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国等人来到河边,面对仓皇落水的金兵,一声呐喊,冲了过去。对于离得远的,就用箭射,离得近的,就用枪扎。瞬间鲜血染红了这条冰河。数千金兵的尸体漂浮在冰河的水面上。
暮色沉沉,袁崇焕鸣金收兵。对于今日在广渠门外战胜莽古尔泰率领的数万金兵。他的内心还是激动不已,久久不能平静。
袁崇焕将捷报报于内廷,崇祯皇帝大喜,他命人送来好酒好肉,犒赏三军。在袁崇焕看来,自己此番野战打退金贼,崇祯皇帝一定会更加看重自己。
这时的德胜门已经停止了战斗。满桂被慧真的烈火所伤,却并不致命。他与麻登云、黑云龙、侯世禄等进入德胜门,凭借德胜门上猛烈的炮火,皇太极手下的金兵攻了数次都无法登上德胜门的城楼。
天色渐黑,皇太极见取德胜门不下,又听说莽古尔泰等被袁崇焕的军兵杀退,只得退兵十五里安营下寨。
满桂等人终于喘了一口气。不管如何,金兵是退了。而且满桂面对的是皇太极所率主力部队。所以,满桂此战也算是胜利了。他表奏崇祯皇帝,将德胜门战斗的经过报于崇祯皇帝得知。
实际上,不用满桂与袁崇焕禀报,每隔一小会儿,都会有太监与京营护卫军的兵士到宫廷禀报朱由检。外面金兵兵临城下,炮火连天,这位年轻的皇帝怎么可能有片刻安宁。
不仅他,满朝文武如今都在北京城的各个城门守着,哪个敢回家一步,就地问斩。
所以金兵一退,朱由检便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朱由检很高兴,他犒赏满桂与袁崇焕基本无二。
守城的众位大臣终于缓了一口气。崇祯皇帝特批让他们回家休息。
十一月二十三日,朱由检在紫禁城的平台召见满桂、袁崇焕、祖大寿、何和刚、麻云登、黑云龙、侯世禄等将军。平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明眼人一瞧就知道这是皇帝要亲自嘉奖诸位将军。
朱由检表现
出极大的热情,一再表示诸位将军为国杀敌,辛苦了,并给各位将军特意摆下了座位以示尊崇。这几位将军并没有坐,谁也不敢。
满桂首先讲述自己如何在德胜门与金兵血战,并将自己的征袍解开,展示给朱由检以及内阁大臣,六部七卿的官员。
朱由检一见,甚是感动,眼泪都流了下来。(不知道是不是鳄鱼的眼泪)朱由检命内监曹化淳取来一件貂皮大衣,亲自给满桂披上:“将军为国,为朕的江山社稷置生死于度外,朕心甚慰。天冷,将军赶紧披上。”
满桂这样一个铁打的汉子,在崇祯皇帝的面前不禁泣不成声,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一旁的袁崇焕撇了撇嘴,没有说什么。
朱由检扶起满桂,转身来到袁崇焕的面前。
朱由检命曹化淳取来一件银狐皮大衣,亲自给袁崇焕披上。作为蓟辽督师,袁崇焕是在场诸将官阶最高的。朱由检理应比他人更厚待这位统帅。
朱由检与袁崇焕寒暄了几句,便转头逐个安慰、嘉奖其余的将士。
朱由检犒赏完,最后再次走到袁崇焕的面前:“袁爱卿,如今金兵虽然退却,却并未被剿灭。朕想问你,接下来该如何御敌,如何彻底剿灭金贼。”
袁崇焕一听,鼻子好悬没有气歪了。剿灭金贼?陛下,你是不是喝多了。我满共带来九千人马,对方十万人马。你让我剿灭金贼,谈何容易!
从古至今,领导一向都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任务就下达了。也不看看你的任务到底可行不可行。一般的平头百姓还行,当兵的一向以服从为天职,即便上面纯粹在扯淡,也要去执行。最后的结局就是下面的人成了垫背的。后来的满桂就是这么死的。
袁崇焕想了想,说道:“启禀陛下,微臣已经想好计策退敌。陛下勿忧。”
朱由检虽说昏聩无比,但对于袁崇焕的话还是听得出来的。他心里明白,你丫这是在糊弄我。
袁崇焕这一次
战斗也损伤了数百人,他向朱由检诉说,要求自己与满桂一样进入广渠门内,守卫广渠门。
崇祯皇帝心中冷笑:“我让你剿灭金贼,你却忽悠我。你驻扎到广渠门内,还如何剿灭金贼。”
“爱卿确实辛苦了。但是与金贼对垒,此番正是大好时机。如果你们进城,放过了这次机会,将来再要剿灭金贼,恐怕难矣。”
袁崇焕明白了朱由检的话中之意,低头不语。
十一月二十四日,皇太极由于德胜门、广渠门之战损兵折将,决定移兵南海子,歇兵三日。
十一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再次集中兵力攻打左安门。左安门位于北京城东南,与广渠门最近,与德胜门较远。故此迎击金兵的重任就落在袁崇焕的肩头。
袁崇焕一方面在左安门列阵,挖壕与金兵死战。另一方面,袁崇焕悄悄派任守忠率领五百炮兵,拉了十门大炮悄悄地向南海子进发。
南海子俗称南苑,与左安门很近。不大会儿的功夫,任守忠的队伍就到了。
任守忠也是狠辣的角色,面对敌营,他下令可劲儿地给我往里轰。
炮声隆隆,火光冲天,金营被炮火炸得一片狼藉。
正在指挥作战的皇太极开始有些心虚。他急忙回兵大营。
袁崇焕等人在后面又是一阵疯狂地掩杀,金兵伤亡惨重。
皇太极无奈只得向西退兵。他拿不下北京,就挥师攻克良乡、固安,尽扫北京周围的乡镇。
十二月一日,袁崇焕正在北京城外的军营中休息。中军官来报,内廷派使臣来了。
袁崇焕闻言立刻起身:“速速有请。”
袁崇焕迎至辕门,发现来的是一个小太监。这位小太监年纪在二十上下,白净的面皮。
小太监冲着袁崇焕高声宣读圣旨,袁崇焕与祖大寿等人急忙跪倒领旨。
圣旨上的大体意思,是崇祯皇帝要和袁崇焕、祖大寿再次商议追剿金兵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