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许注定是宋玉这个商业部尚书的后悔日,因为宋玉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儒家的人在眼睛都不眨的拿出十二万金后,诸子百家的其他人竟然都没有表现出任何意外的神色。
也就是说这些人,对于儒家能够眼睛都不眨的,拿出十二万金一点都不奇怪,其中有几人准确的说是有几家的人都在小声议论着。
“这书本竟然如此廉价,大可以多买一些,对外出售,不仅能够传播咱们自家学说,说不好还能挣到不少钱……”
“本来打算要一两万本就行了,没想到如此廉价,这次怎么也要弄上几万册……”
一时间,宋玉耳边尽是这些声音,宋玉是越听面色越是难看,越听心里越后悔,还好旁边的公孙龙是个八面玲珑之人,公孙龙看到宋玉面色越来越难看,只得上前几步,来到宋玉面前猛地咳嗽了一声,说道。
“宋尚书!我们名家也有些书籍想要印制,可否单独谈谈……”
其实本来熊元是给宋玉交过底的,熊元的底线是一本书一金,宋玉本着能多挣点就多挣点,毕竟如今楚国的财政状况可是紧紧巴巴的,于是宋玉本着做生意要讨价还价的想法,就在熊元给出的底线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倍,本来还在心里琢磨着儒家之人若是讨价还价自己该怎么说,没想到如今以一本书两金的价格卖出,已经比熊元原本的设想高出一倍了,竟然在诸子百家之人看来是廉价货,诸子百家之人真是有钱,土豪啊!
其实在熊元原本想来,一金的价格已经够贵了,毕竟就购买力而言,一金币等于六银币,而此时楚国的物价,一袋大米也才卖两个银币左右,也就是说一金币一本书的话,相当于后世熊元穿越前,两百多三百块天朝币买一本书,这除了收藏用的典藏版,估计没有几本书能够达到这个价格。(提示前文楚国货币兑换比例:1金币=6银币=24铜币=96铁币=240蚁鼻钱)
同时熊元也是算过的,若是按照成本来算,即便是如今还有些技术上的缺陷,成本较之后世没法比,但是印刷万本以上,每本书的成本也不会超过一个铜币,也就是说按照熊元定下的一金币一本书来算,净挣二十四倍,若是按照宋玉所说的价格两金币一本,那就挣得更多。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反差,一则是书籍新近面世,属于新奇物资,所以在诸子百家之人看来这东西贵一点正常,便宜了反而不正常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熊元一直错误的以为,诸子百家都是后世的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人,这些人一般都是些刻苦钻研学问,不怎么会挣钱的人。
但是在宋玉返回楚王宫,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熊元后,熊元一下子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如今可是先秦时代,先秦诸子百家的这些人可都是后世那些读书人的祖师爷。
这些人可不是像后世那样,单纯的读书人,这些人可都是开创学派,满世界游学的人,这些人不仅仅钻研学问厉害,这些人教授弟子也厉害,而且这些弟子中,还经常有人面见各国的达官贵人,向他们宣讲治国之策。
同时为了发展和弘扬学派,这些学派也是需要大量钱财作为支撑的,因此这些学派之中大多数都是有专门负责敛财的人的。
其实这些诸子百家的学派中人,想要挣点钱,也并不是特别难,毕竟这些人经常在各国游学,消息灵通,同时也经常能够接触到各国的高层统治者,通过一些政策动向,来为自己的学派谋得一些利益是很简单的事。
因此,之前熊元认为诸子百家之人,都是穷人的想法完全是错误的,其它学派也就不说了,像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等这些诸子百家之显学,基本上门人子弟都有在诸国为官,甚至于身处高位之人也不在少数,因此这几家的土豪程度可想而知。
而这一次,宋玉在经过近一天的谈判后,返回楚王宫,当熊元听到诸子百家需要的书籍的数量之时,也是有点措手不及。
诸子百家这一次总共预购了将近四百万册各类书籍,总金额将近八百万金,这个数字十分惊人,几乎一下子就解决了楚国原本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甚至于如今的楚国,都一下子有实力发动一场战争了。
而熊元之所以错手不及是因为,订单太多了,巨阳城的那个造纸厂和印刷厂根本没有能力在短期内印制如此多的书籍。
虽然郢城的造纸厂和印刷厂也已经建造完毕了,但是因为缺乏熟练的工人,因此生产效率还远不如巨阳城的造纸厂和印刷厂。
而第三座造纸厂和印刷厂熊元也已经开始筹建了,毕竟是要大规模的出售书籍,打破知识垄断,需要印制的东西非常多,因此前期的准备熊元可没少做,第三座造纸厂和印刷厂,则位于朱方城,而朱方城也将会成为继巨阳城和郢城之后,第三座被熊元重点发展手工业的城市。
之所以选朱方城,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朱方城乃是处在江水入海之处,并且原本就是楚国舟师战船的重要生产基地,如今这座造船厂被熊元大规模扩建,作为制造楚国战船的重要基地。
随着造船厂的扩建,朱方城人口逐渐多起来,仔细算下来朱方城可谓是占尽了地利、人和,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熊元将在哪里再造一座造纸厂和印刷厂,这也会有利于朱方城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在熊元心中的发展蓝图上,朱方城、番禺城、星洲(新加坡),以及北方如今尚属于燕国的将军山(后世大连),这四个地方将在未来,成为华夏四个最主要的港口城市,如今朱方城、番禺城、星洲都已经在楚国手中,只有北方的将军山尚在燕国手中。
不过,在熊元看来,楚国依照目前的发展势头,数年以后,依靠楚国强大的舟师,这地方必然是楚国的,甚至于包括箕子朝鲜等地都会是楚国的地盘,上面生活的人口也都会成为楚人。
先不说那些,就单说眼下,虽然熊元借宋玉名义去荆楚学府卖书,并打算借用诸子百家的手,大量向民间推广书籍,并且打破知识垄断的局面。
当然也不能说是完全打破知识垄断的局面,只需要诸子百家之人,将知识垄断的壁垒撕开一个破洞,剩下的还需要熊元的干预。
而之所以熊元修建了几座学府,掌握这个时代知识的世家大族,却没有对这几个学府动手,一方面是摄于熊元对付封君贵族的手段,另一方面几所学院影响不了大局,你没看齐国的稷下学宫都建立多少年了,也没有打破知识垄断的局面。
而如今廉价的纸质书籍大面积出现,这对垄断这个时代知识的世家大族来说,就是灾难性的,也因此他们的反弹必然是强烈的。
这一点熊元不仅看到了,熊元想要借诸子百家的手来做这件事没错,但是不代表诸子百家之人看不到,诸子百家中不乏聪明人,准确的说诸子百家之人非常聪明,是这个时代的精英所在,因此诸子百家之人,自然也有人看出来了,也因此此时邹衍(阴阳家)、公孙龙(名家)、陈相(农家)、万章(孟子弟子)、魏辙(道家之人,传说张良之师黄石公叫魏辙)、相里夫(墨家)等几家当代的大贤此时正在一起商议。
“诸位以为,宋玉此次所带来之书册是福是祸?”
说话的是在座年纪最长的邹衍,邹衍已经是七旬老人了,相比于其他几人,算是年纪最大的了,因此率先开口了。
“于世家大族而言此物便是灭顶之灾,于天下万民而言此物当是天物,于我华夏千秋万代而言,此物更是传承至宝!”
“公孙先生所言极是,此物与天下万民而言自然是天物,却又与世家大族而言是灾祸,我等如今为了自家学说广传于世,已经深陷其中,只怕是……”
“万章先生!我等入楚以来,处处受到礼待,上至楚王,下至百姓对我等均是礼遇有加,虽然不入楚国朝堂,无甚权利,但是所得俸禄每月数十金,虽比不上楚国各部尚书,但也相去不远了,如此情势下,万章先生以为我等拿楚国的钱财,受楚国上下礼遇是白享受的吗?”
“相里先生是说,这宋玉此来是受命于楚王元,那这楚王元是要干什么?莫非还有打破知识垄断,改变世禄世卿,世家大族治天下的局面,楚国不也是世家大族治天下吗?这么做不是等于自毁长城吗?”
随着农家陈相的话而来的是沉默,陈相的话说完以后,良久,都没有人再开口说话,一个个都是皱着眉头,沉思者什么。
“诸位前辈!魏辙以为,此事我等无需多想,不管是不是楚王元的算计,我等在拿到大量书册以后,广传天下,传播自家学问和主张是必然的,如此一来,我等已经是在大规模打破知识垄断,因此无论如何,世家大族必然站在我等对立面,这样一来是宋玉的无意之举也罢,是楚王元授意也罢,我等若是能够顶住世家大族压力,将知识垄断的额局面撕开一个口子,那么即便是我等全部死在楚国,这个口子也会像这滔滔江水一样,奔流不息,再也堵不上,我等的学说也就必然会顺势而广传天下。”
道家的魏辙如今还不足而立之年,但是少年多智,已经是道家当代的顶梁柱了,魏辙久居黄山,因此也有人称他为黄石先生。
“魏辙小友所言在理,我等要传播学说必然会打破知识垄断,进而与世家大族的对立已是必然,况且我等能够看到这一点,宋玉年近不惑,又为官多年岂会看不到这点啊,依老夫之见,此事有九成以上可能是楚王元授意的,你们想想近年来楚国的变化之大,楚国的国家实力增长速度,这楚王元乃是非常人啊!”
邹衍感叹着表达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众人细细一思索,楚国近年来的变化确实极大,从楚王元登基修筑巨阳城开始,楚国开始退去数百年的沧桑,焕发出勃勃生机,平定叛乱、连魏灭鲁、会盟齐王建、携大胜之机,以及数十万大军在手一举压制楚国众多封君贵族,加强中央集权,随后广积粮草、蓄势待发,借秦赵鏖战之机,一举收复楚国千里失地,其后与诸国会盟于洛阳。
并一举成为盟约长,返楚以后开始对楚国内政进行改革,设六部、修筑工业新区、教化南蛮、发展造船业种种策略,无不显现出楚王元胆大、睿智、眼光长远、魄力十足的一带帝王形象。
“细细想来,楚王元却有独到之处,所作所为极具慧眼,对天下大势的把控精准无比,在诸国争霸中步步先机,确实是天不亡楚,在楚国丢失半壁江山的时候,为楚国送来了这个中兴之主。”
“万章先生所言极是,但是魏辙仔细研究过楚国的种种变化,魏辙断言,若无意外发生,楚王元若能再为楚王三十年,天下将不再有诸王,唯留楚之一国而已。”
“魏辙小友所言到是与老夫看法颇为相似,本来老夫夜观天象,一统天下之主当在西方,应该是应在秦人身上,但是近年来天象大变,紫薇南移,只怕就是应在了楚王元身上,否则老夫何至于以七旬高龄跋涉千里来楚。”
通过天象来参解释王朝兴衰,也只有阴阳家有这个本事,说这话的自然是邹衍。
“若是楚王元真能一统天下,免除天下百姓受兵灾祸乱,结束天下饱经战乱之苦,我农家此次就算是当了楚王元的马前卒,只要能为天下百姓谋利,我农家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