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二爷初见了谁呀?”
仅仅一晚后,贾蔷这不要脸的抄袭就传遍了神都城,第二天午后,林黛玉就巧笑倩兮的问他道。
昨晚都不知何时醉的他,现在头还疼着,被林妹妹这话一问,浑身冷汗一激灵的清醒了。
“玉儿不是的,这是我抄袭的,真的!”
他赶紧的撇清,不惜自曝抄袭的丑陋,可人家要相信才行啊。
没了满清就没了纳兰词,虽说按时间段纳兰性德差不多也是这时代的,可根本没这人呀。
就算是辽东女真族,真有一个纳兰家,也真生了个儿子叫纳兰性德,可没了中原文化的熏陶,去哪找他那流传千古的好诗词。
“二爷只要说出抄袭谁的,人家就信,可要是说不出所以然,哼哼!”
黛玉一副我看穿你的模样,坐在他床前摆弄着手里的小手绢,可看她那悄悄用力撕扯的样子,贾蔷就浑身一紧。
“玉儿你要信我呀,为夫哪有诗才,这些年你但凡见过我写过一首能入眼的,你打死我我都认了。”
贾蔷快哭了,哪有这样逼人家承认的,明明这不是我长项,全世界人都知道啊。
黛玉稍微一迟疑,小嘴唇咬着,歪着头思考一下,马上摇头道:“不一定,有人一辈子就做一首好的,也不是没有呀。”
贾蔷目瞪口呆,这再也说不清了,人家说的对呀。
像孤偏盖全唐的张若虚,虽说被称为吴中四士,绝对不止就写两首诗,可流传下来的只有两首。
而且另一首《代答闺梦还》并不出名,只有那首号称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名震千古。
自己突然灵光突现,恍如神助的写下一首绝妙好词,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毕竟自己也是探花郎,不是没读书的草莽啊。
就在他快要哭出来时,门外传来史湘云咯咯的笑声:“林姐姐、林姐姐在哪呀,那坏人竟然能做这么好的词……”
贾蔷一听顿时大喜,一跃而起披上衣裳,掀开门帘哈哈大笑道:“云妹妹来了啊,快快、快进去,你林姐姐在里面。”
说着也不等回答,赶紧的朝里面叫一声:“玉儿我去岳父那了,晚饭不回来吃。”
湘云这会儿脸红的猴屁股似的,她没想到贾蔷这时候在屋里。
这家伙不都是早早出门的吗,这下羞死人了都,家中已经把她订给贾蔷,按理是不能来宁国府的。
可她现在被贾母接到荣国府居住,跟黛玉又是好姐妹,她那性情又豪迈的像男孩,哪里能忍得住不来看黛玉。
这会儿又听到这样的好词,而且还是贾蔷写的,根本忍不住来找林姐姐分享来了。
“云妹妹这一来,算是给他解围了……”
黛玉出门来,牵着湘云的手坐下,笑吟吟的解释了一遍,自己刚才在审夫的事。
湘云“呀”的一声,跺脚道:“让那坏人跑了,便宜了他。”
姐妹俩交流起这首词的好来,不一会儿,三春姐妹和宝钗都来了,这下热闹了。
大观园栊翠庵中,清冷的妙玉轻声吟诵着“人生若只如初见”后感叹道:“就这一句,就道尽了美好和伤感,世上有几人还记得初见时的纯真和美好!”
贾蔷那边到了林家,同样被惊奇的林如海询问,自己这弟子不擅长诗词,他如何不知道。
贾蔷自然还是说抄袭的,可就是说不出抄谁的,自然林如海也不信了,还把他教育一顿,说大丈夫岂能遮遮掩掩,要当仁不让才对。
他现在彻底不争辩了,爱谁谁,就是我做的了,省的费口舌一个个去解释,还解释不通,被人当做假谦虚看待。
等他当晚回到家,迎来了丫鬟们一大片倾慕的目光,原来今天黛玉她们谈论诗词,把他这首讲解了一遍。
这下原本听不懂的丫鬟们都知道什么意思了,他这去问候尤氏,银蝶儿都快贴到他身上了。
等他走出尤氏的院子,迎面碰到秦可卿,人家一句“二叔好才华”,可把他羞的掩面而走。
回到自己院子,茜雪、晴雯含情脉脉的上来,帮他换衣裳时不知被揩油了多少。
辣子鸡一样的晴雯,平时自己偷偷摸一把都要被她抢白的,可今天完全是倒贴还心甘情愿。
“二爷放心,人家一辈子都会像第一次见到二爷时那样,绝不会变心的。”
信誓旦旦的晴雯,现在温柔极了,那边平儿袅娜过来,脸颊微红的帮他整理领子道:“二爷,奴婢一辈子只听二爷您的。”
当晚睡觉时,林妹妹促狭的挤着他道:“二爷今天知道才子的待遇了吧,这样的好诗词,多抄袭几首啊,人家说不定能为二爷骗来几个大家闺秀呢。”
“算你赢了,二爷承认了好吧,是我自己做的。”
无奈的他只好另辟蹊径,在林妹妹身上重振夫纲,这才让她屈服讨饶,说出今天宝姐姐都被迷住的事。
“哼哼!有了人家和云妹妹,这回连宝姐姐都喜欢你了,难怪云妹妹说你是坏人。”
夫妻两说着悄悄话,贾蔷既惊讶又窃喜,当然不敢表现出来。
林妹妹也是爱吃醋的,只是她跟王熙凤不同,凤姐儿是只要是女的醋她都吃,林妹妹是看人吃。
作为大家闺秀的典范,丈夫亲近丫鬟侍女,侍妾侍姬她是一点醋不吃,根本不放在眼里。
但要是同等级的女孩,那这醋就吃定了。
这一点其实红楼书中就很明显,林黛玉从不会因为宝玉亲近丫鬟而生气,袭人跟宝玉那事瞒不过她,可她何时放在眼里了。
唯一让她吃醋的是宝姐姐,这也还是因为金玉良缘的传言传出后的事,不然她也不会放心上。
这才是大家闺秀的气度,后世那些名媛其实就是笑话,一两代的富贵也好意思叫名媛。
东方人自古以来的说法,三代做官,才知道穿衣吃饭,说的就是三代人以上的养尊处优,才知道什么是优雅,其余的不过是暴发户的的东施效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