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雅在东湖遇见的少年名叫木儿[蔑里乞.也先帖木儿],是当朝权臣伯颜的二侄子。他奉伯父之命来四川省府公干,其实是暗中监督魏王到达四川后的一举一动。
木儿毕竟是年轻人,怎能习惯于细作[间谍]的工作?几天下来,感觉太无聊,便独自一人跑到东湖里游玩。
【一】《前世一千次的回眸》佛祖.语
前世一千次的回眸,
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
前世一千次的擦肩而过,
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
前世一千次的相遇,
换来今世的一次相识。
前世一千次的相识,
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知。
前世一千次的相知,
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爱。
那天,他见小雅端坐香车之中,宛如仙子,尤其是她那回眸一笑,竟把木儿的魂儿给勾走了。直到小雅驱车而去,木儿才回过神来,赶紧向路人打听小雅的来历住处。当他得知小雅出身于妓家时,不禁感叹了一声“可惜”。
本想忘记她,但小雅的倩影总是浮现在他的眼前,尤其是她那“回眸一笑”,更让他茶食无味,辗转难眠……
汪寿昌告诉他:
回眸是缘,擦肩也是缘,牵手更是缘。
其实,生命就是一种缘。世事无常,聚散因缘。缘是天意,份属人为。缘在珍惜中,珍惜便是缘。珍惜之心一旦枯萎缘则必尽,珍惜之心永存缘则永恒。
木儿心想:如果你我真的有缘,就会在风雨中再次遇见你……
【二】《菩提偈》张赢.词 罗锟.曲 刘惜君.歌
没想到,木儿在东湖岸边的遮雨棚里,真的又遇见了苏小雅。
细雨把小雅的头发淋湿了。
她拔下玉钗,散开了她那头青青的秀发,让微风轻轻地吹拂。长长的发梢撩拨着木儿的脸颊,阵阵的发香拂过他的脸庞。
小雅却若无其事,用手中的玉簪敲打着回阑的栏杆,发出阵阵清脆乐章……
[歌曲]“问世间,转过多少流年,才会有一次擦肩。明镜水月菩提树下又见,缘刻眷指尖。
燎岁月惹尘埃动情念,可会熬不过时间。百转千遍愿,最好是成全。
含笑一睹你容颜,天地多辽远,而你在眼前,怎拂去眷恋。”
过了一会儿,苏小雅好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起身走了……
[歌曲]“问世间,转过多少流年,才会有一次擦肩。明镜水月菩提树下又见,缘刻眷指尖。
燎岁月惹尘埃动情念,可会熬不过时间。百转千遍愿,最好是成全。
含笑一睹你容颜,天地多辽远,而你在眼前,怎拂去眷恋。”
当苏小雅的油壁车走了不多远,那白衣少年便追了上来,他递给了婉儿一张纸条。
少年刚一转身离去,小雅便从婉儿手里夺了过去,她急忙打开笺书,只见信中潇洒地写着几个大字:“对你竟相思,明日家相访。”
[歌曲]“百转千遍劫,最难是成全,等一世我亦甘愿。一生多遥远,但求一瞬间,刻骨绕心间。”
小雅高兴地在马车里都想蹦起来……
[歌曲]“百转千遍夜,你陪我默念,来生可否能再见。一诺永生缘,偈言颂离别,愿此情不灭,愿此情不灭!”
可是第二天,嘉定府[1]出现了一个紧急要务,非木儿去督办不可。无奈,和小雅只能爽约了。
【三】《浣溪沙.闺情》李清照.词
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小雅在锦湖调戏少年的事情,经人添枝加叶地传播,很快传到母亲语蓉的耳朵里。语蓉只好带着小儿子霞郎从探花巷搬回浣花溪与小雅住在一起,看管着小雅的言行。
语蓉不停地劝说小雅:“雅儿,你也不小了,在当地找个有钱人嫁了吧。”
小雅赌气说:“宁以歌妓谋生,身自由,心干净,也不愿闷死在侯门内。”
语蓉叹了口气息道:“雅儿以青楼为净土,把人情世故倒也看得透彻!
小雅常常卷起珠帘,端坐窗前,手托双腮,巧笑顾盼。她时常想起木儿,越想越高兴,有时会忘记了身边的母亲,竟失态地笑出声来。
母亲嗔骂道:“傻丫头!”
有时小雅拿着木儿给她写的那半张信,看过来看过去,娇恨地埋怨道:“骗子!大骗子!我这么喜欢你,但你总也不来看我。说好了来,又不来。骗子!真是个大骗子!”
【四】《壬申七夕》李商隐.诗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2]。
七夕[3]这天,木儿急匆匆地从嘉定赶了回来,但又怕苏小雅把他拒之门外,便到卜肆[卖卜的铺子]卜了一卦。在确信小雅一家能接受他的情况下,便叫人挑着厚礼,直奔浣花溪而来。
这天上午,淅淅沥沥地下了一点儿雨,这好像是七夕节的惯例。
中午,太阳出来了。
在屋里闷了一上午的小霞郎拉着母亲要去门口玩。
侍女婉儿拿着一条“打了七个结的红头绳”追出了门外,“系上红头绳,保小公子健健康康的……”她边说边往霞郎脖子上系。
小霞郎用手拨拉着,不让婉儿给他系。
母亲便接过了红头绳,说“今儿是七夕,小孩子都得戴。”
系好了红绳,母亲又带着霞郎来到小溪边洗脸,“用七夕的雨水洗脸,霞郎会更聪明的……”
正说着,听见一阵马蹄声,急促地向这边走来。
木儿急忙下马,上前施礼道:“晚辈前几天惊了苏姑娘,容我当面谢罪。”
语蓉见他不似一般王孙公子那样气盛无理,便把他领进门来。
注释
[1]嘉定府
乐山,四川省辖地级市,古称嘉州,有“海棠香国”的美誉。
元宪宗八年(1258年),雅州[雅安]属嘉定府治,并增置天全招讨司(天全县城和始阳镇),统属陕西行省吐番本部宣慰使司管辖。
[2]灵槎:ling chá,典故名,指能乘往天河的船筏,也指船。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十。亦作“灵查
[3]七夕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1)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
七夕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众多民俗当中,有些习俗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2)应节食品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一个“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表达出了人们追求心灵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
巧果: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七夕晚上人们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围坐,品尝做“巧果”人的手艺。现在这种习俗在许多地方都已经不流传了,“乞巧果子”这种传统食品,也演变成多种花色糕点。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或“饽花”。
酥糖: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糕点铺,这一天还要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巧巧饭:在我国山东,这一天要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瓜果: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