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在坤宁宫内发生的变故掩藏得极为严实, 消息并未走漏, 仁寿宫与慈寿宫均毫不知情。就连王太后成为知情人, 也是朱祐樘与张清皎亲自告诉她的。听罢后,她轻叹一声:“皇后,此事的处置须得足够谨慎周全。否则,旁人不会认为是金夫人与沈氏自作主张, 都觉得她们是受了你的指使。”
“儿臣明白。”张清皎轻轻点头,神色间依然有些晦暗, 不似平常那般松快精神, “所以, 儿臣希望能将所有知情人都控制起来, 让她们一起对口供, 将此事完全澄清。这郑氏也不过是暂时待在坤宁宫罢了,毕竟瓜田李下,日后应当避讳一二。”
“嗯, 先不必打草惊蛇。你暂时将她放在坤宁宫,若是此女不够聪敏,我便将她要到仁寿宫里来,好好调理一段时日。如果实在不堪造就,宫里也自有她的去处。”说着,王太后慈爱地望着小夫妇二人, “你们俩一向仁善,怕是不舍得用手段。照我说,酷烈的手段确实不可用, 但该用手段的时候还是得用。”
“多谢母后。”朱祐樘道,“儿臣就知道,无论遇上甚么难事,只要来寻母后求助,母后便定然有法子。”他们夫妇与王太后之间的关系,也是在求助与帮助中渐渐变得越发亲近起来。虽说彼此并没有血缘关系,但王太后对他们而言,几乎与真正的母亲无异了。甚至可以说,她是他们二人最信任,同时也是最为可靠的长辈。
“你们这几年确实过得有些不顺。”王太后沉吟片刻,“虽说我不像太皇太后那般笃信佛菩萨,但也希望你们在此事过后,能够虔诚地做些法事,与京中的大师们好好地说说话。指不定此番过后,便是否极泰来了。”
“母后说得是,儿臣亦有此意。”张清皎颔首道。她可还惦记着去见崇福寺的主持大师呢。大师对她的处境与状态也许会有更高深的看法,在不透露天机的情况下,大师必定能够给她最适当的指点。
两三日后,周太皇太后决定将这群新进的宫人分到各宫去填补空缺。她并未告知张清皎,只让王太后与各位太妃来仁寿宫挑选。张清皎也便当作不知晓,依旧留在坤宁宫内按部就班地处置各类宫务。
她最近有些精神不济,看起来像是要生病的征兆,其实也有些懒怠出门。周太皇太后不知先前坤宁宫发生的事,还以为她是担心新进宫人日后会夺了朱祐樘的宠爱,自然不想让她出现在仁寿宫,免得控制不住情绪坏了她的事。
仁寿宫内,周太皇太后看了几眼女官特地挑出来的庚帖。她派去教导新进宫人的女官早已将其中生得最出众、性情里也颇有些胆气的宫人都挑了出来,此时不过是让她过一过眼罢了。见每一个精心挑选出来的宫人都生得秀丽动人,其中还有生得颇有几分像皇后的,她非常满意。
“这些孩子瞧着都很不错,还是母后会挑人。”王太后微微一笑,目光扫过了底下的宫人们,接过女官递出来的庚帖。她挑的都是性情温婉没有什么野心的宫人,也特地没有挑满,留了一两个空缺:“两三人就够了,新来的须得让人带在身边仔细教着,太多了难免容易出差错。”
眼看女官便要将庚帖给太妃们,周太皇太后忽然道:“你的眼光一向好,竟然才挑这么两三人?难不成剩下的都有些看不上?”
“怎么会呢?这回采选的宫人看着都不错,儿臣也不过是懒怠让人教新人罢了。”王太后随意地指了几张庚帖,郑金莲便在其中,“这几人的生辰八字便不错,性情应该也是温善的。”她身边的女官随即报出了这几个宫人的姓氏籍贯,让她们出列到前头来。
周太皇太后扫了一眼,觉得这几个宫人也都生得颇为清秀,挑眉道:“既然你觉着她们不错,便让她们去乾清宫和坤宁宫罢。皇帝和皇后身边都缺人,若是不尽快添补上去,看着也有些不像。”
若不是王太后与帝后之间的关系已经很是亲近,正好也打算将郑金莲合情合理地塞到乾清宫与坤宁宫里去,恐怕会对周太皇太后此举觉得既寒心又无奈——明明是这位坚持要给皇帝塞人,定要与皇后过不去,坏人却让她来当,怎么都要拖着她一起为帝后所不喜。身为婆母却这般算计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们二人之间仇怨甚深呢。
想到此,王太后无声一叹。若非她很了解周太皇太后的性情,方才也不会顺水推舟地特地将郑金莲挑出来了。当然,眼下她还是须得“挣扎”一二的:“送去乾清宫与坤宁宫?儿臣只怕眼光不够好,挑不出合适的人,反倒是耽误了皇帝和皇后的事儿。倒不如母后再过一过目,仔细挑选一番?”
“不必了,你的眼光,我信得过。”周太皇太后道,示意太妃们接着挑选。不过,许是看在王太后的身份和皇后的情面上,太妃们也并没有多挑。少则一两人,多则两三人,都没有越过王太后。如此一来,剩下的宫人竟足足有二百余人。
周太皇太后见她们都不愿多挑,也不好劝她们,便只得道:“想来,东西六所怕是也缺人呢。当初他们兄弟姊妹为了响应皇后放归宫人的念头,身边也酌情减了些人。以我说,以哥儿们和姐儿们的年纪,便不该减甚么人。”
“确实如此。”王太后道,“好几个哥儿年纪都大了,身边也该放些人了。不如便让邵太妃、张太妃给哥儿们挑几个合适的人选?说来,大姐儿、二姐儿年纪也到了,同样需要培养些知心人儿带到公主府去。”
“就照你说的办罢。”周太皇太后道,示意邵太妃、张太妃以及皇长女之母王太妃、皇次女之母郭太妃择宫人。邵太妃选了五六个面相端庄温顺的,年纪都在十五六岁;张太妃则选了两个才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王太妃和郭太妃挑的宫人更小,将年纪最小的五六个十岁左右的孩子都挑走了。
“剩下的人就让皇后看着安排罢。”周太皇太后已经达到目的了,自然也不会再管剩下这些宫人的去处。她的目标就是往皇帝身边塞人,借着王太后的手塞了第一回,已经算是成功了。等到帝后已经习惯身边有新人,她再将仁寿宫里这些新选的宫人送过去也不迟。至于其他宫人,去往哪里当差又有什么干系呢?
************
一个时辰后,张清皎便见到了来自仁寿宫与慈寿宫的女官,也见到了她们带来的新进宫人。两位女官带着宫人们给她行礼:“皇后娘娘,臣等奉太皇太后娘娘与皇太后娘娘之命,将这几个宫人送来坤宁宫和乾清宫当差。”
张清皎的目光在她们身后轻轻一扫,在某位宫人身上稍停了停,便无声无息地挪开了:“虽说坤宁宫和乾清宫都不缺人,但既然是祖母与母后的好意,我自然须得收下。来人,赏这两位女官。你们回去之后,也替我好好谢过祖母与母后的关爱和恩赏。”
“臣等叩谢娘娘赏赐。娘娘放心,臣等必会向太皇太后娘娘和皇太后娘娘回禀娘娘的感激之情。”两位女官也都是机灵的人,见皇后坦然接受了现实,并未迁怒于她们,自然也乐得在她面前卖个好。
等到这两位女官离开后,张清皎才让这些新宫人起身。王太后一共给她挑了五人,身量都颇为高挑,面貌也较为秀美。她们都低低地垂着首,没有人胆敢抬眼悄悄端详,身姿仪态皆挑不出任何错处。可是不知怎地,她虽从未见过郑氏,却隐约觉得其中一人仿佛有些不同之处。
再仔细看了看,她终于恍然明白,为何郑氏与其他四人不同。大约是她感觉到那四人的情绪或多或少都有些紧张不安,而郑氏却隐隐带着些许兴奋罢。此女会答应金氏和沈清的“交易”,定然不是什么安分之辈。说不得她还会觉得,甫进宫便能来到坤宁宫,定然都是她这位皇后的安排与授意。
“都抬起头来,说说自己的名字与籍贯。”肖尚宫在旁边道。
五位新宫人缓缓地抬起脸,便见居中的凤座上坐着一位身穿明黄上襦宝蓝色下裙,外头着大红凤穿牡丹比甲的年轻少妇。这少妇生得清婉秀美,瞧上去很是亲和,目光中却隐约带着些许难以直视的气势。
这位,毫无疑问便是坤宁宫的主人,皇后娘娘了。五人心里瞬间都掠过了不同的念头,不敢多看,忙不迭地又垂下眼。其中一人在心里暗暗可惜:这皇后娘娘身份如此尊贵,生得也美,却不能生养,真是可惜啊。不过,如果不是如此,她怎么可能得到这位贵人的垂青,还能借着机会接近整个天下最为尊贵的那个男人呢?
“奴婢李氏芸娘,籍贯大兴县。”
“奴婢赵氏三儿,籍贯天津卫。”
“奴婢郑氏金莲,籍贯京师。”
“奴婢……”
作者有话要说: 郑金莲之父郑旺是武成卫的士兵
武成卫是京师卫戍部队,所以我把她算成京师人╮(╯▽╰)╭,京郊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