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三人都被惊讶到,他问道:"李瑗,这是你自己想的吗?"
"不是我想的,是童将军在临出发前和我说的,他说叔父一定会被困扰,要是无法做抉择,就让我把这段说出来让你参考。"李瑗一直把童云飞的话牢记在心里面。
李渊心想原来是童云飞想的,难怪一针见血,他说道:"童将军认为此次杨谅出兵攻打大兴城是否有可能成功?"
"叔父有所不知,其实早在十多天前童将军就和杨素,张须陀集结大军,对杨谅有所提防,童将军说过此战最重要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果杨谅出兵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到大兴城,那么他们成功的机会很大,然而大兴城早已有所提防,纵使杨谅出兵速度再快,攻城速度再迅速也不可能抗衡有所准备的朝廷大军,童将军认为杨谅必败无疑。"
"既然童将军这样认为,那我们就按兵不动吧,让杨广和杨谅打个你死我活,我们隔岸观虎斗。"李渊已经做好决定,他对童云飞有绝对的信任。
刘文静不服道:"太原候为何这么相信童云飞所说之话,难道他就这么厉害,能够神机妙算,算无遗漏?"
"文静有所不知,云飞虽说不上神机妙算,但我曾与他一起并肩作战,知道他的厉害,就连李靖也对他称赞有加,我不会看漏眼的。"李渊让人去叫王頍来。
王頍只休息了不到小半个时辰,没想到这么快就有结果了,进到大厅后他看见又多了两个人,心想这二人必定是李渊的心腹手下,他问道:"这回太原候应当做好打算了吧,是否要与汉王一起出兵攻打大兴城?"
李渊说道:"汉王杨谅麾下兵强马壮,猛将如云,我与他相比相差太远,有没有我相助汉王也能成事,所以这一次我就不出兵了,不过你们大可放心,我李渊从来不是小人,既然你诚心邀请我,我绝对不会乘人之危,在你们出兵的时候偷袭并州。"
李渊的回答在王頍的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虽然没有说服对方出兵,但起码答应不会袭击并州,消除了并州的后顾之忧,他的任务也算完成了,拱手道:"既然太原候没有兴趣与我军共讨大敌,那我就先行告退了,日后汉王登基必定重谢太原候对并州的照顾,告辞!"说完后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
刘文静看到王頍踏出大门,他不满道:"这王頍真是嚣张,他最后那句话仿佛是威胁我们,太原候,不如我们就等他们大军离开之时趁机袭击,必定大破并州。"
"罢了,既然刚才我已经答应王頍不出兵攻打并州,就该说到做到,杨谅攻打大兴城未必倾巢而出,一定会对我有所防范,就算我偷袭也不一定能够成功,还是卖他一个人情吧。"李渊不贪心并州的一城一池,正如童云飞所说那般,现在保持低调才是最重要的,他想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并州,而是整个天下。
十多天后,屈突通骑乘快马逃回大兴城,并向杨广述说在并州的遭遇。
"陛下,臣此行已经将圣旨带给汉王杨谅,然杨谅大逆不道,打算兴兵攻打大兴城,他害怕我回来通风报信,于是派遣大将余公理抓拿我,幸亏臣机警,从他手上逃回来,此行着实凶险,如果我稍有不注意恐怕就回不来了。"
屈突通的话在朝上掀起哗然,众人听到杨谅要造反都非常惊讶,不过这是似乎在意料中的事,不少人都知道先皇生前非常宠爱杨谅,要不是受传统制约,很有可能立杨谅为太子。
杨谅一向不满杨广继位,如今造反可以说不是一时兴起的想法,而是筹谋多年的大计。
相对于众人震惊的反应,杨广倒是表现得非常淡定,"诸位爱卿勿要惊慌,屈突通,你可知道杨谅麾下有多少人马?"
"回陛下,臣估计应该不亚于十万大军,在臣回来的十多天前杨谅大军就已经出发,估计一个月后就能抵达大兴城,还请陛下尽快集结兵马抵御敌人,以免大兴城遭受战乱。"屈突通说道。
自从隋朝建立后大兴城就从来没有遭受过战火,除了曾经出征在外的将领,许多人都已经忘记了鲜血的味道,如果真让杨谅攻到大兴城,那必定造成极大的恐慌,不仅城内百姓,就连朝上大臣也是如此,毕竟大部分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当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那种巨大的压力足以摧毁人的心理防线。
高熲和贺若弼非常镇定,他们作为军中将领早在十多天前就知道杨广已经派遣杨素,童云飞和张须陀在城外集结兵马,以抗衡杨谅的十万大军,虽说短短十多天并不足以集结太多士兵,但是以大兴城的军备力量集结十万人还是可以做到的,更何况四周还有不少城池可以支援,所以在兵力上他们绝对不会输给杨谅。
"好了,诸位爱卿都不用担心,杨谅逆臣早已有谋反之意,朕在十多天前就已经派遣司徒杨素和左卫大将军童云飞在城外集结兵马,只要我们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付杨谅绝对没有问题。"杨广胸有成竹,他麾下大将如此之多,又何须害怕杨谅。
高熲出列道:"敢问陛下,我军是要据城防守,还是主动出击?"
"杨司徒和童将军都认为应当主动出击,虽说大兴城城墙高大厚实,粮草充足,兵力充沛,要抵御十万大军侵略绰绰有余,然而这里是皇都,岂能让敌人轻易靠近,故此杨司徒和童将军在十多天前就已经带领大军出发,打算在城外与杨谅兵马一较高下。"杨广回答道。
高熲听到如此便不再多问,无论杨素还是童云飞都是当代名将,他虽然不喜欢这两个人,但相信这二人的能力,有他们亲自带领大军胜利必定手到擒来,杨谅的兵力虽多,但不足以掀起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