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现在的义州,是大明在朝鲜战略的中心地带,兵力向这里集结,物资向这里集结,人员和情报也都向这里集结。自从王子晋来到这里,将朝鲜方面给摆平得服服帖帖,各项工作平稳推进,义州方面给国内的反馈就越来越高效和详尽,连郝杰来转过一次以后,也觉得非常不错,是个良好的基础,所以随手给王子晋还加了一个头衔。现在王子晋的头上除了九连城守备之外,又多了个鸭绿江巡阅使,这只是个临时的头衔,但是在更高级别的机构建立之前,义州这里由祖承训和王子晋担纲的小机关,就是大明朝的最高代表机关了。毋庸置疑,从这里发出的情报,也会引起国内的足够重视。

辽镇总兵杨绍勋是最先接到王子晋这份东西,杨总兵在辽镇的存在感比较弱不假,可是他也不傻,尤其是这政治敏感性,更是不会差到哪里去,一看这就是块烫手山芋!杨绍勋现在对于这刚刚上手的差事已经有点畏惧了,光是后勤工作繁忙的话那还好了,最多是乱点而已,乱中没准还能多捞点呢?而且自从王子晋和六阿四帮着他梳理了一趟,这套后勤物资转运分发体系是相当不错了。

关键是这跨国作战,还是在友邦的地面上作战,这事对于大明朝来说其实是个新鲜课题。哪些事能做,哪些事能做,对朝鲜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对日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现在京城里已经吵成一锅粥了!王子晋这个使团副使中途脱队,朝廷也没什么反应,沈惟敬那边送回了日本方面太阁秀吉的书信,朝廷也迟迟没有回应出来,根子都是在这上头。

大明朝是儒家思想治国,凡事最好是有所凭据,要么是前代圣贤之言,要么是已经有的成例也就是所谓的祖宗之法,总之你不管做什么,从现实出发是次要的,最主要是找到这么干的依据,否则你就等着被人唾沫星子淹死吧!

朝鲜这档子事也是一样,大家翻遍了中国的历史书和各种典籍,当然是被官方承认的那种,却发现很难找到适用的,中国向来对外面强了就打就抢,弱了就缩回来被人欺负,还真是很少去帮着别的友好国家打仗的。最贴近的就是春秋战国时代了,那时倒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出现过许多大国援助弱小国家的例子,可是那也不太贴切啊,因为当时是周天子,而周天子恰恰是个泥菩萨不管事的,派兵出去援助他国的都是一些霸主,和想要做霸主的国家,这种例子大明怎么合适援引?

这没有祖宗成法可依,就成了一个大麻烦,各种人士纷纷粉墨登场,引经据典吵得不亦乐乎。而这个麻烦到了前线具体办事的文武官员那里,可就不是麻烦这两个字能够形容的了,根本就是陷阱啊!你想,你上头要采取什么方针都没有定论,下面就只顾着蒙头做事的话,谁知道哪天踩了雷区自己都不知道?不能怪下面人做事糊涂,是你上头到现在都没划定哪里是雷区啊!

杨绍勋现在就处在这么个尴尬的位置上,他是辽镇最高的武将不假,可是武将不管再高,在大明的体系中是没有权力参与战略层面的,只能依照着朝廷既定的方略做事。也就是说,如果在朝鲜的工作中触犯到了雷区的话,第一个拿出来顶雷的就是他这个总兵,因为负责办事的人当中就数你位置最高!任何一个七品的监察御史,都可以对他发起弹劾,把他这个位高权重、手握数万雄兵的一方重镇打到大牢里去!

不得不说,这一点上,大明朝真是做得彻底极了,不如此,怎么保证明朝二百多年都没有大的将领反叛事件出现?哪怕是李成梁,照样是被弹劾下来了!

前车之鉴不远,杨绍勋这些日子就在为这事发愁呢,送给朝中大佬的礼物也不少了,愣是得不到一句准话,他也不求怎样,就是在这朝鲜的大方略还没定下来的时候,朝中大佬多考虑考虑我们已有的辛劳行不行?在此之前,杨绍勋也只能是埋头搞搞后勤,多的任何事他都要看看再说。

而义州送来的这个揭帖……杨绍勋简直想要丢出去,这东西烫手,实在太烫手了!这哪里是踩不踩雷区的问题,根本就是个大雷啊!沾上了搞不好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杨绍勋心里这个骂啊,这都说明了是拣来的揭帖,上面没抬头下面有落款,是驻扎平壤的倭酋小西行长发出来的,对象不确定——王子晋坏就坏在这上头,没有抬头的帖子,这可不是我们接下来的啊,只是捡到了当作一条情报呈送上去,大家知己知彼么,以后算帐的板子怎么能打到我们头上?

杨绍勋是想,既然是这样的帖子,你就当没看见,直接扔掉就是了,干嘛送上来?他也知道,现在明军还不具备向在朝倭寇发起主力决战的条件,主要是兵力不足,义州那边现在有差不多五千人,自己手上还有超过一万人,在不影响整个辽镇安全的前提下,这就已经是极限了。而日本在朝鲜,有足足二十万大军!再怎么看,这都不是开战的好时机,大家试探一下还差不多。

所以拖延时间是必要的,迷惑对手也是必要的,这个假和谈,凭良心说真是一个好机会。可是杨绍勋哪里敢琢磨这事?他躲还来不及呢!踌躇半天,杨绍勋最终决定装聋作哑,把这个揭帖和一大堆情报放在一起,当作日常交换流程的一部分,派人没头没脑地朝广宁的辽东都司那里一送,让郝杰头疼去吧!——他连批注都没有批注,就是在转交的情报目录上添了这么一笔,表示有这张揭帖交上去了,如此而已。赖,他是不敢赖的,这东西说不定还会勾出很多后续来,如果查出来自己对这么重要的情报居然漏过了,又是一桩罪名!

“唉,辽东不易居啊,老子还是趁早想办法调离此地吧!”杨绍勋愁眉不展地望着窗外的鸭绿江,想起前任马林,这老小子倒真不愧是北地将门世家,溜得真快!

这东西往辽东巡抚郝杰手里一送,郝杰也有点坐蜡。不过相比杨绍勋,他的地位要好一些,因为他是文官,名义上他是代表皇帝在这里负责监察的,只不过一百多年监察下来,把个监督的职位生生变成了实际上的地方官,布政使反而靠边站了。身为巡抚,郝杰的地位理论上是比较超然的,可以提出一些大胆的措施和想法而不必承担太多的责任。

事实上,巡抚演变成地方官,是大明朝的行政制度作出的一桩无奈之举,没办法,朱元璋时代定下的地方行政系统,承袭了太多蒙元时代的遗制,越用越不好用,可是朱元璋又早就定下了,他的那一套东西不能变,后代人也不敢轻易言变,要不然对面就是一根“祖宗之法”的大棒抡上来了。所以只能是让巡抚更多地介入地方行政事务,利用巡抚的特权来发起必要的改变,以此来调整整个行政系统。所以如果有心人去研究明朝的行政,国初和后来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可是中间又没有明显的改革过程,名义上居然还是那一套!这种奇妙的体制结果,正体现了明朝官僚们的创意。

郝杰站在这个位置上,所受的拘束就少一些,能够更多地考虑国家的利益需要。但是就算是这样,也只是让他在这份揭帖上多签了一笔:“悉知。转呈北京兵部。”比杨绍勋多了六个字,如此而已。

他也慎着呢!这玩意议和是个高压线,不光是对朝鲜这一次!何况明知是假议和,以后朝野闹起来,需要人站出来背这个黑锅,以免天朝落下个欺骗番邦的可笑名声来,郝杰怎么敢往这里头伸手?嫌自己的脑袋太大,想要找个黑锅来背着试试么?

这东西就送到了北京兵部,其实还有一份进了内阁,这是惯例,不过在明面上,还是需要由兵部呈递内阁。石星一接到这揭帖,跟郝杰和杨绍勋一样,也是坐蜡。先前派了一回使者,那是形势需要,还不是正式和日本接触,名义上只是自己的使者而已。这么小心谨慎的结果,还算不错,使团安全回来了,带回了日本太阁的亲笔书信,也弄清了东瀛对于朝鲜的必得之心。

所以这段时间,朝野上下对于朝鲜问题已经重视起来,而且大家的争论焦点已经开始转移,对于不能放弃朝鲜这一点,都有了共识。这也是王子晋上的眼药足,把丰臣秀吉的野心给大大夸张了,虽然没有明说什么天皇住北京,秀吉住宁波之类的疯话,可是将这么个乱世枭雄的形象传递回来,再加上那封一看就是骗小孩的回信,显然此人是包藏祸心的。像这样的人,会安心于朝鲜嘛?显然不可能!

所以大家有志一同,这朝鲜是必须要干涉的,不能放手!就这一点,万历皇帝对于此次使节的成效就极为满意,多少年了,自从自己生了皇三子之后,朝中就没有这样拥戴自己决定的情形出现?逼得堂堂皇帝这些年都没有心情上朝了!

好容易重塑了英明君主形象的万历皇帝龙心大悦,石星自然也得了好多彩头。如今朝野所争论的,对待朝鲜问题的各种关系准则,那就不是石星能操心的事了,那些儒生们读了多年的圣贤书,不就是干这个的么?

可是拿着这份揭帖,石星就在那里运气,如果王子晋站在他面前的话,他很想把这揭帖用力丢在他脸上,然后喷他一脸:“看你小子给我出的难题!”(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长津湖开始 星汉灿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有一剑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人族镇守使 万相之王 陆地键仙
相关推荐:崇祯的开挂人生我崇祯绝不上吊地下城的一千万种活法我在没电的末世学黑科技虚幻的月影名侦探柯南:十二个死亡术士我在神雕修仙宫倾现代篇败家系统从一个亿开始败家孽徒:美人莫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