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问题一直是大明朝廷的一个巨大负担,尤其是对于财政上而言,这一点万历是清楚的。如果真的能够将第六策施行下去的话,或许真的可以解决掉宗室所产生的的一系列问题,只是如此一来,搞不好会引起宗室们一起闹事儿,都是太祖子孙,也不好意思下杀手啊?万历如此在心中想着。
朱由楫不是万历肚子里的蛔虫,没办法知道万历此刻究竟在想些什么,他依旧在滔滔不绝的向万历和朱由校分析、述说着他的想法。
他的第九策,高薪养 廉,设立廉政公署和信访督查制度,其实就属于吏治整顿的范凑,是他对比了明朝官员和汉隋唐宋时期官员们的平均俸禄水平,还有参考了后世香港政府和红色中国的信访制度而写的。
明朝的官员俸禄很低,这是全天下包括后世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的事情。朱元璋天生对文官有种不信任,加上老朱比较扣门,所以他认为对于当官的不能给他们过多的物资保障,因为这样只会带来奢靡之风,不利于培养官场清正廉明的风气,工资这块只需要能够解决官员及其家小的温饱问题就足够了,所以一开始就制定了官员低薪酬的政策。
但是老朱忽略了一个问题。大部分的读书人科举做官,追求的就是升官发财,用宋真宗的那首诗来说就是追求的黄金屋和颜如玉;而且因为官员需要请师爷等人员替他办事儿,而这些人呢又不在大明的官员建制之内,钱都是官员们自己出;然后官场之上,一些个迎来送往什么的有需要花钱......总之,朝廷给的俸禄根本就不够,所以大明官员们的贪污问题很严重。
当然了,历朝历代这个贪腐问题始终都是会存在的,放言中外,无论古今,永远杜绝不了,只能说是尽最大的可能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监督、惩罚的措施来预防、减少和打击。
其他朝代的官员俸禄无疑比明朝的官员是要高出许多的,尤其是宋朝,宋朝官员的俸禄是历朝历代当中最高的。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朝官员俸禄大致分作“正俸”、“加俸”和“职田”三大类,说简单一点就是包括了衣食住行各方面,甚至于就连官员家的仆役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津贴。
就拿宋初的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这一级别的官员不算各种补贴,单只说正式工资约
50万贯每年,换算成后世的人民币就是300—600万的年薪。
这或许也是读书人和文官们对宋朝特别有归属感(最主要的一点还是赵宋皇室极力抬高文官地位,以祖训的形式明确喊出了与士大夫共天下),贪腐程度相对较之与明清两朝呢要轻一些的原因了。
“皇爷爷,提高了官员们的俸禄,不敢说完全杜绝官员贪腐,但是却也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朝廷给了他们高额的俸禄,如果这样还有人继续贪污受贿,朝廷要治罪这些人也就是他们咎由自取了,凡有查实者,直接依据太祖之法剥皮实草,以重典正法!”朱由楫说到这里,不自觉的带了丝杀意。
“信访督查便是有如登闻鼓,为百姓们提供一个在逼不得已的时候可以越级上告的通道。
太祖皇帝不是规定百姓若遇冤屈,地方官员不公,可头顶《大诰》入京城告状,沿途百官、兵马不得以任何形式阻拦吗?这便是信访之一!
孙儿以为朝廷应当将太祖《大诰》再次刊印,颁行天下!”
“这十策当中有不少都会牵扯涉及到国家的财政税赋问题,而大明国库一年的岁入相比朝廷每年的花销开支根本就是入不敷出,这边需要开源和节流!”
朱由校这时候再次开口道:“我明白了,三弟的意思是,裁撤宗室,允许他们务农、经商、做工什么的让他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就是节流,这第三策鼓励工商、增收商税便是在开源。”
朱由楫脸上带着笑意,“不错,的确有这作用在内。我大明立国至今,朝廷给了读书人太多的特权,一旦考中了功名,便可以不用向朝廷缴纳任何的赋税,官员们也经常借着职务便利和许多的地方商贾勾结躲避朝廷的税赋.......这些都必须要改才成。
民间和许多文官说皇爷爷与民争利,殊不知皇爷爷在各地设置矿监、税监其实也是在为朝廷开源,国库没有银子的时候,不都是皇爷爷从内库当中拨付的银子嘛!
还有皇家香皂工坊的香皂买卖,杨涟、左光斗还在清查的全国商税也都是属于开源。”
万历微微颔首,三孙儿这话听得顺耳。
“皇爷爷,
大哥,孙儿对比本朝和两汉、隋唐、宋元时期的朝廷税赋收入和开支发现,大明一年的国库岁入根本无法和这些朝代相比,远了不说,只看宋元之时的朝廷岁入就是本朝的几倍甚至于数十倍。
盖因为宋元两朝海贸发达,每年有十之六七的岁入都来自于市泊司,而我大明却因为厉行海禁而主动放弃了这样项巨大的财源;反倒是让许多的官员和海商互相勾结,靠着走私把这些银子都揣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隆庆年间曾有开海,皇爷爷对比一下开海之后的朝廷随收入和没有开海之时,便知晓海贸可以给朝廷带来多少的税收。”
“官员的俸禄、士兵的军饷,朝廷要赈灾、治河.....许多的事情都离不开国库的岁入,也就是银子,做什么事情总是需要花钱的,而开海就是为了让朝廷能够有更多的银子去做更多的事情。”
“海贸真的有这样赚钱,可以给朝廷带来这麽多的税银?”朱由校有些不大相信的问道。
“大哥有所不知,海外的许多国家对我中华风物可是仰慕至极,徐先生和许多的泰西传教士都有交往,不信的话可以派人去南方带几个泰西之人回来一问便知。
尤其是我大明所产的茶叶、瓷器和丝绸,更是被海外之人追捧,视若珍宝,往往一两茶叶,一只瓷器或者一匹丝绸便能够换取等重的黄金;而若是由他们自己从大明采购回去这一倒手便是数十甚至于数百倍的利润!
那些西夷之人为何会不远万里的,不畏波涛险阻跨越重洋也要前来我大明,就说那广东香山濠镜澳的葡萄牙人赖着不走,便就是想要获得与我大明的贸易的权利。”
“至于朝中许多的官员为什么会反对开海,无非就是朝廷一旦开海了,这里面的大头便都被朝廷赚去了,他们和他们背后的那些海商便赚的少了,挡了这些人的财路罢了!”
“所以,海禁必须要开,而且还要重新训练朝廷的水师,既可以巡视海防打击海盗,也可以缉拿走私,保障朝廷能够在海贸中顺利的收取商税,增加国库的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