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后的第二年,在北京“五一”前夕,北大经济学教授李大钊正筹备在北大举行“五一”纪念大会,蔡元培校长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支持大会。
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同仁极力协助李大钊,其中有邓中夏、罗章龙、张国焘、何孟雄等,此会又名“亢慕义斋”。会堂悬挂着一副着名的对联,上联出自陈独秀,是“出研究室进监狱”,下联出自李大钊,“南方兼有北方强”。
此时的陈独秀已经潜回上海,他到中华工会总会等劳动团体作调查。4月日,陈独秀在工人发起的“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说,称赞世界上“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他希望工人群众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把几千年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话颠倒过来。
陈独秀还约请北大学生和各地青年,深入工人中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发表了8篇文章,反映了各地工人的状况,介绍了各国劳动组织和工人运动的情况。
5月1日,在陈独秀的指导下,上海各业5000多工人举行集会,提出”劳工万岁等口号,通过了《上海工人宣言》。
同天一大早,北京大街上布满了军警的马队,盯着两辆示威游行的大卡车,卡车上挂满了书有“劳工神圣”、“资本家的末日”等字样的红旗,包括何孟雄在内的八位北大学生,在车上向市民高呼口号。当车驶进总统府时,车上突然飘下了几千份《北京劳工宣言》,军警中的头目捡起一看,立刻下了逮捕令。示威卡车的司机强行突围,一名军警在车轮下丧身,军警们一拥而上,把众人全部逮捕。
在北大二院的礼堂里,李大钊正在“五一”纪念大会上演讲。之后,邓中夏等人捧着新出版的杂志,散发给五百多名到会者,在刊物的“纪念劳动节专号”上,蔡元培题写的四个大字是“劳工神圣”,孙中山的题字是“天下为公”。
正当邓中夏等人准备上街宣讲的时候,门外涌进了大批荷枪实弹的军警,气氛顿时剑拔弩张。这时蔡元培步入会场平静地宣布,今天的大会到此结束,解散。
人群欢呼着涌向门外,一场冲突也就此化解。
《新青年》发出纪念“五一”节的第一声
190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六期“劳动节纪念号”,为中国最早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该期刊有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社会各界名流专门为国际劳动节撰文和亲笔题词。同时还刊登了当时社会各界底层工人的生活照片和工人的亲笔题词等。
据史料记载:190年4月18日,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电器工界联合会等代表,在上海召开联席会议,筹备5月1日世界劳动纪念大会,会议推选陈独秀、汤松为筹备纪念大会顾问。4月8日,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电器工界联合会等发表劳动纪念宣言:“我们上海工人,今年举行破天荒的”五一劳动节,因为5月1日,是世界各国工人得着八小时工作制的幸福日子。
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题词“天下为公”。该期封面是套红的一幅名画——罗丹的《劳工神圣》,扉页上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题字“劳工神圣”。该期还有李大钊所写的《“五一”运动史》,文章介绍了“五一”节的产生经过和各国工人阶级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的历史。
《新青年》是现代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它从1915年创刊伊始,中间几经变动,直到196年最后停刊,前后共存在了10年以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