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正值仲夏,烈日如火,酷热难耐,一名道士路过文家欲上门讨碗水喝。
文显忠闻声出门,只见一位道士头戴金粱道髻,身穿清绢道衣,脚下云履净袜,腰系锦云丝绦,仙风道骨,颇有隐者之风。忙恭声礼遇,请到院中小憩。
道士名为席应珍,字心斋,道号子阳子,未至及冠之年便辞亲习道,至此已入道门二十余年,如今继师遗志主持并扩建姑苏白鹤观。
席应珍勤奋好学,洞究道家之真经秘箓、醮章丹法,又兼贯儒、释,在多个方面都有出色表现,是博通三教的道教高士。且受净明道“忠孝为本”的影响,奉母至孝,对待乡人也都温静友爱,所以闻名乡里。
此时院外不少邻里孩子正聚在一起玩闹,唯独文瑄蹲在院里拿了根树枝在地上练字,姐姐文媭在一旁蹲看。席应珍好奇,就矮下身子问道:“你怎么不同他们一起玩耍?”
文瑄生于医家,平日往来之人形形色色,是故虽然刚至髻岁,却颇为早熟,不怕生人。小文瑄抬头看了席应珍一眼,也不回话,嘟着嘴继续练字,气鼓鼓的可爱样子引人发笑。
文显忠见状歉意道:“犬子年幼,尚不懂礼数,仙长莫怪。”随后解释道:“昨日嚷着要学写字,我便教了他几个字,结果今日醒来便都忘到脑后去了,我说了他几句,这孩子就赌气在这练了一天了。”
言语间席应珍仔细观察着小文瑄面相,怔怔出神道:“此子命格竟与我如此相似……”
文显忠所遇道士颇多,但似席应珍这样的超凡脱俗之人却是第一次见到,闻言心中一喜,以为要帮儿子看相卜占,便急忙告知文瑄的生辰。
席应珍打断了文显忠道:“天道至玄,贫道不敢胡乱揣测,不过此子生性要强,命格又硬,恐怕将来所遇磨难不少。”
听言幼子命格不好,文显忠大急,“仙长,能否助其弥补?”
“命数自有天定,怎是凡人可改?他幼年便如此偏执,务必将其引入正途。”
“还请仙长明言。”
席应珍犹豫许久才出声道:“既然他喜识字,便让他多读书吧。”
二人谈话间,已经引了文瑄母亲费氏出来,费氏听闻儿子命数不好也是无比心慌,哀求道:“仙长与他有缘,不如将他收作徒儿带在身边吧!”
席应珍笑道:“你们不必如此心急,多经历些磨难未尝不是好事,我既与他有缘,日后必会相见。”
小文瑄一直听着众人谈话,听到母亲想让自己做道士,有些不快,气鼓鼓地走到席应珍身旁,拽了拽他的道衣道:“我不要做道士!”
“不得无礼!”文显忠一把将文瑄拽了回来,夫妻二人对席应珍连连致歉。
席应珍大笑着忙称无妨,休息了片刻后飘然离去。
晚饭时,一家人言笑晏晏。夫妻二人也将白天的事忘的差不多了,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文媭将弟弟的事记在了心里。
文媭抿了抿嘴唇,出声道:“爹,文瑄的年纪已经可以上乡学了吧?早些时候那个道士不是也说该让弟弟多读书吗?”
文瑄人小鬼大,睁着大眼睛看着文媭,知道姐姐是把白天的事当真了,一时也不知道该不该说话,便默默地听着。
周氏还不知道白天发生的事,诧异道:“什么道士?”文显忠遂将席应珍的话给母亲复述了一遍。
文恒听后接话道:“爹,我听人说现在乡学的孟先生学识过人,如果让弟弟去跟随孟先生学习,打小便学的多些,日后随您学医想必也一定感悟更深。”
可上乡学毕竟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文显忠犹豫道:“文瑄以后要随我行医诊脉,自然是需要学习识字断句的,不过简单些的我便能教给他,不一定非要去上乡学……”
文显忠正要继续说话,却被其母周氏打断道:“显忠啊,娘虽然老迈昏聩,但是也知道找老师的事马虎不得,之前家里实在困苦,便委屈了恒儿只能跟着你读书认字。现在稍有好转,确实该让文瑄去上乡学,跟有学问的先生多学学。”
费氏知道相公的难处,劝慰道:“娘,其实不是显忠舍不得钱供文瑄上乡学,文显忠每日问诊也积攒下了少许钱财,只是因为我们家贫苦了这许多年,都未曾给您好好办过一次寿辰,我跟文显忠原本是商量着这笔钱为您老好好办一次寿辰的,我们家也喜庆喜庆。”
周氏微笑道:“娘知道你们孝顺,可我们就是寻常百姓家,办的是哪门子寿辰?就把这钱充当给乡学老师的礼金吧,如若文瑄能学到真学问,我这个老太婆的心里比过多少次寿辰都高兴了。”
听着一家人都为自己的事着想,小文瑄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学医,将来报答亲人。
见母亲如此决断,文显忠也知这事已成必然,便转过头对文瑄道:“文瑄,你可愿意去乡学读书受教?”
小文瑄放下碗筷,坐直身子,像大人模样郑重道:“孩儿一定用功。”
一家人见到文瑄的可爱模样都忍俊不禁,一片温馨。
几天后,文显忠便已备好文瑄拜师要用的束脩六礼。
天刚蒙蒙亮,便已去先生住所等候。
自西周以来,儒家学校便有国学乡学之别,又有大学小学之分,到了元代小学,除了传统的“五经”外,一般还要先学习“四书”等,以“四书”与“五经”并列成为必习教材。
小文瑄正值髻岁,正可按照朝廷规定入乡学或社学。
乡学先生大多由老成之士任教,此时的长洲乡学先生姓孟,号材翁,大家都尊称他为材翁先生。
孟材翁刚起,一打开院门,便看见了父子俩驻足等候。
文显忠忙迎身上前,拱手施礼道:“孟先生起得早。”
孟材翁见是文显忠,微微一笑,还礼道:“原来是文郎中。”
文显忠恭敬道:“文显忠素闻先生学识渊博,此番来拜访先生,请先生收下小儿,受累教他些文字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