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王頍参见太原候。"王頍行礼道,一来到太原他就马不停蹄地来见李渊。
李渊坐在主位上,身边站着李瑗,在数日前他就已经得知最新的情报,杨谅派人前来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如今王頍到来,证明杨谅已经按捺不住想要动兵。
"哈哈哈哈,王大人免礼,不知道找我有何要事?"李渊明知故问。
"今日实则有一事要和太原候式商量,还请太原候给我单独谈话的机会。"王頍看了看站在旁边的李瑗,意思是要让李瑗出去。
"王大人有话可尽管说,李瑗是我堂侄,深得我信任,我凡事都不会对他隐瞒。"
王頍看到如此便说道:"太原候镇守太原多年,麾下兵强马壮,钱粮充足,百姓安居乐业,对你尊敬有加,然而天下之大不仅太原一地,除却太原之外,其余各地百姓皆是不服当今天子,到处民不聊生,起义军更是从未间断,可见天子不受拥戴,不以百姓为重,何以治天下,不以万民为主,何以得人心。"
李渊心领神会,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说道:"王大人有话请直说,何须拐弯抹角,在我这里什么话都能说,就算是大逆不道之话,也绝对不会泄露出去。"
王頍略感意外,没想到李渊这么直接,亏他还有所保留,想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话来做开头,他直言道:"太原候果然快人快语,杨广继承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大臣不服,百姓不服,**和杨秀都被他所杀,据说先皇杨坚也是死在他手上,如今汉王杨谅麾下已有十万之众,打算**大兴城向杨广兴师问罪,为先皇和几个兄弟报仇,不知道太原候意为如何,是否愿意与我等站在同一阵线,共讨大敌?"
李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做出为难的样子,他从座位上站起来,来回踱步,装作思考,良久之后才缓缓道:"对于宫内之事我也有所耳闻,然而此事事关重大,非一时半会就能下决定,王大人还请先去休息,我需要与手下商议才能做决定。"
"汉王在数日前就已经开始集结兵马,如今他的大军已经出发,还请你尽快下决心。"
"汉王这么快就出兵了吗,这样吧,你给我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我答复你。"李渊让下人带王頍去休息,然后与手下商量,他派人传唤刘文静和裴寂前来。
这两人是李渊的心腹手下,也是太原元谋十七功臣之二,许多人都知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是唐太宗李世民所钦点,太原元谋十七功臣是李渊称帝后钦点,这十七人在太原时跟随李渊起兵,是真正的唐朝开国功臣,一部分人在建立唐朝后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所以也位列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
刘文静和裴寂是太原元谋十七功臣里较为重要的两人,他们很早就认识了,并且关系很好,然而在唐朝建立后互相交恶,最终刘文静在裴寂刻意陷害下蒙冤被杀,直到李世民继位后才为他平反,并追复其官爵。
刘文静在隋末担任晋阳县令,官位不算高,不过他眼光独到,看出李渊胸怀大志,雄才大略,有称霸天下之心,于是与李渊结交,两人性情相投很快成为好友,在起兵时他时常为李渊出谋划策,深得李渊信任器重。
裴寂是唐朝的第一任宰相,更是李渊的首席谋士,相对于刘文静来说他对李渊的影响更大,更得宠幸,后来兵败河东,被李渊下狱,不过李渊很快就后悔,又将他释放,官复原位。
"汉王杨谅派王頍前来邀我一起出兵造反,你等意为如何?"李渊问道。
众人都知道李渊早有谋反之意,只是一直没有等到合适的机会,如今杨谅主动邀请,麾下兵马更是多达十万,杨广刚坐上皇位,根基尚未稳定,朝上大臣多有不服者,当下确实是推翻他的最好时机。
刘文静说道:"既然杨谅邀请我等出兵,那我们不打更待何时,杨广不得人心,甚至有传言先皇也是因他而死,我们可以借为先皇报仇之名攻打兴城,占据了大义,出师有名,百姓信服,我认为现在就是最好时机。"
"裴寂你意为如何?"李渊又问道。
"文静此言差矣,虽说杨广根基不稳,不得人心,但他仍是正统的皇帝,麾下更有杨素,高熲,贺若弼和童云飞等大将坐镇,要是派遣这些大将讨伐我们,我军未必是对手。"裴寂较为谨慎,没有过于乐观地认为杨谅一定能推翻杨广。
"你们二人觉得我该不该出兵相助,还是按兵不动?"李渊看到他们意见不合,也不敢轻易下决定,成功还好说,要是失败,那他多年来的苦心经营都会付之东流,并且还会株连九族,再无翻身可能。
刘文静与裴寂争论了好一会,依然是无法统一意见,各执己见。
一直没有出声的李瑗慢慢地举起手,说道:"叔父,我有一想法,不知道能否一言。"
这时李渊才意识到还有李瑗在场,只因他太过年轻,所以他才没有询问他的意见,看到李瑗主动发言,他说道:"你尽管说,对错不要紧。"
"杨谅此次出兵不管是否能够成事,我都认为叔父不该随他一起。"
"为何不能随他一起?"李渊疑惑道,不仅他,刘文静和裴寂也很好奇。
"叔父可以试想一下,汉王杨谅是皇子之一,他麾下兵马也要比我们多,如果我们随同他一起出兵,一定是以他为主,我们为辅,要是能够庆幸大兴城,杨谅就能登基坐上皇位,叔父也会被大大封赏,然而如今叔父坐镇一方,麾下兵马众多,真要入京为官,纵使官位再高也会受到杨谅制衡,手上兵权更是会被收回,情况其实远不如在担任太原留守,如若叔父以横扫天下为目标,没有兵权当再大的官也是鸡肋,倒不如继续忍让,等待更好的时机再出手。"
李瑗可谓一言惊醒梦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