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橪心里莫名打了个突:“不碍事的,不过是些小伤寒,不过……容臣问一句,为何是大小姐,便要去看了?”
安王极其自然的说:“当初你家大小姐在北镇抚司的时候,本王曾和她有过一面之缘,觉得这小姑娘极为伶俐可爱,现在她生了病,本王去探望不是合情合理吗?”
姜橪没觉得合情合理,他觉得离谱。
“其实,病的是我家二妹,也就是姜潞。”
“这样啊,那本王便不去了。”安王这话说的极为自然,自然到会让人误解他和姜芜是是不是有什么关系的程度。
这时候,就在姜橪还在和安王瞎吹尬聊的时候,傅珩忽然冷冷地道:“本官还有要事需处理,先行告退了。”说着,他便走了。
姜橪本来就和安王不熟,不是不熟,几乎是不认识,也不再想安王为什么关心姜芜了,拔腿就走了。
……
暮色沉沉,微风吹打着柳枝飒飒作响,大片的乌云从另一边飘了过来,这年是已经过了,却没想到会这么快迎来一场暴雨。
傅珩刚回府,就毫不意外的被长公主叫进了书房。
傅珩负手而立,静立于门前,他嘴角含笑,看起来是有积分胸有成竹,不紧不慢道:“母亲唤我何事?”
长公主冷嗤道:“我只问你一件事,你同那姜家嫡女,到底是什么关系?”
支摘窗外,已经有淅淅沥沥的雨水落了下来,打的树枝也慢慢垂落了下来,傅珩拿起玉石瓷纹杯给自己倒了一盏茶,他淡淡道:“母亲的意思,我却是听不明白了。”
长公主深吸一口气问道:“你今日,惦记着她要去和亲的事,火急火燎进宫面圣,昨天若不是我在御书房前拦着你,你是不是昨天就要去质问皇上了?”
傅珩说:“不是。”
长公主:“……我不是让你回答我。”
长公主无奈,道:“那姑娘我之前也是喜欢的,之前说她是你手底下的仵作,我们不是那种专断的人家,不会因为她的身份而起了芥蒂,可如今却不一样,她成了平宣侯的女儿,这亲事我确是要考虑一二了。”
傅珩蹙着眉:“为什么?”
一提起这事长公主便觉得头疼:“倒也不是有过节,只是平宣侯那人,当年能以一个庶子的身份一路到了现在,心机绝非一般人能比,早年间,他为了爵位,杀兄弑父在京中也不是秘密,你父亲在朝堂上和他也有些过节。再说了,是他主动要让女儿前去和亲的,你掺和进去算什么回事?”
傅珩道:“可姜芜和他并无父女之情。”
长公主本想继续说什么,却是突然顿住了:“你这话的意思,是承认了。”
傅珩眼底聚起笑意,但这笑意里,细看又十分认真:“若是要择一人共度一生,那么我希望是她。”
长公主愣住,她第一次眯起眼睛,如此审视起了自己的儿子
傅珩今日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似的,甚至长公主都觉得他很少说这么多话了,他道:“早两年您便提过让我娶妻的事,她如今十六岁,再过两月便是十七,年纪正好。”
这话里的意思却是很明显了,他不仅要娶妻,甚至已经谋划了许久,恐怕连人家的生辰八字都拿到了。
长公主叹了口气:“若是我说不肯呢?你可知道,她本来是要去和亲的,你若是这个时候将她娶了,皇上那边你让我怎么交代?”
傅珩自信道:“圣上不会让她和亲。”
长公主极力压抑着翻白眼的欲望:“你这话说的好像多了解皇上似的,他到底是我哥哥还是你哥哥?”
“您的。”
长公主:“……”她时常也痛恨这个儿子为什么长了张嘴。
这时候,她的贴身嬷嬷端着茶盏进屋,给二人奉茶,见着母子两气氛尴尬,竟是相顾无言,嬷嬷是伺候了几十年的老人了,和几位主子也颇为熟悉,她用眼神示意让傅珩给长公主斟茶,好让她消消火,可惜傅珩这个人极为正直,他一本正经道:“刘嬷嬷不用给我奉茶了,给母亲吧。”
刘嬷嬷:……
傅珩自顾自给自己斟了茶,然后又以拳抵唇,咳了两声,觉得不够,又咳了两声。
长公主瞥了他一眼,又想起这段时间他为了北镇抚司奔波劳累,终归还是不忍心了,她道:“你若是有空,便接她到长公主府来小住吧。”
说是小住,但其实也是对外的一种宣告,姜芜一个未嫁女去长公主府小住,意思不就是要和她结亲吗?
傅珩当然道:“好。”
长公主这时候才想起来,“这事那姜家姑娘知道吗?”
傅珩愣了愣,这一切似乎姜芜还全然不知呢。
长公主一看他这个表情就知道了,她这回更是气得一个仰倒:“好家伙,合计着你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就跟我这张罗起来了?那改天那姑娘来我府上的时候,是不是以为郊游来了?”
傅珩:“……”
他说:“我尽快告知她。”
于是长公主更气了:“告知?你以为她就非得嫁你?算了算了你个榆木脑袋,你什么时候和她掰扯清楚再说吧。出去出去,我要喝茶了。”
“儿子自有分寸。”
我信你有分寸就有鬼了!
长公主气得抓起桌上的花生丢他,“你还是先出去吧!”
傅珩不敢再辨,这时候便走了,临走时还不忘说:“多谢母亲成全。”
长公主心想这话你说早了。
……
傅珩走后,长公主用食指抵着太阳穴,缓缓揉了起来。
刘嬷嬷在一旁劝道:“好在世子爷如今是有了想结亲的对象了,况且他能主动先找了公主您说,证明心里头还是有你的,咱们世子爷一表人才玉树临风,老奴听说那姑娘的命都是世子爷救下来的,怎么会不喜欢呢?您之前不是还担心过,说他若是再上了年纪,心里头还没个放在心上的人,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长公主听了这话,心里稍安了些,可又有些愁:“那姑娘既入了仵作行,说不定眼光就是异于常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