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杀,四年楚汉战争结束,汉王最终赢得胜利。
汉王礼葬项羽,不连带其宗支,并封项伯等四人为侯,赐姓刘。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汉王的大度,其中不免惺惺相惜之情。
也确实,自刘项两人薛城相见,一见如故,到联手并肩与秦军作战,楚怀王的一个政治策划“先入关中王之”的诱饵,致使两人为了争夺那块诱人的骨头,反目相向,四年的争斗,终于以兄弟开始,以一方身灭而告终。
此时的汉王,环顾左右,天下已经没有强大的对手,是时候该解决心中的隐患了。
这隐患来自于阵营内部,自广武夺军、到请立齐王,还有这次垓下会战,使汉王领略了韩信的军事艺术和才能的同时,对他的担心也是与日俱增。
如果不是韩信,到底垓下之战打成什么样子,实在是不好说。
当今世界上,也只有韩信可以与项羽对垒。
现在,项羽已经死了,这韩信......?
此时的汉王,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汉王带领大军,还至定陶,吩咐将张良、陈平二人请至中军大帐,三人密议多时。
随即,汉王带着护军,直接驰入韩信营中。
韩信见汉王车驾驾到,急忙迎出营门。
汉王进到中军大帐,坐在主座上,对韩信道:
“大将军屡建大功,终于按照计画,取得了灭楚平项的战略构想,对此,寡人当始终不忘。”
“现在,天下已平,正应该休兵息民,不复劳师。既然暂时没有仗可打了,将军可缴还大将军的军符印绶,回到封国就任为好。”
这就是汉王近几天来,一直彻夜难眠,辗转反侧的难题所在。
如果仍由韩信执掌汉军的兵权,汉王是无法睡安稳觉的。
在汉王的经验里,只要手里有了兵,难免不会生出其他想法来。
从陈胜失败的教训上,汉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不时刻抓住军队,不牢牢把握军权,那任何一个君主之位,都是坐不牢靠的,随时都有被架空或者取代的风险。
作为行伍多年的刘邦,是不会让自己处于这样危险的境地,更不会将自己的江山基石,交到一个不信任的将军手里。
所以,在前思后想,又征求了两大谋士的建议后,汉王决定再次夺回韩信的军权。
算上代城、广武,再加上定陶,汉王已经是第三次夺韩信军了。
汉王很有把握,因为不管韩信的军权多么大,统帅的军队如何多,也不管韩信的军事指挥艺术多么高超,在战役中,多么步调一致,服从号令,但汉王一直保持着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韩信军中的军事骨干,但多出自汉王身边信任的将领。
就像曹参、樊会、夏侯婴、灌婴、周勃之流,始终保持有沛县军功集团的若干人,在韩信身边听命。
这样的好处是,一旦汉王需要亲自掌军,基本可以水到渠成。
其实,这也是蒯通劝韩信自立时,韩信最不自信之处。
即使韩信想反,但身边时刻有汉王的人,说不定在护卫中,就会突然跳出一个人了,当场斩了韩信的头,这样的老谋深算,在汉王处,那是毫不意外的。
所以,此刻,仗已经打完了,让韩信交出兵权,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韩信无话可说,只好把军符印信取出,交还汉王。
汉王取了印信,对韩信道:
“楚地幅员广阔,虽然已经平定,但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镇守。”
“怀王被害后,又没有后人继承,你原本就是楚人,生长在楚地,了解楚地的风俗,特改封你为楚王,镇定淮北,定都下邳。”
韩信对这一连串的变化,有点意外,但转念一想,这齐王是自己要来的,估计汉王心中一直耿耿,这次封自己为楚王,也是衣锦还乡,足以显扬故土。
想到这儿,韩信下拜谢恩,随即缴出齐王印,改封楚王。
汉王起驾还宫,随即传出指令,徙齐王韩信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魏相国彭越为梁王,都定陶;故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依旧,赵王张耳病故由其子张敖继任。
各诸侯王分封已毕,接下来就是汉王自己的身份问题了。
于是,在张良和陈平的主导下,由韩信牵头,率领诸侯王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韩信,长沙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等,联名上折子,请尊汉王为皇帝。
折子中写道:
先时秦为无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无上下之分,是大王功德之着,于后世不宜。谨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伏乞准行!
汉王如愿接到诸侯的劝进折子,召集群臣,当庭展示宣读了这道劝进折子。
随后,汉王说道:
“寡人听说,自古以来皇帝的名号,只有贤明的君王才可以当得起,皇帝名称虽好,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称呼的,还是慎重为好。”
“现在,各位诸侯王硬要推高寡人,寡人德能有限,如何敢当此尊号?”
群臣纷纷上奏道:
“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您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
“大王平定海内,功臣们都得以裂土分封,可见大王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现在,大王德加四海,诸侯王不足以相提并论,理所应当身居帝位,实至名归,天下幸甚!”
汉王再次推让,内外臣僚,再次集体上奏。
三次以后,才命太尉卢绾及博士叔孙通人,择定良辰吉日,确定了礼仪流程。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就在汜水(今山东定陶县北)南,郊天祭地,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即汉皇帝位,定都洛阳,史称汉高祖。