决战地点,对于华夏更为有利。

当然蒋光头在选择上海的考虑重点之一,恐怕还是希望在上海决战,容易引动国际社会的干预,华夏的最高战略指导原则是“以时间换取空间”,其真正意义就是在此。只有设法将华日之战引动国际社会支持,最终能提早扩大为全球的为正义之战,华夏才能有机会死中求生。

所以华夏放弃在华北的决战,以及在华东果断形成决战,是掌握战略主动的正当决策,一旦由日军控制战略主动,华军将更会首尾难以兼顾。从日军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的组成,即可显示日本对于在华北决战的准备,是多么迅速与完整,假如华军真的以主力反攻华北,蒋光头更是鞭长莫及无法有效指挥,而漫长的补给线,也将会发生无法支持一百个师作战的严重后勤问题,因此日军将会在华北更为轻易地大获全胜。此外,日军仍是可以以海空优势,随时威胁上海地区,华夏无法将有限的兵力,分散布防。

而以当时华夏的国情,也不可能允许蒋光头在上海按兵不动,坐观日军在上海随意部署——舆论与诸侯们会真的怀疑蒋光头与日本有默契,或是认为蒋光头的抗日决定别有用心借刀杀人,不敢也不愿在自己的地盘与日本作战,专门挑诸侯们的地盘与军队进行抗日,这在宋哲元与韩复渠的身上都可以看出来,因此他们不肯使全力与日军拚搏。而在蒋光头表达ZY抗日决心,要求各路诸侯前往南京共商大计之时,西南的龙云、刘湘等人,也曾经担心这是蒋光头的政治圈套。因此蒋光头必须要在自己的地盘,用自己的ZY军,与日本进行殊死战,才能清楚地证明,抗日并非消耗诸侯部队的借口

由上海决战所展开的淞沪会战,是整个华日战争,甚至是人类战争史上少有的城市大会战,虽然日军在得到海空军优势支持下,造成了华夏军队过度惨烈的牺牲,但是这是战场战术指挥上的问题,而非战略决策的问题。假如蒋光头能够控制住军力,不要全部投入在上海近郊,而能适时全力拉长防线的纵深,把淞沪会战打成长江三角洲会战,不只在上海四周进行决战,及早让部队进入预先设好的防线,灵活运用轻装部队在水乡泽国之中进行逆袭,那么华夏军队在战场的牺牲并不会如此之大。这场会战几乎把蒋光头ZY军的大部分主力,给全部地消耗掉,当然也造成多数诸侯近乎毫无保留地派兵支持抗日作战,这是华夏两百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整体团结作战。

当然蒋光头在上海指挥的这场决战,可以说是超过他能力与经验范围之外,也超过了华军的武器、训练与能力之上的。但是华日之战,本来就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华夏无论在哪里决战,都得要面对日军绝对的优势,华夏不可能不战而弃守上海,因为这不但是华夏税收、工业与国防的重镇,更是民心士气与国际形象的象征所在,蒋光头要先不惜代价地打出几场硬仗,才能稳住民情军心,争取到国际的同情与支持,否则华日抗战根本就支持不了八年!

不过华军在相对弱势条件下,假如能够进行一些调整,仍然可以在上海打得更好,那就是事先的情报若是做得更正确,在争取先机攻击时,就能集结更为优势的兵力,特别是集中使用可以攻坚的火力,应该可以取胜日本的守军。而在发现日军据点防御过于坚固之时,能够灵活的转攻日军较为脆弱的防线,而分割日军,也可以获得更佳的战果。虽然当时华夏的海军实力,连与日本海军正面接战的能力都没有,但若能大幅加强水雷的运用,可以发挥高度阻敌效果,这比华军在江防浴血的反登陆作战,更能发挥作用。

华军在上海郊区的主力决战,过于着重维持战线与争夺一些据点,造成过于重大的伤亡,也属于不智,华军应该更加拉长防御的纵深,留下更为充足与弹性的预备队,而与日军进行对抗,会比一再死守战线据点,也许更有表现。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华军在全盘战局中,太过于集中上海市附近的决战,事实上,应该把纵深拉到长江三角洲,才能充分疏散日军的优势火力,发挥河道水乡的阻敌效果,以及运用预设的国防工事防线。

蒋光头指挥华军在上海作战的重大疏失,在于上海作战长达三个月期间蒋光头竟然没有派少量部队,或是参谋督导人员,认真实际地检视长江三角洲的国防工事,进行作战之前必要的整理与准备,以及整体防御规划。结果等到华夏军队从上海溃退到防线之后,才发现无法顺利进入阵地应战,也没有任何支持与接应,华军根本无法使用这些国防线作战,结果几百万元投资的防线,就在几乎没有发生效果的状态下,被日军轻易地突破了。

假如蒋光头能够在十月中旬,开始有计划将参战部队,逐步退出上海市区,把阵地纵深拉开到苏州河南岸,并且将增援的桂军主力部队,负责接应前线有计划退出战线的部队,这样华夏的部队能够带着完好的装备,开始部署事先建好的国防战线,并且动员地方ZF与民众,开始打扫整理防御工事、补充粮食、饮水以及燃料,后续增援的部队也尽量留在京沪与京杭地区,成为防御作战的预备队,这样将淞沪会战拉开成为京沪会战,那么日军的进攻恐怕就会遭到更大的麻烦与更多的损失了。

当然,基本上华夏是一个全方位落后的国家,连军队的指挥与后勤系统,都存在极多的矛盾与不兼容问题,全靠蒋光头个人居中协调指挥,而前往上海作战的部队,根本不能有准确的事前规划与掌握,各路诸侯是在讨价还价之后,才派出部队投入战场,部队运输工具更是落伍与不足,因此蒋光头经常处在无法确实掌控部队的状况下应战。许多华夏军队不能适应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作战,对于日本的海空军,以及坦克、重炮与毒气等杀伤力极大的武器攻击,更是连见都没有见过。华军长期作战最大的问题是,一旦接战之后,部队出现人员的死伤与装备的损坏,就无法迅速得到补充而恢复战力,因为华夏没有完整与统一的后勤系统,更没有受过军训的后备军人,征兵制才在试办阶段,因此勉强由各地强征而来的补充兵员,根本就是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平民,各军的武器系统又分为十几种,要补充的武器不是缺货,就是即便补充上了,部队也不一定能用。

而日军最大的优点就是完备的兵力补充系统,以及高效率的后勤支持系统,作战部队本身就有后备兵的建制,而受过军事训练的后备军人,更是很容易在部队中发挥战力。因此华日两军在接战一回合之后,华夏部队后续的战力会大幅减低,但是日军却得以在迅速整补之后,仍可以于第二回合中保持相当的水平。

而日军虽然最后取得淞沪会战的胜利,但是日军一直迟至两个月以后,才真正掌握到蒋光头华东决战的作战意图。因此日本在逐次增兵的状况下,根本无法速战速决在上海取得决定性胜利。假如日军能够早些掌握华东决战的战机,在上海迅速集结重兵,而能提早以大军指向太仓以西的战略据点登陆,然后大胆地向南深入,直接切断华军在上海与南京之间的交通线,那么华军在上海的阵地早就被日军所包围,会更早失去缠斗的力量。同时日军也不应过于自恃火力与兵力的优势,专门攻击华军阵地,采取硬碰硬的打法,反而应该设法进行机动迂回的攻击,才能增加获胜的机会。

日军能够将第十军用在金山卫的登陆作战,可以算是战术上的杰作,这样日军从华军阵地的后方,进行大迂回包围的作战,的确是瓦解华军在上海作战的高招,造成了华军出现失控地退出战场,因而损失了更多的装备与人员。不过日军竟然无法包抄与围歼到华夏的主力部队,这也显示出日军在作战规划上的疏失

日军在上海浴血缠斗三个月,才勉强攻下华军的阵地,已经使得世界各国对于华夏的抗日实力与决心,产生刮目相看的态度,而日军久战未胜,日本的民心士气,则出现了怀疑与困惑。日本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无法在短期内结束与华夏的战争,那么日本就将面临其战略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日本缺乏战争与民生的资源,根本经不起长期的消耗,一旦它无法在华夏战场上达成速战速决,那么最后的溃败,也就成为日本无法避免的命运了。

而淞沪会战改变了华日作战发展的态势,华夏以弱势与守势竟然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日军拥有优势与攻势,却无法决定战略发展的方向与决战的地点。此外这场血战真正打出了华夏人民的信心与热血,推翻了国际社会公认之“日本三月亡华”的看法,虽然无法“感动”国际社会对日立刻进行制裁,却也让国际社会开始更为同情与支持华夏的抗日作战。

总之,在卢沟桥事变之后,只要华夏不屈服,华日两军的东线作战绝对是不可能避免的,与其让日本掌握主动,不如让其陷入被动。虽然日军并没有沿平汉线长趋武汉的作战计划,但是华夏却不可不防这步。蒋光头主动将东线变成为主力战场,有着后勤与指挥的实际需要。因为华军的主力与补给,多数来自长江以南地区,当时的陆路运输能力,在日本空军的压力下,无法支持大军在北部的作战。但是若在上海作战,不但地理较近而且长江即是运输的动脉,这里也是蒋光头的地盘所在,就近指挥,比较灵活方便,在华北战线就会出现严重鞭长莫及的指挥问题,石家庄行营就是在各军协调困难,指挥失当的情形下,在混战中沦陷的。

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当中,全华夏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华夏“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这是华夏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

当时国民ZF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可以说是对于这场会战的过程与意义,做出最好的历史见证与结论:

“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华夏复兴之基础。”

蒋光头与全体军民的共同结论是,虽然上海作战失败了,但是华夏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万相之王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陆地键仙 人族镇守使 我有一剑 星汉灿烂 从长津湖开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相关推荐:南宋一统进入影视位面无恶不作武侠:配角崛起系统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重生后成了皇帝的白月光浴血正少年重生1/2废柴德玛西亚历险记林小晚历险记风水:开局揭秘九钱养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