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也罢,也罢,你叫小先生就叫小先生吧,谁让别人都称我为先生呢。”
李半仙点着头,沉吟了一会说道。
“您,您答应收我为徒了?谢谢师父!谢谢师父!”
陈俊东听出了李半仙的话中之音,激动地说着,头又叩拜下去。
“徒儿,起来吧,不需要繁文缛节。我今天来到飞虎台,第一眼看见你坐在上面时,就知道你必是我的关门弟子了。天意啊,天意。至于其中的缘由,你暂时还不必知道。”
李半仙双手扶起陈俊东,怜爱地怕了拍陈俊东的肩膀说道。
“师父,谢谢您……”
陈俊东百感交集,不知从何说起,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
“徒儿,坐到为师对面吧,徒儿,下面,为师给你上第一课,你一定牢牢记住,并终生践行!”
李半仙很郑重地说道
陈俊东使劲地点点头。
“我要讲的第一课是《周易》中乾、坤两卦中的象辞:‘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是为人做事的根本。这两句话要作为你的座右铭,做为你一生的准则,生必奉行!”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陈俊东在心里重复着,无比认真地点点头。
接下来,李半仙就像孙悟空听师父菩提老祖讲禅论道一般,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娓娓道来。陈俊东静静地听着,仿佛是一棵小树,尽情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洗礼……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淌,李半仙看着天色,停下了第一课。
“徒儿,今天就到这里吧,天不早了,你也该回家了,免得家里亲人惦记。为师还有些事在这耽搁下。”
“可是,我……我……”
一提到回家,陈俊东马上想到了他现在进退维谷的境况,陈俊东不知道如何开口和师父解释。大约五点多钟了,他不知道张凤英柳红梅放没放回来,也不知道派出所是不是在抓他,他应该怎么办?
“徒儿,不必说了,事情都过去了,早点回家吧,别让父母担心了,记着明日傍晚到为师家。”
事情都过去了?陈俊东愣了一下后,马上反应过来,师父说过去了,那一定是过去了。
望着陈俊东远去的背影,李半仙捋了捋胡须,满意地点点头。
“还好,还好,回来及时,帮徒儿解决了一个小小的麻烦。要不然这个小兔崽子还不定惹出什么祸来。嗯,东儿就是我期盼的关门弟子啊。”
李半仙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走到飞虎台大石头的下面,在一棵大树下面的草丛中寻找起什么东西。
犹如做梦一般,陈俊东一个下午仿佛经历了两个世界。派出所、医院到飞虎台上拜师,几个小时时间,竟然像电影的蒙太奇,画面有这么大的转换。
他傻笑着,他流着泪,他开心,他无以表达心中的情感。虽然他很饿,但是昂奋的状态,还是让他健步如飞。
“卖茶叶蛋喽,香喷喷的茶叶蛋……”
拐弯处,还没有看到小商店,陈俊东远远地就听到张凤英的吆喝声。
张凤英和柳红梅回来了,陈俊东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大东,你上哪了?要不是李半仙让人转告袁姨你没事,我们都要急死了。”
张凤英一见到陈俊东就大声埋怨道。
“你们回来了,快,给我拿十个茶叶蛋,我很饿,一会给钱。”
陈俊东说着,也不等张凤英动手,自己先急三火四地拿起一个茶叶蛋,皮都没剥干净,就整个扔到了嘴里。嘴里的茶叶蛋的还没咽下去,陈俊东手里又开始剥第二个茶叶蛋,他实在是饿极了。
“慢吃,慢吃,别噎着。”
柳红梅也不管吃等着买茶叶蛋的顾客了,拍着陈俊东的后背说。
袁琴正在心不在焉地准备晚饭,看见陈俊东进屋,她眼泪就落了下来。从陈俊东走后袁琴就一直担心,要不是几个小时前,李半仙特意让人来告诉她陈俊东肯定没事,她都不知道这一下午怎么过。
原来,陈俊东离开派出所不久,姜力就亲自送张凤英和柳红梅等人回来了,而且非常客气,并保证以后也没事。
“大东,你怎么弄的,让派出所一下子就放人了,还不追究了?”
袁琴不解地问。
“不是我。”
陈俊东摇了摇头。
“那,那是谁呢?……李半仙?一定是李半仙,听说他昨天就回来了,旁人没这个能耐……”
袁琴琢磨了一下肯定地说。
“我也不知道,应该是吧……”
陈俊东心神恍忽地回答。
张凤英她们回来就好,他已经不在意是怎么回来的了。此时他的脑子里全是李半仙洪钟大吕的声音。
“我们每个人都来源于天地,每个人都是天之子,天的运行是遒劲有力,刚健不息的,做为天之子就应该像天一样博大、高远、包容万有,滋养万物,生生不息。永远有一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地乃顺承天,涵容一切,承载万物,养育万物,我们应该像地一样仁慈、厚重、忍辱负重、包容奉献……”
“徒儿切记!厚德载物!没有厚重的德行,是承载不了‘物’的,这个‘物’包括金钱、权利、地位甚至妻儿……《易》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徒儿!要想成就大事业,一定要有大德啊!”
飞虎台旁边的一棵大树下面,李半仙正对着一块破损的石碑翻来覆去地看着,不时还用手抚摸一下。这是一块或被雷噼过,或被火烧过的残破的有些发黑的石碑,上面竖着刻有四行模湖不清的字。
石碑左侧前两行的刻字,除了个别字损坏,大多数字还能分辨出来,后两行除了最后的一个隐约可见的“爱”字,其他的字已经完全看不清了。
这块石碑是伪满洲国倒台那一年发现的,那时候飞虎台周围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几个放山的人在飞虎台下挖棒槌(人参)时,在一棵罕见的五匹叶棒槌下面挖出来的。
石碑虽然有字,但几个挖棒槌的人大字不识几个,石碑对他们来说毫无用途,就把石碑随手丢在草丛里。
五十年代的时候,一个当时挖棒槌的人偶然和李半仙提起石碑的事,李半仙觉得石碑肯定不简单,飞虎台可是传说有老虎飞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