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御书房里,朱明远一路上说了所有的话。
朱元璋已经通过奏折了解了这些事情,但当他听到朱明远的故事时,他仍然耐心地听着。
“你觉得这跟谁有关?”朱元璋平静地问道。
朱明远摇了摇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陛下,我不知道!”
朱明远静静地站在御书房里,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
“这一次,山东发生了太多的疫情。你真的有点怀疑吗?你不怀疑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在你身上吗?”朱元璋问道。
朱明远摇摇头说:“陛下,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事情。我的心思全在治疗疫情上,其他事情我想得不多。”
“我明白了。看来疫情可以及时稳定下来。你有很多功劳。”朱元璋抚摸着下巴上的胡子,对朱明远的回答非常满意。
朱明远还年轻。朱元璋知道朱明远江南会作为自己儿子甚至孙子的大臣继续辅佐朝政。
因此,朱明远不能像周德刚那样足智多谋,也不能像他那样鲁莽。
对于朱元璋来说,朱明远只需要做一些事情。别管其他事情,更别说把和他无关的事情混在一起。
“好吧,回去好好休息一下。你忙了这么久,应该好好休息一下。”朱元璋说。
朱明远告退之后,走出了御书房。
回家后,朱明远洗了个热水澡以缓解疲劳。
朱明远与此无关。他回来了,不用想太多。
但周德刚一直像火锅上的蚂蚁一样跳跃。
朱标站在户部衙门的前院,手里拿着圣旨,大声的斥责周德刚最近工作不力,所以要罚一年的俸禄,并且还要大家闭门思过一个月。
跪在香桌后的周德刚不停地颤抖,额头上的冷汗如雨。
虽然周德刚在法庭上有很强的实力,但在朱元璋面前,他一点也不差。
这封圣旨看上去不痛不痒,甚至都没有给周咋刚直接的训斥,但实际上却标志着一个信息,那就是皇帝看你不爽很久了。
皇帝注意到你了,你以后小心一点。
朱标看完诏书,冷冷地瞥了周德刚一眼。“起来,陛下。记住你说的话。如果还有别的时间……”
“不,不会再有第二次了,不会再有第二次了。”周德刚一次又一次地回答。
周德刚恭敬地站起来,小心地接过朱标的诏书。
“是这样的事情。户部周尚书应该记住。我还有别的事要做。让我们先走一步。”
朱标转身和随行人员离开了。
看着朱标的背影,周德刚叹了口气。
朱标完全消失后,周德刚的眼睛里充满了凶光。
“朱明远这么幸运,真是太幸运了!”周德刚的脸不确定。
李存毅站在一旁说:“兄弟,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我们先睡一会儿吧。我没想到德州会发生这种事。如果你再折腾,恐怕会惹恼陛下。别忘了朱明远还是陛下的女婿。”周德刚不得不暂时忍受。
晚上很黑。朱明远坐在卧室的床上,告诉朱倩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当朱倩听到朱明远谈起孩子们时,她的心突然跳了起来。
“为什么那里的官员都这样?”朱倩看上去很生气,也很同情孩子们。
“自然灾害势不可挡,但不会就此结束。
除了官吏,士绅也有很大的问题。
疫情暴发后,北海县的士绅纷纷逃离。他们离开时带走了很多物资。
如果没有他们,情况就不会如此。”朱明远满脸怒火地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这些士绅真可恶。我父亲不止一次提到过他们。”朱倩说。
“的确,我们必须找到治疗他们的方法!”
朱明远站起来,吹灭桌上的蜡烛,然后上床睡觉。
躺在床上,朱明远想出了对付士绅的办法。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初,为了博得民心,学习宋制,对士绅给予优待,对名士给予免税。
在某些情况下,免税甚至比宋朝更夸张。
明初,这种方法对稳定社会非常重要。
随着世界变得和平,这种方法将逐渐失败。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朱元璋能够清楚地看到这种危害,就创建了黄册和鱼鳞册制度。
但是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完美,就像明朝中期鱼鳞册和黄册也变得失效。
而封建王朝大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土地兼并明朝中期土地兼并问题已经很严严重了。
现在,有了土豆和红薯,人口将不可避免地提前增加。土地兼并必然会提前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加以防范。
作者写到,这里二狗子想到了以前看电视剧里边提到的雍正皇帝开出的官绅一体的制度。
所以官绅一体就是市身官员,还有老百姓都是一样的待遇,共同缴纳赋税,共同参与国家的劳役。
清朝和明朝不一样,清朝的时候,优待读书人的制度已经实行了三四百年了,可以说,深入人心,而明朝优待读书人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如果这个时候改变这项制度的话,还来得及。
更何况,朱元璋本人就是一个强力君主,只要他想推行什么制度,都可以推行的下去,和雍正皇帝处处受阻不一样。
夜越来越深了。书房里的朱元璋还没睡。
他面前的桌子上有一张宣纸,上面写着“士绅”和“勋贵”。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用明亮和黑暗的眼睛看着这些大人物。
朱明远这一次的遭遇让朱元璋看到了两个危险的方面,一个是士绅,另一个是勋贵。
虽然二狗子和李景隆徐辉祖他们交好,但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勋贵都是二狗子的朋友,很多勋贵都对二狗子抱有怀疑的态度,毕竟二狗子到目前为止多方打击了勋贵势力。
“咱得想办法对付他们!”朱元璋眯起眼睛,脑子里飞快地转着。
第二天早上,朱明远站在金銮殿上,整个上午一句话也没说。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有鬼,周德刚请病假没来。
清晨的无聊与朱明远无关。
不久,朱明远的奏折出现在朱元璋的桌子上。
朱元璋坐在书房里,为朱明远举行了追悼会。他的脸上充满了微笑和笑声。
“哈哈哈,你怎么看?这明远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吗?就是这样,啧啧啧啧!”朱元璋笑了。
总的来说,朱元璋不喜欢他的大臣们对他的想法进行猜测,但这一次不同了。
真的就是人困的时候来了个枕头,饿的时候来了个馒头,二狗子出的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简直是太对朱元璋的胃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