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地震的时间是190年1月16日0时05分5秒。海原地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当时的震级是8.5级,地震波及了17个省市,有感面积达到了51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大地震。
这次地震将00千米外的兰州震倒了十分之三的房屋,使距震中400千米外的西安毁坏房屋约百户,距震中1000千米外的北京“电灯摇动,令人目眩头晕”,更远的上海“时钟停摆,悬灯摇晃”,广州则是“掉绘泥片”,甚至在香港都是“大多数人感觉地震”。其有感范围超过了大半个中国,甚至在越南的观象台上,也有“时钟停摆”的现象。
大地震使当地村镇埋没,山崩地裂。海原、固原等县城全毁,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极重。由于地震发生在交通闭塞,几乎与世隔绝的山区,而且当时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北洋军阀对巨大的地震灾难是无力救助的,而且时逢冬令,天寒地冻,灾民又继续死于冻伤、饥饿、瘟疫之中。
据当时《陕甘地震记略》一文报道,大震之后,灾区人民无衣、无食、无住,流离惨状,目不忍闻,哭声遍野,饿殍遍地,牲畜死绝,而狼狗开始成群出来吃人。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地震共造成死亡.4万人,伤者不计其数。由于海原地震释放的能量特别巨大,强烈的震动持续十几分钟,世界上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后来也就把这次地震称为是“环球大震”。海原大地震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几项第一。
地震的时候,中国没有一台现代地震仪和地震台。震后谁也弄不清震中在什么地方,一个月之后才把震中圈定在海原。地震后,北洋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立即筹备自己的地震台,并在191年派员到法国学习。19年开始具体筹建工作,历经7年,终于在190年,在北平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地震台。
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地质科学家提交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地震科学考察报告,还首次在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划分了地震危险带。19年,世界地质大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中国学者第一次站在世界讲堂上,宣读了关于海原大地震和中国地震活动构造内容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的重视和极大的兴趣。
海原《摇摆歌》
民国九年春天,海原开始流传着不同版本的《摇摆歌》,当地的小孩都在传唱,其内容:一碗羊肉,摇一摇,白花了;世上的好人吆,摇摇摆,贼杀了。咯噔咯噔摇,哗啦啦啦摇。
大豌豆开花,摇一摇,麦出穗;不是王法吆,摇摇摆,咱俩个睡。
咯噔咯噔摇,哗啦啦啦摇。
大豌豆开花,摇一摇,麦出穗;咱俩个名声,摇摇摆,死去了。
咯噔咯噔摇,哗啦啦啦摇。
园子里长的绿韭菜,摆摆摇;货郎子哥哥快挑来,摇摇摆。
咯呀咯噔摇,哗呀哗啦摇。
一碗浆水咽下去,摆一摆;心上的火气败下了,摇一摇。
咯呀咯噔摇,哗呀哗啦摇。
稀里哗啦塌散了,地摇了;四六的毛毡上躺下了,摇摇摆。
咯呀咯噔摇,哗呀哗啦摇。
这首《摇摆歌》是190年海原大地震前在海原等地普遍传唱的童谣。地震过后,当地人认为,这首在当地颇为流行的《摇摆歌》是地震前兆,冥冥之中另类东西在暗示要发生地震。这是后人第一次记录下这一蹊跷古怪的史实。其中的玄机无人可解。
像海原发生的大地震,据专家推断,每一千年才发生一次,因而,《摇摆歌》则成为千年绝唱。
不过关于《摇摆歌》为什么会在地震前流行起来,有两个版本。
版本一:据幸存者回忆,那年春夏之际,海原地震带来了个形似和尚的货郎,他边走边唱,见到什么就唱什么,每唱完一句,就在后面缀一句:“摇摇摆,摆摆摇,地摇了,哗呀哗啦摇,咯呀咯噔摇”的造势词。“地摇了”其实就是海原人对地震的最通俗称呼。由于孩子们好奇好学,再加之此歌不讲究韵律,见什么唱什么,孩子们很容易学会,因此,《摇摆歌》就像风一样在海原地震带流行了起来。
版本二:兰州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郭增建说《摇摆歌》在地震前在海原一带流行的现象很怪,说不清,很可能是孩子的某种感知天性没有受到后天的影响,感知到地震在那要来临。但孩子们又不能明白地说清怎么回事,便以歌谣的形式传达感知到的信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