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的眼光落在了阿济格的身上。
最近的阿济格心情很是不爽。皇太极登基之后,不仅将正白、镶白两旗旗主的大权交付给了多尔衮与多铎,更是当众加封多尔衮为睿亲王,多铎为豫亲王,位列六大亲王之三、四。而自己不仅没有了原先两白旗主的权力,而且只封了一个武英郡王。
这要是搁在平常老百姓,或者是那些投降的汉人,肯定是乐得下巴都掉了。但在阿济格的眼中,分明是皇太极当众,重重地给自己来了一记耳光。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都是大妃阿巴亥所生,而且阿济格是阿巴亥的长子,从小跟着努尔哈赤出兵打仗,不知立下多少功勋。
多尔衮比阿济格小了足足七岁,如今也不过二十四岁。轮军功,论资历,哪一点都比不上阿济格。那多铎就别说了。
皇太极把阿济格的两个弟弟都封了亲王,单单把自己封为郡王,阿济格实在是气得够呛。
阿济格虽然生性暴躁,杀人如麻,但他并不是个傻子。他知道皇太极是在刻意压制老一辈的皇子贝勒,以防功高震主。
那阿巴泰、汤古代、巴布泰等努尔哈赤的一堆儿子都没有封王。阿巴泰连个郡王都不是,到了顺治登基,才封为郡王。其余的最多是个将军。要说阿济格也应该知足了。
阿济格虽然生气,但不敢公然表露出来。他知道,公然反对皇太极是个什么下场。莽古尔泰和阿敏就是最好的例子。
论资历,论军功,莽古尔泰与阿敏都远在自己之上,可是他们的下场却一个比一个凄惨。
阿济格只得暗气暗憋。当皇太极把眼光落在自己的身上,阿济格装傻充愣,只当没有看见。
皇太极见阿济格摆起了肉头阵,不禁暗自发笑。既然你吭声,那我点你好了。
“阿济格。”皇太极高声说道。
听到皇太极主动叫自己的名字,阿济格不敢不回答:“臣在!”
“我命你领兵两万,越过长城,杀奔
北京城。不得违误!”
阿济格躬身领命:“臣遵旨。”
阿济格刚要转身下殿,皇太极叫住了他:“阿济格,此次进兵,只是教训一下明朝的皇帝。不必攻城夺地,不可恋战。知否?”
阿济格再次躬身说道:“臣遵旨。”
一声炮响,阿济格率领两万大清骑兵,杀出盛京。
阿济格此次出兵依旧走过去的路线,绕过把守锦州的祖大寿,兵锋直抵喜峰口。
消息传到北京城,崇祯皇帝着实吓了一大跳。朱由检不敢耽搁,立刻下召命兵部尚书张凤翼火速派人前去抵挡。
由于中原战事吃紧,很多大明出了名的将领不是被李自成、张献忠所困,就是战死沙场(比如曹文诏)。所以张凤翼一时之间,实在派不出什么特别出众的人前往御敌。
恰在此时,有一个热血青年自告奋勇,要求去前线杀敌。他的名字叫王肇坤。
王肇坤,字亦资,浙江兰溪人。崇祯四年的进士。王肇坤初为刑部主事,后来改做御史。年轻人,就是有一股子热血,这与像张凤翼、阎鸣泰、温体仁之类的老油条显然大相径庭。
张凤翼一想:“既然你想去,那就去吧!”
王肇坤得到这位兵部尚书的首肯,激动地有些事睡不着觉了。王肇坤第二天就赶赴喜峰口。
王肇坤来到喜峰口,心中凉了一半。这喜峰口已经被大清铁骑(也就是原来的大金)蹂躏了不知多少回,军兵越来越少,工事越来越差。原因很简单:没有钱养兵,没有钱修城。
守把喜峰口的军兵总共不到三千人,而且大都是老弱病残。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喜峰口到处是坍塌的城墙,这可怎么守?
王肇坤虽然心凉了一半,但既然来了,还是要咬牙守下去。王肇坤把军兵全部召集起来,进行了一场动员大会。(这让我想起了美国大片勇敢的心,指环王里面两军交战前的景象)
王肇坤花了一个时辰给大家伙
猛灌心灵鸡汤,大明的军兵各个听得热血沸腾,涕泪横流。
最后,明军在一片“誓死保卫国家”的呐喊声中结束了这场动员大会。
王肇坤感到很满意,他觉得抵挡清军的机会还是有的。
七月十七日,阿济格的亲自统领两万铁骑来到喜峰口外。
阿济格先是派了几个探报打探明军的底细,不久便回来禀报:“启禀大帅,守把喜峰口的明军只有三千人。”
“三千人?”阿济格一愣:“守将何人?”
“听说名叫王肇坤。”
“王肇坤,王肇坤是何许人也?”阿济格扭头望向周围的将军还有幕僚。
大家都摇头说道:“不知道他是什么人?”
阿济格沉思片刻,说道:“大兵继续向前。”
当清军来到喜峰口的城墙地下,阿济格不禁笑了。再看喜峰口那些残破不堪的城墙豁口处,堆放了不少石头与木栅栏。
阿济格扬天大笑:“这些玩意儿,焉能阻挡得住你家天兵。”
正当阿济格哈哈大笑的时候,一支冷箭嗖的一声直奔自己的面门。阿济格不愧是员大将,他急忙向旁边歪了歪脑袋,冷箭擦着他的左脸呼啸而过。
阿济格脸上的笑容立刻凝结,他抬头望向喜峰口的城头,但见一个年轻的将官,手持一张弓,望向自己。
“你是何人?”阿济格高声叫道。
城头之人同样大声说道:“我乃大明守边的将军王肇坤是也。阿济格,我早已等你多时,快来受死吧!”
这王肇坤虽是文官出身,但为了杀敌报国,王肇坤早在数年前,就开始练习射箭。这箭法还是有点水准的。
阿济格一见王肇坤不过是个毛孩子,脸上立刻浮现出不屑的神情。
“胎毛未退,乳臭未干,胆敢阻挡你家大帅的天兵,真是不自量力!来人,给我攻城!”
阿济格一声令下,清军的铁骑立刻冲向喜峰口的城墙豁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