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美的配对理想情况下是完全不认识的两个人在完全清醒状态下的共联。
通过实验证明暂时不可能。
双方有限度降级实验也出现困难。
岳川已经积攒了不少怒气,如果“王牌”孙灵修还不能推进实验进程,恐怕上面的禁止令也难已阻止他做出一些事情。
之所以说植物人状态下的欧阳静是完美客体,是因为她刚好符合几个关键点。
正常人客体潜意识的警惕和攻击性是天生的,对孙灵修的伤害风险暂且不提,强行联结成功后客体对于主体思维的意识传达呈现抗拒状态,就会自然产生曲解现象。
所谓“疑邻盗斧”,善邻皆为坏人。经过潜意识加工后,双方的意识互联就会产生极大偏差,不能准确重现,失去实验价值。
就算经过特殊训练降低防备,也不是天然状态,数据价值不高。
同理,也不能是非常熟悉的朋友。
朋友之间固然攻击性降低便于联结,问题一样出现在潜意识加工上。
光环效应同样作用于意识重现过程中,甚至比陌生人本能的加工严重得多,“渲染”程度足以改换脑域响应区。
这一点在恋人对照组里已经得到证实,科学证明恋爱中的男女采样完全不能作为常规数据处理,基本的逻辑算法都难以搭建。
并且恋人对照组体验过意识互联后,就对日常关系产生极大不满,矛盾明显增多。实时身体数据也表明意识互联后两人在原有相同刺激反应中多巴胺分泌显著下降,情感阈值大幅上升。
这是否属于实验损伤尚未定论,不属于在册的补偿条例。
正常人客体暂时陷入僵局,岳川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主体单盲实验测定“控制阀”,以联结左右脑的胼胝体为参照,构建全新的中继单元。
心音技术实质上是把双方的大脑反应静态化,用固定的模式单向刺激观影者的脑区。
实质上主客体之间完全没有直接关系。
打个比方就是,画家画画之前,按照标准颜料库、线条库、光效库(心音技术数据库)的标准,建立对应其中所有数字指代的个人素材库(心音档案)。
绘画完毕后将画的结构、线条、颜色、光线、位置转化成其中已有数字或相近数字,输入到电脑中成为一个封装完毕的数据包(心音作品)。
观看者同样对标准数据库进行了解,建立指代素材库。然后电脑通过调用公开的画家素材库分析比对内容相同的元素,将原数字转换成观看者这边的数字(心音数据处理),形成一个新的封装包。
最后观看者用绘画机器(心音头盔)调取材料自动绘画,获得画作。
心音技术的模式能够保证同一个作品在“首尾”两端一致。作者和观众公用一个数据库,得到的原始信息是相同的。
但这样做出来的画必然和画家心里的画不同。
受限于颜料、光效等等条件制约,作画者的上限已经固定。
就好像再厉害的画家只用纯黑纯白也做不出真实世界,至少要有灰色存在才行。
心音技术的发展只能在不断扩大数据库、完善心音档案制作精准度、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优化近似数据模拟算法这几个方面。
这不是岳川想要的。
同样的例子,原先的梦境同步,相当于画家把自己的作品数字化,然后把每个数字起上名字(境数据包)。
观者事先填好了一份问卷,答的就是所有名字在观者这里的实际意义,例如“红色”是什么样的红,“粗线”是怎么个粗。建立数据库(元档案)。
然后电脑利用境数据包制作一部教程并按照元档案提供绘画材料,观者依自己的理解照着教程提示重现画作。
这同样不是岳川想要的。
归根结底梦境同步还是基于静态比对再现的范畴。
只不过从双方静态进步到了单方静态,依然是基于区域电信号、神经网络层面的研究。还是各个观测、单分模拟再用算法统合的思路。
没有上升到整体,没有核心突破。
意识互联技术不是简单的物理连接神经,这种事情远古时代的原始科学家都已经做过。
即使通过手术保证把两个人所有神经末梢连在一起,也不是意识互联,只不过造出两个病人罢了。
意识是一个系统,是藉由神经细胞网络运行的所有生物电磁(钠钾离子电位差)、化学(乙酰胆碱)信号的总和质变成的集群智能。
犹如蚁群藉由蚂蚁个体为载体运行的所有行为(动作模式)、化学(信息素)信号总和质变成的集群智能。
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理论上并不存在个体智能,每一个体现出智能的个体都是集群显化。
既然如此,意识互联就是两个相对闭锁的系统互相开放、交换信息的过程。
集群智能在交换信息而非载体单元的过程中,本不应该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
就像两个蚁群相遇,其中几个蚂蚁个体交换信息素,不影响蚁群的归属认定。
但实验中出现的意识干扰现象如此明显,必然发生了某种载体单元物质上的改变。
就像蚁群中的某个个体,在被其他蚁群围攻的情况下改变了步频、气息、触须挥舞模式等“固有”特征,“叛变”成了他族成员。
一但达到一定规模,就会导致原蚁群智能的改变。
意识互联实验中,纯粹通过电磁效果刺激大脑,其实是足以导致神经细胞形态变化的。
短期记忆的形成也不过是一片细胞传递信息的固定模式,甚至不涉及形态改变。
那么总功率远比生物电强大的仪器刺激,如何保证不导致神经突触网络的形成?
更别说还有现成的“施工图纸”作参考了!
意识互联的个体中间,需要一个“分流”安全锁。
就像大脑的左右半球,既互相协作又能保持相对独立。
分管理性和感性,差异如此巨大,仍能对外呈现出高度统一。
如果把两个意识集群中间加上一个“稳压器”,避免过于强烈的“自我意识”传输给对方,是不是就可以达成清醒互联?
甚至可以参考做梦的机制,不必强行放大外来信号,利用脑波谐振和磁场振波控制“借用”客体原生电磁能量“共振模拟”,从而让人只拥有短期记忆,“醒来就忘”!
那么强度适中的外来信号就可以避免细胞形态改变形成长期记忆。
只要把这段互联时间的数据记录清楚,后期利用现有技术制作成静态档案完全可以“重温旧梦”!
这样既避免了人格损害,又能真正实现意识互联,不就成功了吗!
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岳川给所有知名医院发函,征集全国范围内的植物人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