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朱棣确实是个硬汉子。朱明远一共缝了近30针,但他并没有发出一声痛苦,更没有哼哼唧唧。
比起后世那些流量明星,哪怕擦破了手指也要哭上半天,确实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麻沸散和后世的麻醉还不一样,并没有能完全麻醉的效果。只能让人的痛苦稍减,但还没有到完全解除的地步。
缝合伤口,上面撒上云南白药。
朱棣不知道缝纫针,古籍有缝纫针的记载,但朱棣不知道,这个手术还要等上三四百年,才能从西洋国家传过来。
【叮咚,恭喜你,成功医治了朱棣身上的外伤。你获得朱棣好感加+20,目前好感等级为60。】
但是,朱棣相信了朱明远。他认为朱明远能治好自己的母亲,也一定能治好自己。
晚上,朱明远借口尿尿赶到茅屋附近,从系统里边取出了医药用品,还配置了破伤风疫苗。
朱明远小心翼翼地拿着疫苗,借助夜晚的掩护回到了朱棣身边。
朱明远让朱棣回头,趁着大家不注意,给朱棣注射了破伤风。
要知道手术之后的恢复比手术之前还要麻烦一点,必须要预防二次感染。
因为伤口的疼痛麻痹了朱棣的同感,没有感觉到注射的疼痛。
朱明远给朱棣处理伤口的时候,朱元璋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朱元璋批阅完了奏折准备睡觉的时候,这个消息传到了他那里。
得知这个消息后,朱元璋暴跳如雷。
作为好父亲的模范,这是朱元璋不能容忍的自己的儿子,有任何一点伤害。更何况朱棣。
朱元璋派几个宦官到幕府山住,来检查朱棣的伤。
朱棣知道不能让父亲担心,就带着人坐马车回了宫中。
看到进入御书房的朱棣,朱元璋脸色大变。
“我不是告诉你了吗?受了伤就不要乱动,好好的待在幕府山上就可以了。老四,你和那个孩子都让我一点都不省心。”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
朱棣来到朱元璋面前,低头行礼。
“父皇,孩子没怎么想。父皇说朱明远的秘密可能对江山社稷有帮助。孩子以为保卫朱明远是保护江山社稷。”朱棣认真地作出了真言。
“啊,你和我最像。我年轻的时候也像你一样鲁莽。”
朱元璋叹了口气。作为最爱儿子的皇帝,刚才说的话不过是令人气愤的话。
“别这么说,快给我看,伤口在哪里?”
朱元璋来到朱棣面前,慢慢地解开了朱棣伤口的纱布。
朱元璋面前出现了已经处理好了的伤口。
“这伤口怎么会变成这样?怎么都发紫了?”
朱元璋指着伤口,露出担心的表情。他可不知道什么叫做碘酒。
“父皇,朱明远用针给孩子缝合伤口,说是这么快就好了。”
朱棣说明了情况。
“这样就可以了吗?我还不相信。”
朱元璋有点不相信,让御书房的值班太监找了太医。
虽然已经没有出血了,但是朱元璋还没有见过这样的治疗方法,很担心。
不久,大夫站在了御书房里。
“伤口可以用针缝的吗?”
朱元璋单刀直入。
“回陛下,虽然记载在‘《千金翼方》、中,但是这个方法已经无法考证。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现世了,就连我们也不会。”
太医回禀。
“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朝天养着,你们有什么用,都给我滚出去,给穷人治病去吧……算了算了。你们验证一下,看看这个方法是否正确。”
朱元璋向这位大夫挥手,示意他快点来。
太医慎重地来到朱棣面前,看到了朱棣肩膀的伤口。
“我没见过,但应该可以吧……”
朱元璋听了这话,脸色一瞬间变黑了。
“算了算了,看见你们,咱就糟心的慌,真是养了一帮酒囊饭袋。快滚,快滚,我不想再看到你们了。”
太医飞一样逃出了御书房。
“父皇,请放心。朱明远的医术很棒,不会伤害我的。”
朱棣安慰了他。
“别这么说,那孩子是一片好意,但是治病救人,这不是谁都能干的,我哪知道这家伙是不是一头热,你先回去休息吧。这几天你经常受伤,先不要出门了。”
朱元璋说。
朱棣走后,朱元璋冷若冰霜。
胡惟庸的儿子强夺民女,还逼死了李善长如果在朱元璋的心中已经动了杀机。
朱棣受伤的事,就让朱元璋坚定了杀死胡惟庸的决心。
如果不是考虑到胡惟庸在淮西武将们心中的份量,他真想现在就动手。
胡惟庸像往常一样早朝去了,这时他心里有很多担心。
朱元璋封锁了朱棣的伤情消息,胡惟庸只知道自己没能刺杀朱明远,却不知道朱棣的伤势。
算了算了,儿子死后,他活着的意义就不大了,荣华富贵不能传子孙,这辈子已经结束了。
李善长的死,更让他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死人。
昨天晚上,胡惟庸派的杀手一个也没回来。这足以说明事情失败了。
胡唯庸整晚都很紧张,几乎没有睡觉,我担心这件事是不是被控制了。
胡唯庸考虑了事情的失败,即使失败了,至少有人逃了回来。昨天晚上一个人也没逃出来很奇怪。
朱元璋出手了,早朝的时候,说明这个事,还说李善长是累死的,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但是关于真正的死因,以及朱棣遇刺事件,朱元璋什么也没说。就好像不知道这件事一样。
朱元璋没有动自己,这反而让胡惟庸的心更加不安,散了朝之后,胡惟庸想单独觐见一下朱元璋。想从朱元璋口里探一点口风出来。
然而朱元璋选择了,闭门不见。
没办法,只好回去了。
回来后,越想越觉得奇怪,没办法只好召集自己的死党商量对策。
在胡惟庸家的书房里,胡惟庸和他的狐朋狗友聚集在书房里。
其中有平凉侯费聚,延安侯唐胜宗、南雄侯赵庸,御史中丞陈宁,吉安侯陆仲亨、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叶升。
淮西武匠们本来都是跟着朱元璋一块打天下的,但是朱元璋在后期却更愿意用这浙江的文官集团,这就让淮西人心中愤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