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入京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沈谦一早就想好了说辞,面不改色:“探子住在城外,所以知晓城里情况。”

这话就明显是托词了。

太子心知肚明,却并没有拆穿,还说道:“若你担心父皇会听信薛忠一面之词,从而误解姜慎的话,我会去同父皇解释前因后果。姜慎也算敏锐,一眼就看出了薛忠的不对,还找到赈灾银,及时把随州从灾情中解救出来,这也是大功一件。”

沈谦点头道:“如此,就劳烦殿下了。”

太子摆摆手,让他不要见外,忽然又十分促狭地看着沈谦笑问:“你手上有这么多随州的消息,是前一阵你去随州布下的探子?”

沈谦自然不能对太子说实情。

说这些事并不是从那个莫须有的探子那里得来的,而是前世真真切切发生过的?

他又不是疯了。

于是沈谦点头道:“殿下明鉴。”

今日不止让太子去皇帝面前禀明随州事件实情,沈谦还有别的打算。

于是说了这些后,沈谦就告辞离开了。

从东宫出来,一直候着的长辛将手中的大氅披在沈谦慎身上。

“爷,您之前交代的事,已经派人去做了。”长辛对他说道。

沈谦听了只是点头,通身的气质全然不像方才在太子身边那么温和。

长辛已经习惯了,闭着嘴巴等他的吩咐。

长辛伺候沈谦这么多年,早就把他的性子摸的一清二楚。

在外人面前,他们世子爷就温和有礼,是个十足的君子。

可当他回到自己院子时,像变了个人似的,说话都淡漠了甚多,甚至会一个人呆在书房数日不吃不喝。

长辛曾在一种人身上见到过这种情绪,是即将入土的老人。

对这个人世明明还有期待,可却没有力气再活下

可这种情绪怎么会在他家年仅十岁的世子爷身上出现呢?

长辛不解过,但看着沈谦一直好好活着,倒觉得是自己想错了。

两人走了一阵后,沈谦突然问道:“是怎么往外传的。”

长辛愣了下,随即明白他说的是之前交代的事,于是一五一十地同沈谦说道:“先是说了随州旱灾有多严重,还有姜大人一直以来力挽狂澜才使随州撑到现在。还一同把姜大人这些年的政绩一并传了。”

沈谦点头:“做得不错,这些事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最好能‘自然’地传进宫。”

长辛说是,心中却不太明白他家爷为何对随州姜家的事这么伤心。

从年初上元救人,再到这次随州旱灾,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姜慎的政绩。

可两人分明没什么交集啊?

长辛疑惑归疑惑,但却是不敢问出口的。

主子的事自然有主子操心,他们这些下人听主子的吩咐去做就是了。

沈谦上了马车,在马车中闭目养神。

这些天随州旱灾,他一直在想上辈子随州到底是怎么撑过来的,可怎么回想都没有结论。

这也是正常的,不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他都从未真实经历过,就连姜慎的所作所为都是从上辈子的姜可渝口中听来的。

沈谦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插手随州的事。

从上辈子的经验来看,不插手,随州大旱两年,死伤无数。皇帝虽有追责,但到底是不重视这块没什么大用处的小小州府。

结局就是按上辈子的事件推演,姜可渝十五岁那年姜慎破了一桩大案立功,皇帝宣召进京,之后姜家也跟着进京。

但如果插手,沈谦不确定会发生什么变故。

可能姜家进京的时间提前,也有可能经此一次,皇帝对姜慎好感全无,究极一生都不会再将他召入京都。

可仅仅想了一个晚上,沈谦就决定插手随州的事。

不论结果如何,随州大旱两年就代表姜可渝要受苦两年,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于是沈谦暗中收买了随薛忠一同护送赈灾银的薛家亲兵,并交代他在适当的时机说出薛忠贪污赈灾银的事实。

薛忠启程后,沈谦又派人找到神医楚訪,并将他引到随州。

沈谦前世曾和这位神医打过交道,并不算深交,可对这位神医的性子略有了解。

楚訪是个医痴,若是被他碰上什么难医的顽疾,那他便是拼上一条老命也要将药方给研制出来。

有了楚訪,沈谦便不再怕随州的寒疾能渗入到姜府了。

说起姜府,沈谦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姜可渝。

上辈子皇帝赐婚,所有人都说姜可渝攀上了高枝,但只有沈谦和沈老太太知道,这门亲事,对姜可渝没有一点好处。

得到好处的是他沈谦。

察言观色讨了皇帝的欢心,得了个前途无量的岳丈,还将世子之位坐的稳稳的。

反观姜可渝,从一开始,就踏进了一个圈套。

沈谦突然睁开眼,眼中血色尽显,眉头紧锁,眼角通红。

若是可以的话,他想要还她一世不受委屈。

“长辛。”沈谦朝外面喊道,声音沙哑。

长辛察觉不对,赶紧问他:“世子爷可是有所不适?”

“我无事,掉头去安定侯府。”

他要给她他能给的一切!

-

随州。

姜家接了圣旨,万岁万万岁后恭敬地将传旨的公公送到后院歇息。

然后一家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虽说姜可渝暗中让人把姜慎爱民如子、案牍劳形、有真才实干这些话往京都传,但本意是不想让皇帝因为随州大旱把这口锅扣在姜慎的头上,顺便替随州在皇帝那里增加一点印象。

没想到这才几天,话估计都还没传到京都呢,封赏的圣旨倒是回来了。

姜家上下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姜可渝在开心之余又有些困惑。

现实与记忆相差越来越大,她脑中的记忆当真是未来会发生的事吗?

姜可渝不敢肯定,但也不好全盘否定。

毕竟从上元灯节到这次随州大旱,记忆中也是确切发生了的。只是或许因为有她这个提前知晓一切的存在,或许是现实中身边所有人对问题的选择有了变化,才使得这其中的过程有些差异。

一个个差异错位,又形成了更大的差异。

这些都太复杂了。

姜可渝现在想的是,她如果提前和家人到了京都,会不会也提前遇上那个她一点都不想遇上的人?

并没有确切答案。

-

几日后,随州新任知州上任,带来了又一道圣旨。

姜二姑娘以身犯险,在上元节救了数名被拐走的孩童,圣心大悦,遂封姜二姑娘为永安县主。

第一道圣旨下来,举家欢庆;这第二道圣旨一下来,倒是让原本愉悦的家庭氛围变得有些微妙了起来。

别人不知道,姜家人不可能不知道,以身犯险救人的分明是四姑娘姜可渝,怎么成了那日被吓病了的姜二姑娘了呢?

姜可清捧着圣旨,不敢不接,又不能接,心里清楚怕是京都消息有误,觉得不能是五岁的姜四姑娘立功,而该是已有九岁的她立功才对。

众人关注的姜可渝倒是不觉得有什么。

本来嘛,她受全家人疼宠,有没有这个县主的虚名都无所谓。可姜可清是庶出,眼下不显,等到了以后议亲的年纪,多个县主的身份总是更体面些。

柳氏和女儿想到了一块去,谢恩后直接替姜可清把圣旨收了起来,还当着家里所有下人的面吩咐,以后姜可清为永安县主,身份比姜可渝还要尊贵些,万不可因为她的出身就怠慢了。

众人都说是。

姜慎进京用了三日不到,一是因为队伍中尽是男人,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要注意的事,二是因为要尽快进京请罪,不敢在路上耽误一刻。

相比之下,姜家一行就慢了许多。

尽管已将宅子里的东西都留在了随州,但又是老人,又是小孩的,一路上需要注意的事甚多,再加上数九寒冬,足足赶了有半月的路程才到达京都。

姜慎留在京都也升了官,从之前的五品知州升到了从四品翰林院学士。

这看着没升多少,但人人皆知文职外官与文职京官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姜家这是出头了。

京官心中不约而同的想着。

皇帝给姜慎升了官,在京中置办了宅子。姜家人一到京都便往姜慎在京都的宅子去。

因圣旨上说,姜家举家赴京,是已姜二爷带着姜家二房也跟着到了京都。

四品官的宅子并不算大,在寸土寸金的京都已是奢侈。

自姜家两房分家之后,姜二爷便在外边自己置办了一套宅子。有自己的宅子,总是自在。

与姜老太太一说,姜二爷便带着人在临近的坊市买下了一套大宅子。

到了京都不久,姜可渝发现先前她找人往京都传的话在京都人尽皆知,甚至连上元节的细节都可详尽道来。

姜可渝不明所以,还以为是姜慎升了官,皇帝还把升官的缘由散了出去,也就没多在意。

在京都安顿下来后,柳氏是越来越忙。

今日侍郎夫人生辰,明日丞相夫人设宴,一张张请帖如不要钱一般往姜家递。

姜慎在朝堂上也成了香饽饽,各路人士都要上递拜帖求见。

柳氏母家便在京都,从前也是见习惯这种事。可在随州随心所欲地生活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改了习惯,就又回到了京都。

-

【作者题外话】:想给媳妇一个身份,结果给错人了。

-

更新时间:中午12:00

温馨提示:有免费的小票票劳请看至最后一章再投哦。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半仙 宇宙职业选手 择日飞升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明克街13号 光阴之外 深空彼岸 人道大圣 不科学御兽 神秘复苏
相关推荐:金科玉律最强帝国:从原始时代开始我在原始时代当霸主魂噬星穹玄幻:我靠捡属性称霸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