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天子的这番话,即便群臣心中早有所准备,却还是吓得惊骇欲绝!
圣天子这是要剥离内阁最根本的权力——票拟之权啊!
何为“票拟”?
票拟,也叫做票旨、条旨,即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由通政使司上呈的奏章,在送呈圣天子批示之前,由内阁诸位大臣“用小票墨书”,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最后由圣天子“批红”!
简而言之便是大明内阁诸臣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
关键之处在于朱厚仅能查阅部分事关重大国家重事的奏折,而其余“无关痛痒”的奏折便被内阁自作主张的裁决,并且予以答复批准!
这便是内阁之“票拟”特权!
正是因为拥有“票拟”特权,内阁逐渐掌控了大部分的决策权!
这是基于天子即位称帝之初,无法掌控内阁的尴尬现实!
大部分由通政使司上呈的政务均由内阁制定出意见,所谓“草拟”其实已经成为最终的答复!
只要不涉及国家大事,内阁便具有“一言定乾坤”的滔天权力!
何况圣天子正值志学之年,两位天下闻名的贤相辅佐其处理政务,解决难题自然是“众望所归”之举!
这便是文臣集团敢于与圣天子对抗的根本所在!
如今随着天子近臣一系的崛起,逐渐控制了吏部、户部、兵部的权力,内阁的权柄早已被大大削弱!
直至兵部尚书王琼出任内阁首辅,标志着文臣集团于内阁之中的话语权彻底丧失,他们不再能够号令文武百官,对天子加以掣肘制约!
相反,如今这位圣天子更是将目标锁定在了内阁之上!
即便如今的内阁首辅乃是天子近臣王琼,这位圣天子仍然想要一举将内阁打落尘埃,甚至废除!
而朱厚出于对王琼、夏言等人的考量,予以内阁诸位大学士极高的荣誉与地位!
何为“赞拜不名、入朝不趋、足履上殿”?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足履上殿”是天子赐予大臣的特殊待遇,是圣眷浓郁的象征!
拥有这种特权的人要么是皇帝身边的宠臣,天子近臣,比如说汉高祖刘邦之萧何!
要么就是权倾朝野、擅权**的大臣,比如说东汉之梁冀、汉末之曹操、东晋之王敦、南梁之侯景、北周之杨坚、隋末之李渊等枭雄!
除却萧何等忠臣贤良外,可以说这“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足履上殿”的标配!
何为“入朝不趋”?
其根本在于皇室威严的象征!
历朝历代,任何臣子百姓在面见天子甚至宗室成员之时都必须是弯着腰小步快走!
抬头挺胸大摇大摆的走在宫闱之内下场只有一个,抄家灭族!
但是拥有“入朝不趋”的极高待遇后,获此殊荣的大臣便不需要小步快走,有了某种与天潢贵胄平起平坐的意味!
何为”赞拜不名”?
历朝历代,文人士子不仅有名,更为重要的便是字!
文人墨客加冠之后,被直呼名字是一个特别不礼貌的行为!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师长及长辈就会给的子嗣取一个“表字”,这个“字”便是专门用于在社会上供对方称呼所用的!
直呼其名乃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除非在双方敌视或者对其异常愤怒之时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于官员而言,尤其是在朝堂重臣觐见天子之时,首先需要朝堂重臣于宫门外候着,等近侍立太监通报天子!
天子准予大臣觐见之后,大臣方能进宫见到皇帝!此时侍立太监就会用尖锐响亮之音高声喝唱重臣之名,及其官职!
如:宣锦衣卫指挥使陆炳觐见!
即便是莽夫出身的武将仍然会感到一丝的不舒服,何况是熟读圣贤文章、与阉竖互相敌视的文臣!
所以“赞拜不名”对于满朝文武而言极其具有诱惑性!
何为“足履上殿”?
“足履上殿”原本指“剑履上殿”!
“剑”代指武器,“履”即穿的鞋子!
皇宫之内,仅有禁军卫士及天子可以佩戴使用武器!
任何朝堂重臣觐见天子之时绝不允许持任何尖锐器物,否则便是心怀不轨之心!
这是吸取始皇帝嬴政之先例,若不是“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嬴政得以生还,恐怕这位始皇帝就此殒命!
而且朝堂重臣觐见天子之时,严苛到不允许穿鞋!因此获得“剑履上殿”之殊荣,朝堂重臣就能带着武器,穿着鞋子进出皇宫!
但基于对自身安危着想,朱厚还是稍稍地将“剑履上殿”改为了“足履上殿”,毕竟若大臣带着武器上朝议事,其后果可真比磨磨嘴皮子要严重得多!
即便如此,这三项殊荣对于满朝文武而言都是百年难得一遇!
这三项殊荣,英明神武的天子自然不会主动赐予大臣!
这不仅是地位的象征,更是天子对于其功绩与威望的认可!
而一个臣子,最关键的不是自己的本领有多大,手段有多高,能力有多强,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功成身退,明哲保身,如西汉留侯之张良!
如若一个大臣功高盖主却又不自知,如太祖之蓝玉!
那么等待他的只能是灭顶之灾!
朱厚自然清楚这些大明的内阁大学士受程朱理学灌溉培养着甚多,从实际而言,他们根本配不上这三项殊荣!
但为了彻底解决内阁制度的隐患,朱厚也不得不在给他们“一记大棒”的同时,附加上一个“甜枣”!
至少自大明立国以来直至今朝,还未曾有过任何臣子获得此三项殊荣!
即便如“天下三贤相”之谢迁、刘健、李东阳等人都未曾得到!
朱厚不相信这些极好贤名的文臣会无动于衷!
毕竟能够入阁拜相者少,尸位素餐者众!
蒋冕与毛纪等人百般无奈之下,也只得遵从圣天子的意志,服从内阁制度的改革!
但朱厚未曾想到的是,权势对于朝臣的诱惑力太大了,尤其是已经入阁拜相的诸位内阁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